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孩子被欺負了,你需要的是這幾件東西!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怎麼教孩子應對呢?

關於這問題,先看看下面幾位家長的看法:

@柳柳媽:對孩子說,如果有人打你,你要堅決還手,就算打不贏,你也要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我們不能吃虧。

@貝貝媽:要堅決還手,原因如下:1.俗話說得好: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如果你不還手,打人的小孩會變本加厲去欺負別人。2.如果被打的小孩總是忍讓,他自己心裡會很委屈。

@小雪媽:如果有孩子總是欺負你,就離他遠點,不跟他玩,去跟其他小朋友玩。

@成成爸: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我跟孩子說,如果被欺負了,去跟老師說,讓老師為你們主持公道。

@浩浩爸:孩子受委屈了,堅決不能忍氣吞聲,我會去找對方的家長討個說法,怎麼可以讓孩子隨便打人呢。

泡媽想說的是:

1.家長要正確分辨“正面衝突”和“被欺負”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是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麼行!” 然後趕緊沖出去保護孩子,或者找老師或者到對方家長那裡“控訴”,替孩子“擺平”。

孩子之間的溝通60%都是靠肢體語言,不是靠口頭表達,孩子一時之間的打鬧、推搡、爭搶是正常的。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之間的摩擦反應過於激烈。如果家長時常把孩子間的摩擦解釋得很嚴重,孩子也會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在意別人是否對自己有惡意,會把很多不是欺負的資訊理解為欺負,這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長遠的人格發展都沒有好處。

另外,有些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父母對自己“受害者”的評價資訊,強化了“受欺負”的感覺,結果真變成一個受氣包。

2.以暴制暴,就能遠離暴力?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虧,所以當孩子被欺負,會鼓勵孩子打回去。但是教導孩子以暴制暴是不能保護孩子遠離暴力的危害。同時這種處理方法會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資訊:打人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在父母這樣的教養方式引導下,寶寶就可能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可以攻擊別人。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用非暴力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人和事,用非暴力的方式有效處理衝突。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當孩子哭訴時,你應該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輕輕地抱著他,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並且消除孩子的不安。

同時對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傷心、難過和委屈。”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詢問是怎麼回事,確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後,要給予安慰,讓孩子理解“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每個人都會遇到”。讓孩子儘快擺脫氣餒和自我否定的情緒。

當然,我們家長更希望的是孩子不被欺負。那麼,該如何避免這一問題呢?

1、讓孩子遠離“小霸王”

小孩子之中好像總會有個小霸王,總是喜歡動手,就像《哆啦A夢》裡面的胖虎,總是喜歡欺負大雄。如果孩子遇到這類喜歡動手的小夥伴,儘量讓孩子少跟他玩或是不跟他玩,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斷絕,也可以減少跟對方玩的頻率。當孩子找到更合得來的玩伴後,逐漸遠離他的。

當孩子在路上突然遇到“小霸王”的時候,可以大吼一聲:“不許打人!”很多時候,對方聽到了怒吼,反而會嚇得溜之大吉,也會因此引來周圍家長的注意,及時制止。也有個別的小孩不吃這一套,這時孩子可以採用三十六計的“走位上計”,先遠離現場。

2、讓孩子自己面對和解決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虧,害怕他們受傷,所以想代替孩子解決本該由他們自己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事情。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景,自己和對方的力量對比,來決定到底採用哪種方式。是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還是請大人幫忙……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這個時候,家長可以不介入,在一邊觀察,給孩子們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社會協調能力也在慢慢地孕育。

萬一被被欺負了,這次經歷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學會保護自己的機會。家長需要做到的是,當孩子受欺負後,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傾聽他內心的感受,舒緩他的情緒,引導他自己怎麼處理這種情況,怎麼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

吃一塹、長一智!只有在不斷的經歷和磨煉中,孩子的內心才會變得更強大,自我保護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