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有一些朋友常會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心煩、口舌生瘡等症狀,有的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吃了一堆降火藥都不見好!老中醫告訴你,其實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濕而引起的。
夏天炎熱,常常讓人忽視了“濕氣”的存在,然而老中醫說: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反而夏天特別多。夏季著涼感冒,都是因為濕氣纏身引起的!
現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人體感覺舒適,身體卻受不住。夏天本該是出汗的季節,卻因為使用空調,風扇,導致汗液揮發不出而淤積體內,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且在酷熱的季節,人們除了貪圖冷氣,還酷愛冷飲、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涼快”,已將濕邪深埋在體內,成為困擾健康的一大隱患。夏季本來很熱,但是有些人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 ,脾虛則便溏。
為什麼會濕氣重?有兩種說法:一是外濕,夏季的雨水多,空氣比較潮濕,容易導致人體外濕氣;二是內濕,這是因為體內脾虛造成的。
一,環境因素導致體內濕氣重
外濕致病,多因患者傷于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於潮濕之處而得。發病有由表入裡的轉變規律,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症狀各異。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如濕鬱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重著酸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濕著筋骨成為濕痹,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外濕侵襲人體,還常兼有風、寒、暑、熱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機特性,臨床上也常以此作出病因或病性診斷,以為治療依據,如寒濕相兼、風濕相兼、濕熱相兼,或風寒濕三者相兼等。
內濕可因外濕侵入人體,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稱為濕困脾土。也可因飲食不當、勞倦思慮等原因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和輸布密切相關,脾臟虛損,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則人體內水液聚而成濕,甚至積而成水。內濕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膩不渴,胸悶痞滿,嘔吐痰涎,便溏泄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症狀。內濕在人體內還可進一步演變發展。如上入胸膈,則可形成濕蔽清陽,嚴重者可產生神識如蒙的症狀;或胸絡痹阻,發生胸痹胸痛。如壅結於大腸,又可見大便下血、血色不鮮,或紫黑如赤豆汁等症狀。其病證性質又有寒熱虛實的不同。
二,飲食習慣導致體內濕氣重
食物通過胃的消化,脾的運化後,進入小腸,直到人體排便,再進入大腸,由大腸傳導出體外,而飲食物停留在小腸的這段時間,就是人體吸收營養的過程,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水分全部從小腸吸收,小腸壁密密麻麻排著無數的毛細血管,這些毛細血管連通人體各個臟腑、部位,臟腑和人體所需的營養、水分都通過毛細血管吸收,同時也將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水分通過毛細血管排到小腸,而臟腑和其他部位的細胞在吸收自己所需的水分以後,常常在體內形成了多餘的水分,如果得不到脾臟的有效運化,這些水分偏不能有效地排出體外,形成人體的濕氣,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飲食不當傷了脾臟,導致體內的水濕氣得不到有效的運化,所以也越來越多的人身上濕氣過重,加上現在人們的衣著習慣簡單,特別是在夏天女孩子得比較簡單,身體暴露在外面的面積大,而夏天外部的濕氣是最重的,加上夏天多數女孩子經常吃冰棒,傷了脾臟,外部的濕氣通過暴露的身體進入體內,身體內部的水分又得不到有效的運動排出!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去濕氣邪毒,刻不容緩!
怎樣祛除濕氣?
祛濕首選足貼。足貼自上市以來就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不少人使用一次以後就徹底愛上了,使用過後能明顯看到毒素排出,濕氣減少,堅持使用可以感受到身體變輕鬆,腸胃功能改善,睡眠品質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