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德國最近一次問鼎歐洲杯已過去了將近20年,但公眾對於時任主帥貝爾蒂-福格茨的印象仍未改變:在很多人心目中,他還是那個幸運的失敗者;而德國之所以捧杯,不過是他沾了手下球員的光彩——正是那群世界一流的球員,拯救了這個平庸之人的教練生涯。
馬塞爾-賴夫(Marcel Reif)是近些年來最為出名的德國足球評論員。1996年,就在“足球回家”的同年,賴夫和其他作者聯合出版了一本書,描述他們對這屆歐洲杯的種種印象。這其中有一張照片,曾讓當年還是孩童的我看了又看——就在第160頁,德國隊主帥福格茨躺在草皮上。他雙手抱腿,胸部緊貼著膝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人體組成的碗。他閉闔著雙眼。
德國隊主教練呈現出一副思想者的姿態。在他頭頂處,則放置著四塊簡略的戰術板。這張照片最初來源於德國《體育圖片週刊》,拍攝者顯然希望告訴讀者:96年德國成功背後有一名戰術大師,那就是福格茨。
賴夫在他的書中添加了一條評價:“貝爾蒂-福格茨不僅是德國足壇迄今為止思想最為開放的主帥,他還證明了人們對自己的固有印象是完全錯誤的——長久以來,福格茨一直被看做是個“眼界狹小”的人,但真相卻恰恰相反。不僅如此,福格茨甚至打破了人們對德國的舊有印象,因為他就像穩紮穩打的“地面進攻”一般,將足球和自己的閒暇時間都安排得有聲有色,這應該歸為他的成就之一。
”當我們20年後再翻看這些文字,難免會感到有些彆扭。如今再有人提起福格茨,多數人都會由這由三個字聯想起德國足球近年來最暗淡的那段歷史。猶記1990年,當馬特烏斯舉起大力神杯後,貝肯鮑爾曾發表過一段著名的話,他堅信在可預見的未來,意志戰車將戰無不勝。因為兩德統一之後,柏林牆另一邊的天才球員將會陸續加入,讓德國本已巔峰的實力更上一層樓。事實上,薩默爾、基爾斯滕和弗倫德的加盟確實起到了強化作用,而當時德國陣容也是星光熠熠:後防線上有科勒爾,中場有哈斯勒,而前鋒則由沃勒爾和克林斯曼搭檔組成。
然而在此之後,德國的成績卻遠未達到人們的期望。他們打進92年歐洲杯決賽,卻淪為丹麥童話的背景板——後者只是遞補內戰爆發的南斯拉夫參賽,比起大熱門德國,他們可謂無名小卒,還是因為速食吃得太多而引發了關注。這還不算,兩年之後的世界盃,德國又被保加利亞擋在了四強之外。而據路邊社報導,比起在訓練場上流汗,這些南歐人更喜歡在泳池裡泡澡。
“我們也在美國吃了麥當勞,但這並不足以讓我們進入半決賽。”福格茨後來談及此事,還不忘眨了眨眼睛。然而,此時的他已處在危險之中,他不知道,自己將成為德國足球沉淪期的代表人物。貝肯鮑爾在1990年大發豪言壯語,公眾從此堅信他們的球隊是無堅不摧的,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繼任者福格茨的工作都變得更加艱難了。
福格茨在球員時代司職後衛,他的綽號“小獵犬”很好地詮釋了個人特點——極少出鏡,球風硬朗。開始教練生涯後,福格茨也表現出恰如其分的職業態度。和其他成功教練一樣,如果讓他在好表現+壞比分和壞表現+好(或是僥倖的)比分之間做個選擇,前者無疑會讓福老師滿意得多,因為這將在長期幫助到球隊。
福格茨在場上踢球時或許風格狂野,可自從他穿西裝打領帶地站在場邊,這名前國腳竟成了一名唯美主義者。可惜多年過去,公眾眼裡的福格茨還是那個幹著髒活累活的鐵衛,人們對他的新形象並不買帳。但話說回來,這也並不奇怪——福老師本來就魅力缺缺,言辭單調,只有那些熟悉他的人,才能瞭解這個男人身為思想家的本質。在福格茨平庸的外表下,是一顆敏銳而激烈的內心,以及一種超脫於狹小足球世界的社會責任感。
“在歐洲杯開賽之前,貝爾蒂-福格茨已經熟知曼徹斯特球場外的所有義大利餐館。而在同國家隊前往約翰尼斯堡比賽之前,他已去過南非八次之多。他對那裡的政策瞭若指掌,掌握著貧民窟和白人聚居區的第一手資料。他曾去過墨西哥,而至今仍為那裡一個孤兒院提供援助。他也曾造訪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在芝加哥爵士酒吧裡一坐到天亮,他甚至能告訴你那裡的音樂和新奧爾良的究竟有何不同。(羅格-威勒姆森,《週報》1996年第24期 )
1996年歐洲杯奪冠之後,福格茨在德國的聲望達到頂點,這也是他教練生涯最大的成就。然而正是在那樣的高光時刻,福格茨還在關注德國青少年足球,並提出人才培養需要新的理念——正是這一觀點了引發了地區性青訓學院的興起,它們對如今的足球發展至關重要。但儘管如此,福格茨卻從未真正參與德國足球的重建過程,沒能為今日德國足球的成功奠定基礎,因為就在1998年世界盃,當德國在八強賽被克羅埃西亞3-0狂掃淘汰之後,他的主教練之職就被裡貝克所取代了。
96年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歸功於福格茨的戰術安排呢?就球隊陣容而言,那屆德國隊是奪冠的大熱門。福格茨在所有位置上都有著充裕的選擇空間,而他也確實在所有比賽中窮盡了所有可能的人員組合,這就導致了每場比賽中一些頗為有趣的變動。即使如哈斯勒,紹爾以及博比奇這樣的大牌球員,也無法在賽前得知他們是首發出場還是將整場與飲水機為伴。
舉個例子吧:小組賽第一場對捷克時,德國的鋒線搭檔是博比奇和昆茨;而到了第二場,則換成了克林斯曼和比埃爾霍夫。再後來,克林斯曼和博比奇成了福格茨的首選拍檔,直到八強賽時克林斯曼大腿受傷,昆茨在下半時才重返賽場。
雖然球隊飽受傷病困擾,但厚實的板凳深度幫助福格茨和他的隊伍克服了各種突如其來的人員短缺問題。隊長科勒爾在第一場比賽的開場14分鐘就膝蓋內側副韌帶撕裂,而接過隊長袖標的克林斯曼傷病纏身,甚至無法在四分之一決賽打滿上半場。多虧了給力的醫務人員,金色轟炸機最終得以在決戰中登場亮相,並有幸在溫布利觀眾的注目下舉起德勞內杯。
然而沒能完整參加這場決賽的也大有人在。斯特芬-弗倫德在此前的比賽中十字韌帶受傷;迪特爾-埃爾茨,德國不知疲倦的中場掃蕩者,也倒在了決賽賽場;安迪-穆勒參加了對克羅埃西亞和英格蘭的淘汰賽,他甚至在對東道主的比賽中射入了決定勝負的那粒點球,卻因為兩張黃牌缺席了最後的決戰,而斯特凡-羅伊特與他同病相憐。
提起96年那支冠軍之師,人們總是會忽略主帥福格茨的關鍵角色
顯然,德國主帥習慣在一場比賽中或兩場比賽間做出主要戰術調整。在比賽中他的依據是替補球員,在比賽間隙則是球隊能夠給出的選項。然而,由於傷病和停賽的緣故,他也被迫要替換若干名場上的關鍵球員。但總體來說,福格茨在協調人員方面做得不錯,尤其是在淘汰賽階段,他率領這支傷病累累的球隊衝破了重重阻礙。
和絕大多數國家隊教練一樣,福格茨的工作並不包括讓天才球員們更上一層樓。他不需要指導薩默爾如何串聯組織,也不需要告訴克林斯曼如何進攻跑位;他要做的只是將他們粘合成一個團隊。這一點福老師做得相當出色,可惜輿論並不曾傾向於他這一方。不僅僅是國家電視臺上的德國評論員拒絕認可這支德國隊的風格,就連很多德國足球的支持者也相信96年奪冠只是福格茨運氣好,或者直接斷言“任何教練只要有了這批球員,都能穩拿冠軍。”
毫無疑問,當年福格茨手下的確良將如雲,薩默爾就是其中代表:彼時的伏地魔正值巔峰,他獲得了那屆歐洲杯最佳球員提名,並在同年一舉拿下金球獎。
作為自由人打法的繼承者,薩默爾正是那支德國隊的場上核心。對於他的後防搭檔湯瑪斯-赫爾默和馬庫斯-巴貝爾來說,薩默爾這個後防司令塔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巨大幫助,同時也經常擔任球隊進攻的發起者。犀利果斷的傳球,咄咄逼人的盤帶,薩默爾可以洞察任何對方防線的漏洞,接著他多半會來一記風騷的斜長傳,讓德國的任意一名前鋒完成最後一擊。
克林斯曼和昆茨的搭檔完美契合薩默爾的進攻路數。這兩名中鋒都不是站樁搶點的類型,他們通常會在前場來回遊弋,或迷惑對手,或串聯球隊,攪得對方後防雞飛狗跳。
埃爾茨在名義上是後防線的屏障,但實際在場上卻經常負責保護前插的薩默爾。他是5-1-2-2陣型不可缺少的戰術補丁,除了為一股腦兒投入進攻的隊友們補位之外,如有必要,他也會擔負起盯緊對方進攻球員的重任。不過在這支德國隊陣中,埃爾茨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防守上,因為紹爾、哈斯勒及穆勒等人都可以在更靠近對方半場的地方點燃進攻的火花。
福格茨在除了半決賽的所有場次都祭出雙前鋒,還將兩個攻擊性中場當做一部分邊鋒來用。不過正因如此,他的系統也有著特定的弱點——那就是後腰和鋒線之間存在空間。對此,德國人的解決辦法是發揮球員們的主觀能動性,由邊後衛或其中一名進攻球員填補漏洞。每名中前場球員都要根據隊友的跑位元作出反應,這就造成了許多交叉換位,也讓人很難定義他們究竟用的是哪種陣型。
以上策略可以完美化解簡單的人盯人戰術。有時候,德國人在發動進攻時會首先往邊路傳球,再由翼衛將球輕巧地撥向中路。儘管在他們進攻的初期,投入到對方半場的進攻兵力往往遠小於防守一方,這些球員仍可以打出快速配合,以此贏得控球時間,等待大部隊前來接應增援。
很多人認為16年的德國隊與96年那支很難找出什麼相同點。今時今日,尤阿希姆-勒夫手下的意志戰車以細膩的技術和流暢的傳切配合著稱,並因此廣受讚譽。然而回溯往事,我們會發現福格茨的球隊也並沒有差得太遠。薩默爾和他的小夥伴們在大多數時間都無法在身體對抗上完爆對手,因此他們更多地依賴地面傳球和頻繁換位來取得勝利。
乍一看,德國隊的戰術似乎是防守為先,甚至連薩默爾都在後來承認,他們的踢球風格並不總是賞心悅目的。然而在福格茨的整合之下,這支德國隊在傳統中隱露出點點新意。他在後防屯以重兵,但同時注入了流暢的組織套路和進攻策略,讓所有參與其中的球員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在後場一名自由人,中場等於或大於兩名組織核心的陣容基礎上,福格茨找到了自己的制勝之道。
無可否認的是,德國在那屆歐洲杯的最後三場比賽贏得相當驚險,因為他們的後防難以承受對方的強勢壓迫;而當遭遇對方反擊,隊友們卻未能迅速補位時,由攻轉守的德國防線也會變得相當脆弱。在半決賽和決賽中,德國都是先失球的一方,而其中與英格蘭的半決賽甚至打到點球才獲得慘勝,這可不是最有說服力的獲勝方式。但是,如果我們想想在96年之前,福格茨經歷過多少球隊內部的失望和爭執,就會對這位主帥產生敬佩之情、不僅因為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也因為他將一群個性極強的球員們管理得相當妥帖。
然而所有這一切改變公眾對福格茨的看法了嗎?並沒有。後來他執教蘇格蘭和亞塞拜然國家隊的經歷同樣沒什麼效果。但此後二十年,也再沒有一支德國隊站上歐洲之巔。也許,當如今又一屆歐洲杯落下帷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放下成見,去挖掘福格茨表像下的種種,給予這名功勳教練一些遲來的掌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