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萱萱才一個月大,就長出了幾顆小牙齒呢,開心,我家寶貝真厲害~”同事笑呵呵得跟我說。“不會吧萱萱媽,一般的寶寶都是六個月左右才開始長牙齒,你家萱萱長得怎麼這麼快,快帶我去看看”我又驚又好奇,便跟著萱萱媽去探了個究竟。
看著萱萱齒齦邊緣的小紅點,我恍然大悟,原來萱萱是長了小“馬牙”。
什麼是馬牙
馬牙,在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這就是馬牙。馬牙並不是真正的牙齒,無論形狀、大小、結構都不像,也不能咀嚼食物。
寶寶長馬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病,寶寶一般沒有不適感。但是個別寶寶會出現愛搖頭、煩躁、咬乳☆禁☆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馬牙並不會影響寶寶吃奶或者乳牙的發育,它一般會在出生活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寶寶因為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寶寶長馬牙怎麼辦
有些爸媽看到寶寶長馬牙,想幫寶寶治療,又是擦又是挑,結果擦傷了寶寶的口腔組織,引發炎症。其實,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爸媽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切不可以拿針去挑或者用布去擦,這樣做非常危險,容易傷害到寶寶薄嫩的口腔黏膜。
正常新生寶寶不需要做口腔護理,只需要在餵奶後給寶寶擦淨口唇、嘴角、頜下的奶漬,保持皮膚粘膜乾淨清爽就可以了。如果是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的寶寶就需要做口腔護理。
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
新生兒馬牙容易與鵝口瘡相混淆。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兒童口腔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表現于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當寶寶身體較弱時會發病。
鵝口瘡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周圍無炎症反應,有斑片狀白膜附著,形似奶塊。用棉簽可輕輕剝去。剝去白色黏膜後,基底部充血明顯。輕微感染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的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如果發現孩子口中有白點,家長可以用棉簽輕輕的擦一擦,如果白色可以擦掉,留下充血明顯的黏膜時極可能是患了鵝口瘡,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塗片檢查。
如何為寶寶做口腔護理
一般來說,新生兒無需做口腔護理,只需要擦乾淨奶漬、口水,讓皮膚黏膜保持乾淨即可。如果寶寶出現了口腔疾病,才需要特殊護理。
準備用物:護理籃內放治療碗一個,內放生理鹽水浸泡的大棉球6個,消毒液體石蠟油1瓶,或煮沸過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鑷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壺1個(內放溫水),小毛巾兩塊。
操作步驟:做口腔護理前,先洗淨雙手,將新生兒側臥,用毛巾圍在頦下及枕上,防止沾濕衣服及枕頭。用鑷子夾住鹽水棉球1個,先擦兩頰內部及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每擦一個部位,至少更換一個棉球。注意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噁心。
擦洗之後用毛巾擦淨面部及嘴角,口唇乾燥者塗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內根據需要塗藥。
媽媽要注意做口腔護理的時候,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潔衛生,經過消毒才可以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寶寶將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後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