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神壇和地獄走一遭後,再看小程式如何回歸凡間?

一個多月對大部分人來說不過一瞬之間,但對於小程式來說好似經過了一個世紀,它從神壇走下凡間,曾經被眾人捧上高臺如今又被同一群人拽下泥潭。

任何的人、事、物都避免不了高峰和穀底,這並不是區分一個人、一件事、一樣作品成不成功的標準,這就像一場戀情,熱戀時沖昏了頭腦,覺得對方哪裡都好,當沒了最初的激情,原本那些可愛的“小脾氣”都變成了不可饒恕的罪惡。

互聯網不缺現象級產品,比如說“網紅經濟”帶來的大都是曇花一現,中國的互聯網如此發達,哪怕一個普通人都能運用特殊的手段引發關注,從互聯網一開始爆發到如今,臉萌、魔漫相機、足記,這些產品都曾經默默無聞又意外爆紅,火爆朋友圈後迅速衰落,回到它原來的樣子。

小程式是微信深思熟慮的產物,它將是微信實現未來藍圖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爆款”暴露微信的野心

小程式出現伊始備受關注,是因為它站在微信這一體系下,加上張小龍非常主動的宣傳姿態,讓小程式掛上了備受寵愛的“富二代”標籤。這時期的小程式如果化為“人相”,那就是微信裡的“王思聰”,收到內測邀請函就和收到了王思聰的約會邀請一樣激動。

 1、即用即走,開發簡單

小程式的“即用即走”是張小龍一直在強調的特色,這意味著使用小程式的主動權掌握在使用者的手上,你可以拋棄雞肋的APP、隨時關注新的應用而不用考慮記憶體。

對於開發者,開發一個小程式軟體只要4小時,簡單的設計也具備基礎的功能。如果將小程式給外包服務商的話,一般7天就能拿到範本,價格在1.5萬元到3萬元之間,而APP,簡單的也要一個多月,價格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

兩條看似簡單的路線背後是微信想將大部分“形單影隻”的應用以及不及微信的平臺都吸引進來,從而與微信捆綁成一個整體。

2、挖掘潛力,鞏固用戶

微信擁有8億用戶,任何一款進入微信的產品都有成名的機會,何況是微信自己開發的小程式,有了老闆張小龍的吆喝和大力支持,所有人都看到了小程式閃閃發光的未來前景:成熟的大平臺、廣泛的媒體關注量、強大的技術團隊、大佬的鼎力支援。

並且小程式開闢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應用形式,不用下載就能使用的APP,起碼為你節省了50%的記憶體,這一點在面對共用單車時特別有效。當使用者習慣這樣簡便的方式後,不論用什麼應用都會希望能夠通過微信打開。

張小龍在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想要從方方面面將微信變得更加完美,不只是社交、支付、閱讀,更能夠迅速連接線上與線下資源,最終讓微信成為用戶停留最長的甚至是唯一的應用。

二、“失寵”才看到微信的決心

根據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微信小程式發佈一個月後,應用開發者關注度提升至94.9%,但選擇繼續開發小程式的應用開發者僅占到9.2%,有35.2%應用開發者想要放棄小程式;

在用戶方面,超過七成的微信小程式使用者添加小程式個數在10個以內,64.7%的使用者在體驗小程式後,選擇回歸到原有的手機APP中,繼續支援小程式的使用者僅為11.5%。

關注管道少導致流量缺失、使用者減少又導致小程式活躍度低,加上小程式只支援功能簡單的應用,更是讓一些交互性強或是需要付費的應用雪上加霜。我們開始批評小程式的缺陷以及警告後來者不要再失足,但卻鮮少有人揣摩小程式背後微信的真實企圖。

1、虛心接受,選擇性悔改

短短一個多月從天堂掉落地獄的滋味誰都不好受,好在微信屹立多年並沒有將這點困難看在眼裡。當越來越多的小程式退出微信並大肆宣揚小程式的雞肋屬性,微信不過是寥寥一瞥,大度地說:本來就不是給所有人用的,我不過是在拓展我的管道,著急來抱我大腿卻不看清楚自己需求的明明是你們。

不過針對一部分缺陷,微信還是虛心受教並認真改正,例如大家覺得精確搜索很無聊,會降低用戶體驗值,於是微信調整了搜索形式,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模糊搜索,按照喜歡選擇性挑選。

2、堅持原則,穩步向前邁

知錯就改但是依然我行我素,微信改變了搜索方式但是這並不影響小程式的整體方向,它依然代表著微信打開線上線下聯繫的橋樑,這一點微信自始至終就沒想改變,有很多小程式消失但還有很多小程式加入,這是一個未知的平臺但總有膽大和不甘心的想要開闢不同的天地,微信也還在接納,在溝通,在磨合。

微信的淡定姿態除了本身有著雄厚的支撐外,更重要的是他明白小程式不可能死亡。因為在這個速食主義社會,時間才是大家最看重的資本,除了主要的一些功能應用,對於很多輔助性或是娛樂休閒型的應用軟體,沒有人會願意在上面停留多少時間,看你魚龍混雜的消息。

所以小程式帶給使用者的不僅是記憶體的騰空,更為你節省了時間。因為功能不能複雜,所以大家都會把自己最核心的應用放在小程式上並且做到最佳,如此用戶只需要關注這一項而不用被太多繁雜的畫面干擾;因為不用下載,你只需要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掃碼或搜索即可,之前在店鋪為了一個新應用費大半天下載註冊的時間就能節省出來好好享受當下。

三、生產與服務,雙管齊下

按理來說既然線下管道是關注重點,小程式不是應該加大推廣力度?但是微信並沒有在這一方面做出什麼舉動,反而開始大力整改微信公眾號,這兩個不同方向的軌道難道存在著什麼內在聯繫嗎?

1、用公眾號掌握生產大隊

互聯網的紅利消退後,內容成為大家主攻的方向,為了能讓公眾號生產者更好地生產內容,微信先選擇給公眾號增加付費功能,原創性公眾號每月能有10篇內容可以使用。同時又增加正文中添加語音功能並且時長超過1分鐘,不過同樣是為原創性公眾號服務。

功能升級加上支援原創內容,這便意味著微信想要牢牢掌握住優質內容主要生產者,因為這些功能既給了生產者一定的自由度又讓他們能夠直接實現內容變現,今日頭條的獲益是從內容——廣告——分成,而微信就直接是從內容——受益。

而後期,我認為微信會給這些公眾號更大的權利比如說像以前的報紙一樣可以進行有償訂閱。其實現在有很多公眾號已經有類似的付費欄目,比如得到,還有十點讀書也有付費的上課專欄,只不過現在都還是個體而不普遍,但是微信是想要鼓勵公眾號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壯大,每一個優質公眾號都是單獨的內容生產平臺,而這些平臺都是微信在掌握。

公眾號服務於線上,以公眾號為主題,把公眾號打造成優質內容集合、分發、交流於一體的平臺,微信隱於背後,只做看不見的手進行調控,如此這一個“內容市場”就好像是自主交易的平臺,有進有出,循環往復。

2、小程式主攻服務道路

從小程式出現之後微信正一步一步進行自我調整,小程式是對接線下平臺,將線下分散的點集中於線上,例如共用單車就是如此,光憑藉各個單車自己的力量想要掌握所有的用戶資源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如此龐大的共用團隊,久了之後人們必定對這類共用產品產生疲憊感,因此小程式就能夠緩解競爭壓力,無需用戶犧牲很多就可以在同一個地方進入相似的APP介面,應用方也不用為爭奪使用者而忽略性能提升。

所以小程式服務於線下,以用戶為主體,起碼至今為止我們所看到的小程式還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使用頻率高的應用無法從小程式中獲得更大的利益,而使用頻次低的應用又急需微信平臺的資源,這些小程式能通過微信起步,例如一些行程安排、天氣路線查詢等,光靠自己短期內很難將個體的APP做出成績,借小程式先打開部分市場,當然,有所求自然就要有所付出,所以微信通過這些小程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私人服務,還不用自己費心經營,因為所有小程式生產者為了自己也會用心經營。

至此,微信線上上和線下都能牢牢把控用戶和生產者的核心命。

3、創新型小程式嶄露頭角

小程式和公眾號用不同的方式向著微信同一個目標前進,除此之外,微信還給了小程式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讓它成為 “上帝”的角色,催生出新事物。比如說和共用單車很類似的無線充電,還有著知名度不高的特點,它不像共用單車即使沒有小程式至少有個APP廣為人知,所以通過小程式它能夠以較小的成本,同理再推,那些有線下管道,又想開發一個應用把客戶轉移到線上,但知名度又不高的產品就可以選擇小程式作為切入口。

曾經有人想做自助點單,因為這樣就可以分擔高峰時期顧客的客流量,不用都通過排隊付費點單,但高昂的開發成本以及可操作性低只能放棄,因為每一家店鋪要使用自助點單都要下載應用或是關注一些服務號實在違背了自助點單最初帶來方便的初衷,所以無論你是個體餐廳或者區域性連鎖,甚至是大型連鎖餐廳都可以在小程式出現之際打開這一管道,展開自助點單的服務管道。

當然了,像KFC這樣全球各地都有連鎖店的自然不需要,畢竟下載一個自助點單應用到處都能用,但中國火爆的餐廳千千萬萬,並且持續不斷地冒出新店鋪,這其中幾乎沒有KFC這樣的全球影響力,所以它們對小程式的需求是極其大的。

小程式的添加、公眾號的改革,微信從小處著手,想要率先營造一個最佳的生產到服務的生態圈,如果微信還有更大的行動,現在這些動作都只是鋪墊,但這些鋪墊最後能否達到微信的預期效果,卻還要時間的考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