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這樣養孩子 註定是失敗的

最近社會上掀起一股爭論該窮養還是富養孩子的風潮,但是很多家長都走入了非此即彼的極端。要知道,一味窮養的孩子通常不會成為勤儉持家的頂樑柱,一味富養的孩子也難以收穫真正的幸福。真正決定孩子生活品質的並不僅僅是金錢的多少,還有幸福感的滋養。

窮養的孩子,並不勤儉

有的家長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窮養的孩子將來總是會勤儉持家、不亂花錢的,但事實未必如此。

安妮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她的家長收入不高,安妮想買的東西,無論貴賤他們都不願意買給她。當安妮說想買件衣服後,她的媽媽總是反駁道:“要那種沒用的東西幹什麼?好好學習去!”因此安妮總是埋頭讀書,因為那是母親心中有用的事情。

但是當安妮考上大學離開家之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總是蹺課去做家教和兼職來賺錢,有了錢就瘋狂地購買一些髮卡、項鍊、本子、錢包這些小玩意。有人問她為什麼要買著這麼多東西,她回答道:“我控制不住自己,不買的話心裡會很難過。”

人的一生都是在彌補童年時的遺憾和缺憾,安妮在幼時沒有接受到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的教育,導致她成年之後完全不懂得節儉為何物。如果安妮的家長能夠換一種方法來應對她的要求,也許如今的安妮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在應對孩子的要求時,家長不能直接敷衍了事,也不能無故拒絕。家長要給孩子提出多個選擇,對孩子坦誠相待。比如告訴她家庭真實的經濟狀況,如果真的要買的話會消減家庭其他方面的支出;或者告訴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勤工儉學的方式來賺錢買東西,家長給予經濟允許範圍內的支援。

富養的孩子,並不幸福

既然窮養不代表孩子會變得節儉,那麼富養的孩子就一定會獲得幸福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

小雅就是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姑娘,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寵愛著,全身上下都是名牌,零花錢也比其他同齡人多得多。很多人都羡慕小雅,可以比他們少奮鬥十年,但是這種經濟的依附往往伴隨著精神上的控制。

小雅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人生,沿著為她鋪好的道路前行。但是,小雅不想去父親所在的教育局工作,希望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在與家長溝通未果後,她放棄了在家鄉的好環境,獨自來到北京打拼。

雖然生活條件跟之前完全沒得比,但是她卻感到十分開心滿足。小雅覺得,自己之前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從來沒有真正按照自己的意願活過,也沒有真正地做過順遂自己心願的選擇,只有用買東西的方式感受到自己還有自主權,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家長一味強調富養孩子卻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願意與孩子溝通,擺出高高在上的權威樣子,並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物質的滿足永遠都彌補不了精神上的缺憾。

認清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根據馬婁斯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的需求有五種,從上到下逐漸深入。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1.生理需求指的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行為,比如食物飲料睡眠等。

2.安全需求即自我感覺安全,不沒有被遺棄、被侮辱的危險,也能夠維持基本的生理需求。

3.歸屬需求指的是自己能夠感受到被他人接受,擁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歸屬感。

4.尊重需求指的是自己能夠獲得他人的注意、理解、贊同和尊重。

5.自我實現需求指的是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完成並實現自己的價值。

馬婁斯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家長要正視孩子的請求,不要僅將其當做孩童的無病呻吟。當孩子的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後,他們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對高層次需求的渴望,如果難以實現或者被扼殺,就會產生匱乏感,滋生病態的貪欲,只為滿足自己。這也是很多貪官出身貧寒、不少看起來樸實的姑娘小夥很容易被城市的聲色犬馬迷住不辨是非的原因。

家長要能夠認清孩子需求、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要,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具有安全感,讓他們在成年之後不會一味地通過賺錢的方式來救贖當年孤獨的自己。如果不能滿足或者孩子確實虛榮心作怪的話,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學會認清自己的需求。

父母要對孩子的要求表示理解,並幫助他們認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比如一個男孩想買一套很貴的玩具,家長要詢問他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想買:

1.如果是自己非常喜歡,那就要憑藉自己的努力配合家長的支持來爭取;

2.如果是因為其他人有,自己看著眼饞,那麼說明他渴望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同、希望自己與他人一樣,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獲得他人尊重的方法有很多種,人們不會因為你有某個好玩的東西就會真正地尊重你;

3.如果是因為想炫耀、出風頭,家長就要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學習一些感興趣的特長,比如象棋、書法等,或者培養他良好的性格與品質,用人格魅力來“出風頭”。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