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智慧交通的路該如何走?

OFweek安防網訊 到2030年,世界上將有41座特大城市,其中7座在中國。據統計,全球範圍內,每年的擁堵成本占全球GDP近2%,交通事故3000萬次/年,傷亡130萬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面臨重大挑戰,已經成為城市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從2016年路過 智慧交通留下了什麼?
PPP對於智慧交通的發展功不可沒。根據ITS114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包括城市智慧交通和高速公路機電市場的全年千萬項目(已中標,下同)統計規模為257.4億,同比增長41.04%。其中交通管控市場千萬專案規模為124.68億,智慧交通/智慧運輸市場千萬專案規模為26.94億。在這一個個數字背後是智慧交通的巨大發展。《推進“互聯網 ”便捷交通 促進智慧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作為智慧交通最為重要的一個檔,用優質的頂層設計帶動交通發展。
各大企業“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華為推出城市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供交通資料中心、敏捷網路設備、視頻監控平臺等ICT基礎設施來構築交通綜合管理平臺;海康威視發佈基於深度學習的“深眸”系列,在人員行為分析、車輛結構化資料提取、道路事件檢測、道路違章檢測等等方面十分智慧;大華在北京安博會上帶來平安城市車輛大資料解決方案、公路人車大資料管控解決方案等多達114個行業解決方案;科達通過卡口、電警、道路監控三大類智能前端,將車輛、違章、違法等各類視頻與圖片資訊送入智慧交通大資料管控平臺,實現車輛檢索、交通分析研判以及交通即時布控與調度等一系列應用……
新產品新應用,智慧交通從來不乏新想法。網約車新政落地,滴滴、Uber中國8月宣佈合併,一個容納各類網約車形式的大平臺正在積極醞釀;摩拜、ofo、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等共用單車競爭激烈,顏色大戰已經打響;無人駕駛高歌猛進,傳統汽車斥資進入,新技術公司專研技術,但政府態度還是曖昧不清……
智慧交通的2017
吃好“軟飯”。目前智慧交通硬體的層出不窮,帶來了硬體的發展過熱,相對來講,智慧交通軟體的發展滯後更加凸顯。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發展,進一步完善路網檢測體系是趨勢,也是交通接下來發展的大課題,這其中的網路、軟體等是唱主角的。對於未來的智慧交通來說,“軟飯”會比較吃香,無平臺,不智慧。
用好數據。交通在於用最小的時間成本實現人們在空間上的轉移,所以交通行為的事前預判、調整更改、分析應用就顯得極為重要,這都需要大量資料的溝通與應用。海康威視一直強調大資料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應用,認為智慧交通可能是率先突破資料應用瓶頸的領域,其實,海康的智慧交通私人網路絡攝像機、結構化分析設備都是圍繞資料在做文章,而北京安博會上,科達更是打出口號:“大資料 用起來”。科達副總經理陸吉良表示:“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慢慢從前往後挪,從注重前端的採集到資料分析,為交通資訊化而用。”建立車、人、路之間的網路,資料將是交通走向智慧的一條大路。
2016年已成過往,2017年交通運輸部定了個小目標:2017年將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發展,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和北斗導航、高分遙感等技術應用,推進實現基礎設施、載運工具等“可視、可測、可控”。
未來已來,接下來,實幹才是關鍵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