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澄澄
故鄉的院子裡,有兩株大樹,一株是棗樹——放心,另外一株不是棗樹。(魯迅先生的這個棗樹梗,真是玩多少年都不會膩)
從小我就喜歡吃棗,記得當年,我還在那株大棗樹下照過一張照片,是個抱著大樹傻笑的可愛男孩——是的,當年我還是可愛的——嘴裡,還咬著一顆大棗。在我的記憶裡,棗子伴隨了我很多的時光。
別看我現在這麼胖,小的時候卻腸胃不好。喂,真的,別不信好不好?
奶奶知道大棗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就經常喂棗子給我吃,院子裡的那株棗樹,也就成了最重要的供給來源。
那時候吃棗子,最怕的是被棗核卡住,於是奶奶總是仔細的把棗核給剝出來,然後再喂給我吃。
吃了許多年的棗子,我的腸胃也漸漸地好起來了,然後就很不幸的從一個可愛的小男孩,變成了現在的大胖子。不過雖然胖一點,但是我很白,白裡透紅,也許也和吃棗子有關吧。
長大以後吃棗子,我總是嫌那棗核麻煩,一口咬下去,總是被從中間阻斷,不能快意,非得用牙齒一點一點得把棗肉從核上咬下來,等到把棗核吐出,也早已沒了咀嚼的快感。
後來市場上開始出現去核的棗子,我也買來吃過。棗核已經被剔除,撿一顆棗子可以放心大膽地丟進嘴裡,可我又覺得,這就跟單吃瓜子仁一樣,少了些樂趣。在吃這個問題上,我發現自己還真是賤。
直到後來,我發現這世界上有種東西,叫棗夾核桃。
棗夾核桃並不是我們本地出產的東西,而是山西的特產。我發現山西人在吃的東西上,真是有無窮的創造力。
棗夾核桃,完美的解決了我在吃棗這個問題上的犯賤表現,棗肉的軟嫩,包裹著核桃的脆爽,牙齒在一次交錯之中,既能感受到輕鬆突破的快感,也能遇到略微堅硬但能夠突破的努力,總之,美味雖然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但得到之後的感覺卻會更好。
都說核桃補腦,我想我是該補補腦子了,這麼好吃的東西,我怎麼一直都沒發現?是不是我之前吃過的核桃,都是被門夾過的?
從這以後,棗夾核桃,就成了我的最愛,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她。
她也很愛吃棗夾核桃。我們的相遇,雖然不是狗血的那種兩個人一起在超市拿同一袋零食,但也確實是因為棗夾核桃才開始的。
那年我們都還是大學生,班裡組織了一次出遊,在那個小城僅有的一個土坡一樣的小山旁,我們一群人嬉笑打鬧,肆意揮灑最美好的時光。
當大家都有點累了,都坐下來休息。我也從包裡拿出了帶來的棗夾核桃,跟身邊的幾個哥們散了散,就嘎吱嘎吱吃了起來。
而那個我已經心儀了很久的她,原本和幾個女生在一旁聊天,也不知是看到了還是聽到了,居然顛顛地跑過來,問我能不能給她一顆。
當然可以,我說這抓了一把給她,你也喜歡吃這個?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的開始。很多年以後,她都說,她是被我用棗夾核桃給騙到手的。
我說那怎麼可能,棗想核你在一起,早想和你在一起,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幸運。
P.S
最後,再跟大家介紹一個我除了直接吃之外最喜歡的大棗的烹飪方法,很簡單,就是用大棗,銀耳,冰糖,一起丟進鍋裡煮,等晾涼了再喝,能止咳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