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絲扣得一杯暖

流水線打敗了傳統手工藝,匠人們漸漸隱於繁世,哪來什麼百花齊放?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一樣,瓷胎竹編工藝也在逐漸走向沒落。

竹絲扣瓷(又名瓷眙竹編)始於清朝,由於製作難度高,開始只作為皇室貢品。竹絲扣瓷對原材料的挑選極為嚴格,四川邛崍山上萬畝竹叢只選陰面的慈竹,百斤原竹只抽絲八兩,細如髮絲,柔如綢緞,一絲一絲纏繞在瓷器上。

竹絲扣瓷作為竹編工藝的最高級別,從選材開始就無比苛刻——只能選擇生在邛崍山一帶陰面的慈竹。這種慈竹跟其他地方不同,竹節長,背陰而生,所以纖維細柔,一條合適的竹子,只選其中最長的兩到三節。只有這樣的竹子才能拉出比頭髮絲還細的絲,在製作時才便於編織。

順著篾片,用自製的排針,按在自製的篾片上,一抽即分出竹絲。最後用勻刀將竹絲再次加工,形成完全一致的粗細。竹絲貴比金銀,是因為百斤原竹只得八兩絲,上千條竹絲都必須用人工手作完成,目前還沒有機器可以取代。

瓷胎竹編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鑷子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依胎成形,緊貼瓷面,竹絲長度有限,編織過程中往往得多次接入新的竹絲,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瓷胎竹編的難點在於,竹絲細軟得幾乎沒有骨力,要想讓它順勢依胎而上,達到嚴絲合縫的效果,不僅在施力的尺度拿捏上要有所見地,編織時還要如禪門僧人坐禪時那般心無旁騖,否則很容易行差步錯。竹節的形狀,正好是手握的形狀,拿在手上剛剛好,很舒服,而且竹絲在這樣的形狀才能正好嚴絲合縫扣上。

設計師易春友和譚雪嬌多年與傳統手工藝打交道,希望用一點點改進帶來積極的意義,通過產品與設計,能讓這些傳統的手工藝煥發新的生命。

2006年9月,他們成立了自然家設計工作室,推出了以竹子為主的燈及日用品。設計師致力於發掘環保的天然素材與傳統手工藝,以新的思考和設計表現,創作出適合現代生活的自然家品。

自然家在四年多前看到一種叫「筇」的竹子,去了四川邛崍考察,然後看到了慈竹和竹絲扣瓷(瓷胎竹編),認識了游偉師傅。經過四年多斷斷續續的溝通,用一年多的時間的籌備,希望能夠通過眾籌讓這種珍貴的傳統手工藝被大家所瞭解,同時也給還在堅持從事這個行業的匠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

產品名稱: 竹絲扣瓷-竹節杯

設 計: 自然家

狀 態: 眾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