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結束深港10年爭議 香港力拓最大創科平臺“河套區科技園”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深港兩地正式結束業權爭議,在河套區合作大力發展創新科技,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深圳市委書記許勤,分別代表香港特區港府及深圳市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
落馬洲河套區於深圳河以南近邊境位置,接近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及落馬洲口岸,該地區原本來屬於深圳,但自從1997年深圳河的河道拉直之後,變為在香港範圍之內,香港前特首曾蔭權於2007年《施政報告》將河套區納入十大基建之一,但深港兩也對有關業權有爭議,阻礙了該區發展。
(河套區位置 來源:FX168財經網)
林鄭月娥指出,去年12月深港兩地終達成一致意見,業權歸香港擁有,香港特區政府負責出資及分階段興建,深圳政府則共同參與開發,並且已成立聯合專責小組,希望新園區可與深圳河北的深圳科創園區,連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對科研達成更大協同效應,並且將以三大原則運作,包括園區按香港法律及土地行政制度履行、專案是非牟利,以共同協商、互利共贏精神處理園區事務。
據瞭解,河套區科技園面積有87公頃,比沙田科技園的面積高出4倍,總樓面面積120萬平方米,為沙田科技園3倍,由香港的科技園公司成立附屬公司全權負責新科技園建設、營運及管理,期望吸引香港、內地及世界級頂尖科研公司進駐,香港特區政府預計,會吸引機械人技術、智慧城市、生物醫藥、大資料技術等科研企業進駐新園。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指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助吸引更多科研企業到香港,提升香港的創新科技地位,為創新科技生態圈發展帶來動力,強調目前仍在構思新園區定位及財務計畫等問題,包括考慮是否在新園區為下游生產或前期試驗提供地方,公司將制定時間表及規劃,然後與香港特區政府再商討財務安排,預計專案用地平整工程需時4至6年,預計最遲7年半之後,園區會建成第一座大樓,並且預料創科園將有約2成的企業來自國外。
黃克強指出,目前香港科技園公司重點發展電子、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範疇,並配合機械人技術與智慧城市平臺進行協作,相信“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之後會朝創新科技及高等教育方向發展。
香港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週三(1月4日)表示,今年第一季會就發展計畫諮詢立法會相關的事務委員會,期望儘快開展前期工作,指出簽署合作備忘錄只是第一步,目前未有具體的時間表,又指土地平整及除汙等費用會由政府負擔,但目前亦沒有估算。此外,目前仍在研究通關便利措施的細節,但強調只是為了方便科技合作交流,只會提供予指定人員,包括參與科研或園區的員工,並非任何人都可以獲得便利通關。
由於深港兩地政府都希望可吸納到更多創新科技企業及兩地人才,香港特區政府為方便內地人員到新園區工作,將會提供便利出入境措施。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指出,港府日後會為河套區,提供一個便利通關措施,日後如內地人士要進入新科技園做科研工作、屬企業員工,有關內地人士只要獲得兩地政府認可後,出入境可以更便利,並且可效法目前為APEC人士提供的商務卡方便通關。
香港特區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將會在落馬洲口岸興建一條道路接駁入“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之內,並與新田公路連接,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已預留一連接橋橫跨深圳河,方便內地人才由深圳過境到科技園工作,初步估計園區可創造超過4萬個職位。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港深兩地將在落馬洲河套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臺,會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高等教育、文化創意和其他配套設施,吸引港深兩地及其他國內外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指出建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可以同時解決深圳河拉直之後,河套區的土地利用問題,認為港深在創科事業上有合作,產生的新動力將不下於30多年來深圳改革開放的動力。
至於深圳市委書記許勤表則示,這次雙方加強戰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深港可以將優勢結合,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此外,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指出,香港的上游基礎科研非常強,而深圳的高新科技生產有優勢,香港可以在新的創新科技園,從事更多中游研發,再交由深圳接軌,如果果兩地能夠在河套區有機結合,可達至雙贏,認為香港在發展創科項目地方有限,而設立深港創科園之後,有助初創公司及香港的大學生,利用其作為研究實習平臺,對香港科創專案長遠發展很有幫助,認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成立初期的研究方向,可以是生物醫藥、機械人技術、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等,希望創科園能吸引海內外企業及高等院校,到深港創科園發展。
香港大學歡迎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認為有助及支持香港科研發展的政策,會積極瞭解及考慮參與各類有助港大研究工作的機會。
中文大學也歡迎計畫,指校園有臨近深圳之便,一直希望發揮本身優勢,回應港深及珠江三角地區對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的需求。
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會長桂強芳認為,香港能保持長期競爭優勢,主要由傳統產業引領,認為香港於高科技等產業可借鏡深圳,如果在新興產業有所突破,配合傳統產業優勢,可繼續保持競爭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