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場或黑坑夜釣經常遇到對面有人,不能打燈的情況。即使是使用頭燈有時候都會對旁邊的人造成影響。所以很多釣友夜釣只能使用夜光漂。夜光漂的調漂基本方法和傳統立式漂相同,但要注意一些影響細微輕口的細節,才能增加釣獲。
一、釣友對夜光漂通常認識
1、對漂尾目數的認識
調漂中,一些釣友只對夜光漂發光位置進行調目計算,一些釣友更細緻的計算了相鄰發光漂目之間的黑色間隔。其實,就精准和靈敏度而言,兩種調法都可以,關鍵是琢磨夜釣本身的屬性。
夜釣中,由於光線弱,我們以發光位置沒入水中,也就是黑漂進行魚兒吃口判斷,因此,漂尾不發光的黑色空格在夜釣中實際是反應不出來變化的。由此可見,夜光漂調漂儘量做到精細,關鍵看夜色籠罩下,我們判斷魚訊的現實依據。
▲這款電子夜光浮漂採用納米材質,漂身的浮力很大,自重輕,信號準確,抓口穩。尾目清晰鮮豔,適合垂釣時觀察魚吃鉤的狀態。抗風浪暗流,穩定性好。釣體型小的魚類時,漂尾可以更換,夜釣時有電子發光,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浮漂。
2、對於吃鉛量大小的認識
夜光漂有時候走兩個極端,有的吃鉛非常小,有的吃鉛很大。無論哪種吃鉛量,其實對於當前的黑坑而言,基本都能應對。因為,夏季黑坑餌料對路的情況下,魚兒一旦搶食,吃口一般都能反應出來。那麼混養塘裡,有7、8斤的鯉魚,也有半斤的鯽魚,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夜光漂的吃鉛量是關鍵。
這裡先看夜光漂在自身一定吃鉛量條件下,能否牽住線組。也就是說,當雙鉤下降到底後,我們是否能夠用肉眼觀測到輕微的下沉然後上浮的動態變化。道理很簡單:當雙鉤和魚漂之間形成筆直的水線狀態,其輕微的慣性作用,必然會拉動夜光漂依著慣性持續下沉;當雙鉤穩定後,夜光漂因為浮力作用自然會拉緊水線而做出輕微上浮的姿態。
這種動態變化可能不存在,可能是一線,可能是半目,也可能幅度更大。如果沒有回彈的變化,此時可以判斷吃鉛量整個鉤、餌、鉛墜系統和魚漂浮力不成比例,吃鉛過低;如果是一線,我們可以明確的判斷此時夜光漂吃鉛量可以牽住線組;如果是半目,筆直的水線狀態毫無疑問;但如果是大範圍上彈,這是搓餌過大等。當然以上是用搓餌形態垂釣鯉魚為物件說明,如果是拉餌夜釣,這種動態變化現象就不可靠。而拉餌夜釣是另外一種判斷方式,以後會講。
▲這是一款電子夜光漂,它的材質為巴爾杉木,漂身較傳統夜光漂大幅減小,靈敏度大大的提升。它設計有陰晴雙尾漂,適合不同的天氣使用。防水漂身設計,是其他夜光漂防水性能的3倍。
二、夜釣增加釣獲只釣一目
通過前文所述的幾種夜光漂變化的認識,我們發現:如果魚塘滑口多,口輕,我們最好的增加釣獲的方式是只釣發光的一目。而夜光漂能否牽住線組,也就是夜光漂吃鉛量到底多大最好,我們可以將其固定為動態回彈一線或是半目的變化範圍內。
原因很簡單:夜光漂黑色不發光位置夜間的動態變化我們無法觀察,當然那些夜釣光線好的漁場除外。因此,我們只垂釣漂尖發光位置作為魚訊判斷的依據,避免了輕口、猾口的遺漏。
而如果是混養塘,大小體型的魚兒變化複雜,如果用2號主線,面對任何一支夜光漂,我們都能依據夜光漂回彈的動態範圍,判斷其是否能夠完全控制線組。從而在夜釣中避免因為內心有所懷疑產生的盲目提竿問題。比如小號的鉛皮座一般是11毫米或者更小,2號主線吃鉛兩圈就完全可以控制。當然也要以鉛皮的厚度來定。通常的鉛皮以此為判斷依據。
▲這款電子夜光漂是材質為HPS材料,採用互動式的漂體結構;上下部分是採用插拔的結合方式,在介面位置有專供的防水圈;浮力非常大,魚訊準確,強度也很好。性能穩定。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市場上現在有一點亮夜光漂。其核心正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多種因素條件下,針對性生產的魚漂。但如果一點亮釣兩目甚至更多,其核心價值也就消失了。因為不發光位置的動態變化,在極弱的光線下無法看到,自然會失去很多釣獲的機會。
▲這款納米電子夜光漂的漂型獨特,漂尾外一層1.7倍折射套管,光線經過水下折射後不直接反射入人眼,不晃眼。並且漂尾加固,適合自然水域的各種大魚,建議水深1-4米。
總結
上述看似很小的問題,其實在小樂夜釣的時候經常觀察到一些釣友並沒有重視,或是乾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因此,夜釣經常出現,一些老魚鷹釣幾十斤,一些釣友只能釣幾條魚的情況。雖然餌料是影響釣獲的一個原因,但對於漂相的解讀也是重要影響因素。試想想,如果近視眼不帶眼鏡,白天垂釣會是什麼結果!很明顯,除了黑漂,此外一無所獲!其實垂釣本身是非常細緻的一項運動,所以精益求精的追求,才能將垂釣作為玩的一種概念;否則只是撞大運而已!
最後小編還要提醒大家的是:文明釣魚 從我做起。
這既關乎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去,在此,向全體釣魚人宣導,放小留大是垂釣者的美德,收竿離開時,順手把產生的垃圾一併帶著,為了我們能有一個良好的釣魚環境,為了明天我們有魚可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