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土服裝企業為何沉迷海外尋寶?歌力思一語道破

或是由於國內本土服飾品牌的日漸缺乏吸引力,不少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到國際洋品牌身上。這些本土公司正試圖通過國際收購交易攀升到價值鏈上游。
彭博社日前援引匿名信源消息稱,山東如意集團計畫以1.2億美元的價格從香港YGM貿易收購英國經典風衣品牌Aquascutum。目前如意集團正在進行盡職調查,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數周之內達成最終協定。2012年,YGM以1500萬英鎊的價格接盤Aquascutum。
轉型時尚集團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如意集團)的前身是始建於1972年的山東濟甯毛紡織廠,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紡織品製造商之一。2014至2015年度,如意集團位居中國紡織服裝行業500強第一位。
本專注服飾前端製造的如意集團在於今年早些時候斥資13億收購了法國輕奢服飾集團SMCP。後者旗下有時裝品牌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全球有1118家銷售網站,其中906家為直營,212家為合作經營。其品牌服裝屬於輕奢。
不出半年時間,就傳出如意集團收購 Aquascutum品牌。相對於上述法國時裝品牌, Aquascutum的歷史更加悠久,由發明了防水羊毛面料的英國裁縫John Emary在 1852年創立了。和同樣出自英國但更知名的Burberry一樣,Aquascutum的風衣最早屬於軍用品,但是很快便成為了時裝品牌。
記者翻查香港YGM貿易公司的公告發現,早在今年10月,該就曾發佈資訊稱已簽訂了一份關於出售 Aquascutum 的諒解備忘錄,建議價格為1.2億美元,最後成交價的上下浮動空間不超過500萬美元,並已經向“建議買家”收取了不可退回的500萬美元定金,但檔並沒有透露買家的具體資訊。YGM 旗下的成衣業務包括五個品牌:除了最大的品牌 Aquascutum外,還有Ashworth、J.Lindeberg、Michel René 和 Guy Laroche。其中,Aquascutum 全球共有 146個零售網點,中國大陸最多,有96個。
雖然雙方目前尚未正面證實消息,記者致電如意方面也沒有回復。不過一位瞭解情況的服飾行業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買家確實是如意集團。他向記者透露,此次交易的雙方其實緣源頗深。在YGM在正式成為Aquascutum東家時, Renown為該品牌日本地區的特許經營商。 2010年,山東如意收購 Renown 。
“創立一個時尚高端的成衣品牌,目前短期還很難實現。”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曾表示,眼下中國服裝業無論是在創新還是設計能力上與海外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換而言之,收購海外品牌成為一個“捷徑”。按照計畫,該公司計畫成為一家紡織、時尚綜合性企業。
本土企業熱衷海外“尋寶”
雖然此次收購的Aquascutum已經並不能算作一個海外品牌,但不知情的消費者依舊會認為其源自英國,從行銷講故事的角度來說是個不錯的切口。正如此前邱亞夫所說,大家的消費心理目前對於來自中國的高端品牌還尚未接受,“如果說是法國、義大利的品牌,人們就會認為是高端的。”
而歌力思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藍地則一語道破其中奧妙稱,國際品牌在進入商場時,阻礙要少得多,位置也好。而國內品牌去和管道談條件的時候是比較艱難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國內不少企業會跑去海外“尋寶”,而這樣的情況在2016年尤甚。來自彭博社的資料,2016 年至今,中國公司在海外的收購總金額已經達到了 50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3億美元增加了一倍以上。
就服飾及相關配件品牌而言,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的也在不少數。除了上述如意集團的並購,此前維格娜絲也宣佈擬57 億元收購韓國時裝品牌 Teenie Weenie在中國的業務;歌力思則出資數億元一口氣收購了德國品牌Laurèl、美國Ed Hardy及法國品牌IRO。
對於不同的企業來說,收購顯然是對自身業務的一種補充,比如如意集團就是在將業務領域從紡織製造領域延伸至高端品牌服裝領域。而歌力思顯然是對於自身產品線的一個衍生, Laurél定位都是職業女性、Ed Hardy則是美國街頭風和IRO充滿了法蘭西情調,通過收購歌力思也從一個單一品牌的服飾公司變身為多品牌集團。
國內企業的優勢是,在收購以服裝為核心的國際品牌時能將生產轉移到更靠近本土、成本更低的工廠,由此提高利潤率,同時還可以用品牌魅力和他們現成的美歐分銷管道來增加銷售。
這些本土服飾大鱷顯然是看好國內的消費力。
在複星創富時尚團隊聯合負責人黎娟看來,當前國內服裝行業雖然增長不如過去的黃金十年,增速放緩,但整體增長的趨勢不變。從市場空間來看,中產階層的崛起、電商的便捷,使得消費群體逐步細分和精准化,平價快時尚多檔次佈局依然是主流,但來自歐美的輕奢品牌將會因其潮流設計、精緻選料、可接受的價格、良好的品位,逐漸收穫人心。
但並不是所有的海外品牌都是“寶藏”。縱觀那些被收來的公司,目前的名氣、業績高低不同,有些處於上升期,有些則是明日黃花,幾經易手依舊是無法再放光芒。此外,如何繼續維持品牌的“榮譽”,是國內公司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同日本遇到的問題一樣,20世紀70年代“日本製造”還帶有一種負面形象,今天的“中國製造”也有這個問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