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在年輕不懂事的時候,天真的以為,這台尾標是60TFSI的奧迪A8L搭載的是6.0T的發動機。其實……60TFSI只是奧迪尾標的一種命名方式,它實際上只是一台4.0T V8的機子。
近年來,越來越多品牌喜歡這麼幹了,把原本挺直接了當的尾標方式更換成“忽悠”模式。
小樣,別以為你換個馬甲,我就認不出你了!朝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智哥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說說那些“忽悠人”的尾標,以後也能成為你茶餘飯後的談資。
奧迪
咱們看圖說話,先來看看國內人氣很高的A4和A8的尾標。
說到奧迪,就有必要先來解釋一下尾標上的“TFSI”和“FSI”的含義。“T”大家應該都知道是Turbo,代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而FSI就相對複雜一些,它是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的英文簡寫,表示的是燃料分層噴射技術,代表了自然吸氣發動機。
搞懂TFSI的意思,咱們接下來再說說它前面數字的含義。其實奧迪有一套表示車輛動力的演算法公式:100000米÷3600秒÷(百公里加速時間)×10=最終數字(四捨五入)
我們就拿3.0T的A8代入進行計算,它的百公里加速時間是6秒,計算出來的結果是46.3,最終就約等於50,所以我們看到3.0T A8的尾標就都是50TFSI。
除了複雜的計算公式,奧迪A6的尾標更是需要單獨拿出來解釋,因為它並沒有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結果來命名,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細心的朋友很容易發現,1.8T的A6L按理應該命名為35TFSI,而定位更高的2.5L車型應該命名成30FSI,但是奧迪為了遵循用數位大小定位產品高低的這個準則,索性就把1.8T的A6L直接命名為TFSI,從而挽回一些2.5L自然吸氣車型的顏面。
不得不佩服,奧迪不僅會玩燈,算術也很在行。這種尾標命名法,無疑是成功的,最起碼土豪買輛60TFSI,總會有我們這樣的小吊絲把它當成是6.0T。
大眾
第一眼看到330TSI,我就給整蒙圈兒了,“難道這是3.3T的機子?沒道理啊,3.3T的車才十幾萬?”
其實,大眾以前尾標的命名方式是直接按照排量大小來劃分,而如今已經改為用扭矩作為區分對象了。它的尾標命名規則是“扭矩的等級標值+發動機技術類型”。
新尾標一共包含有180、230、280、330、380在內的五種扭矩等級,50N·m為一檔。就拿上面那台“330TSI”的淩渡來說,它的峰值扭矩是300N·m,所對應的扭矩區間是300-350N·m,屬於330的範疇,所以它的尾標就是“330TSI”。
別克、凱迪拉克
儘管威朗“20T”的尾標沒有大眾“380TSI”那麼唬人,但這個“20T”的標稱,實在太容易讓人把它和“2.0T”聯繫到一起。那麼別克、凱迪拉克是如何定義尾標的呢?
簡單地以20T來舉例,20表示的是發動機的動力等級,而之後的T或者是N則表示的是發動機的技術類型,T代表的是渦輪增壓,N表示的是自然吸氣,S表示的是採用直噴技術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而H表示的則是混合動力
通過這些遞增的數值就很容易明白,數值越大,發動機的動力也就越強。但要注意的是18T絕對不代表1.8T。
看完上面那些複雜的尾標定義方式,我們再來看看德國另外“兩架馬車”,寶馬和賓士是如何定義尾標的。
寶馬
寶馬的尾標相對奧迪來說就容易明白得多。它的標定規則是“車輛級別+動力級別+發動機燃油形式”。
拿寶馬316來說,首位數字“3”就代表的是旗下3系的產品,後面的16則表示的是排量的近似值,也是它的動力級別。可見數值越大,動力性能越高。
目前很多車還帶有“Li”標識,比如“320Li”,其實“L”代表的含義就是長軸距版,而“i”則代表的是汽油發動機,國外還有“d”、“e”,它們則分別表示柴油發動機和插電混合動力發動機。
賓士
和寶馬一樣,賓士的尾標定義方式也相對更加容易理解。它的命名邏輯是“底盤級別+動力級別”
就C200L而言,C就代表的是賓士旗下的C級,而200則代表著動力級別,不難看出,動力級別越高,指數也就越高。L代表的是長軸版。有些賓士的尾標還標有“4MATIC”,它表示的是賓士的四驅系統。
總結:近些年來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大批量研發推售小排量車型,他們為了迎合國人“好面子”的消費觀、價值觀,在尾標上費盡了心思,尾標數值也是越標越大。不可否認,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確實讓我們的虛榮心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廠商這種做法的起因,還是因為國內的汽車文化不夠發達,國人對車的瞭解還不夠深入,所以,作為一個車迷,還是希望大家買車別只買個殼子,更多的是要根據自己實際需求去買車。
智多星們,說了這麼多,以後看到奧迪複雜的尾標還會緊張到喘不上氣兒嗎?還有哪個複雜的尾標你想吐槽的,底部評論區告訴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