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24月齡期間的膳食模式的過渡和轉變,學齡前兒童攝入的食物種類和膳食結構已接近成人,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
就學齡前兒童生理和營養的特點,其飲食上有5條關鍵的推薦。
一、規律就餐,自主進食不挑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學齡前兒童的合理營養應由多種食物構成的平衡膳食來提供,規律就餐是其獲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攝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此時期兒童神經心理發育迅速,自我意識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強,易出現進食不夠專注,因此要注意引導兒童自主、有規律地進餐,保證每天不少於三次正餐和兩次加餐,不隨意改變進食時間、環境和進食量,培養兒童攝入多樣化食物的良好飲食習慣,糾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行為。
實踐指導
1、合理安排學齡前兒童膳食
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礎上還至少兩次加餐。一般安排在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餐時間比較早時,可在睡前2小時安排一次加餐。
加餐以奶類、水果為主,配以少量鬆軟麵點。晚間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防齲齒。
2、引導兒童規律進餐、專注進食
由於學齡前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環境影響。比如進食時玩玩具、看電視、做遊戲等都會降低其對食物的關注度,影響進食和營養的攝入。
因此,需做到以下幾點:
盡可能給兒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時定量進餐。
避免追著喂、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等行為。
吃飯細嚼慢嚥但不拖延,最好30分鐘內吃完。
讓孩子自己用筷子、匙進食,養成自主進食的習慣,既可以增加兒童進食的興趣,又可培養其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3、避免兒童挑食偏食
家長良好的飲食行為對兒童具有重要影響,建議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並與兒童一起進食,起到良好榜樣作用,幫助孩子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應鼓勵兒童選擇多種食物,引導其多選擇健康食物。對兒童不喜歡吃的食物,可通過變換烹調方法或盛放容器(如將蔬菜切碎,瘦肉切碎,將多種食物製成包子或者餃子等),也可採用重複小份量供應,鼓勵嘗試並及時給與表揚加以改善,不可強迫餵食。
通過增加兒童身體活動量,尤其是選擇兒童喜歡的運動或遊戲項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鍛煉,增加能量消耗,增進食欲,提高進食能力。此外,家長還應避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者懲罰的措施。
二、每天飲奶,足量飲水,正確選擇零食
建議每天飲奶300-400ml或者相當量的乳製品。兒童新陳代謝旺盛,運動量大,水分需要相對較多,每天總水量為1300-1600ml,除奶類和其它食物中攝入的水外,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飲水600-800ml,以白開水為主,少量多次飲用。
零食對學齡前兒童是必要的,對補充所需營養有幫助。零食盡可能與加餐相結合,以不影響正餐為前提,多選用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乳製品、水果、蛋類及堅果類等,不宜選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實踐指導
1、培養和鞏固兒童飲奶習慣
奶及乳製品中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每天飲用300-400ml奶或者相當量的乳製品,可保證學齡前兒童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水準。家長應以身作則常飲奶,鼓勵和督促孩子每天飲奶,選擇和提供兒童喜愛和適宜的乳製品,逐步養成每天飲奶的習慣。如果兒童飲奶後出現胃腸不適(如腹脹、腹痛、腹瀉)可能與乳糖不耐受有關,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加以解決:
少量多次飲奶或者吃優酪乳。
飲奶前進食一定量的主食,避免空腹飲奶。
改吃無乳糖奶或飲奶時加用乳糖酶。
2、培養兒童喝白開水的習慣
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飲水600-800ml,應以白開水為主,避免飲含糖飲料。兒童胃容量小,每天應少量多次飲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飯後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宜在進餐前大量飲水,以免充盈胃容量,沖淡胃酸,影響食物和消化。
3、正確選擇零食
零食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宜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乳製品、水果、蔬菜等食物。
少選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零食最好安排在兩次正餐之間,量不宜多,睡覺前30分鐘不要吃零食。
此外,要注意吃零食前洗手,吃完漱口;注意零食的安全,避免整粒的豆類、堅果等食物嗆入氣管發生意外,建議堅果和豆類食物磨成粉或者打成糊食用。對年齡較大的兒童,可引導孩子認識食物標籤,學會辨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三、食物應合理烹調,易於消化,少調料、少油炸
從小培養兒童清淡口味,有助於形成終生的健康飲食習慣。在烹調方式上,宜採用蒸、煮、燉、煨等烹調方式。
特別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堅果類食物,應先磨碎,製成泥糊狀再進食。口味以清淡為好,不應過鹹、油膩和辛辣,盡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味精、雞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
為兒童烹調食物時,應控制食鹽用量,還應少選含鹽量高的醃制食品或者調味品。可選天然、新鮮香料(如蔥、蒜、洋蔥、檸檬、醋、香草等)和新鮮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進行調味。
四、參與食物的選擇和製作,增進對食物的認知與喜愛
鼓勵兒童體驗和認識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質地,瞭解食物特性,增進對食物的喜愛。同時應鼓勵兒童參與家庭食物選擇和製作過程,以吸引兒童對各種食物的興趣,享受烹飪食物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就。
家長或者幼稚園老師可帶兒童去市場選購食物,辨識應季蔬果,嘗試自主選購蔬菜。在節假日,帶兒童去農田認識農作物,實踐簡單的農業生產過程,參與植物的種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介紹蔬菜的生長方式、營養成分及對身體的好處,並親自動手採摘蔬菜,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享受勞動成果。
讓兒童參觀家庭膳食製備過程,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動,如擇菜,體會參與的樂趣。
五、經常參加戶外活動,保障健康生長
鼓勵兒童經常參加戶外遊戲與活動,實現對其體能、智慧的鍛煉培養,維持能量平衡,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的吸收利用。
學齡前兒童每天應進行至少60分鐘的體育活動,最好是戶外遊戲或運動,除睡覺外儘量避免兒童有連續超過1小時的靜止狀態,每天看電視、玩平板電腦的累計時間不超過2小時。
建議每天結合日常生活多做體力鍛煉(公園玩耍、散步、爬樓梯、收拾玩具等)。適量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和戶外活動,包括有氧運動(騎小自行車、快跑等)、伸展運動、肌肉強化運動(攀架、健身球等)、團體活動(跳舞、小型球類遊戲等)。減少靜態活動(看電視、玩手機、電腦或者電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