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限產量到保供應,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牽動著政策的走向。作為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去產能因為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引起職工的安置、稅收減少、杠杆增加等一系列問題,牽涉多方主體,原本就值得關注。而沉寂了四年繼而回暖的煤價也使煤炭去產能更加引人注目。
煤價上揚 煤企回血
原本還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煤企,隨著7月以來煤價的一路上漲,在今年第三季度迎來較為普遍的盈利改善。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3879.2億元,同比下降10.2%;全行業實現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15%。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企前8個月利潤為85.7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4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三季度,中國神華、陝西煤業、兗州煤業分別以173億元、102.6億元、101.8億元淨利潤位居前三。
冀中能源成為淨利潤漲幅中最為亮眼的上市煤企。其三季報顯示,本報告期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7196萬元,年初至報告期末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8112萬元,實現同比增長4699.33%。另外,*ST神火、伊泰煤業、平煤股份淨利潤增長也較為顯著,分別達到197.21%、115.82%、107.21%。
從行業環境來看,上半年由於煤炭行業落實供給側改革政策深入推進,煤價於年初止跌回升。全國煤礦自5月1日執行每年276個工作日制度以來,煤炭供應量受到抑制,煤炭市場朝有利於供應方的方向轉變。
儘管在煤價抬升的基礎之上,部分煤企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但高負債的陰影並未驅散。以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團為例,截至2016年上半年的負債總額達1.1986萬億元,較至2016年一季度時的1.2025萬億元略有下降,但仍高於截至2015年末的1.1884萬億元。
煤炭行業成本構成非常複雜,因此降成本難度也非常大。首先是直接生產成本高,固有資源條件造成生產條件複雜,採集難度比較大,固定成本高。其次,煤炭企業稅負較重,超過了30多項,還有一些涉煤的收費,主要是運輸成本,占總煤炭價格比例非常高。最後,從社會成本角度來看,落後產能退出之後進行轉移過程也非常難,目前有20個省28家煤企關閉原國有重點煤礦已墊付資金超265億。煤科院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在近期召開的2016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與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煤強電弱諸多問題待解
由於處於產業鏈的上游,煤價的波動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今年的市場形勢則發生了逆轉,煤炭供應相對偏緊且價格持續上漲,對下游企業盈利空間造成一定程度的擠壓。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 9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5.1%,而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利潤下降5.7%。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行業處公佈的資料顯示,1 9月,山西全省火電企業完成利潤30.16億元,同比減少37.87億元,其中,9月,山西全省火電企業完成利潤為虧損0.91億元。
此外,鋼鐵行業的盈利狀況也受到了煤價上漲的影響。煤炭去產能過程當中同步實現了去產量,在控產量過程當中比較快,影響到了我們鋼鐵在內的用煤行業的效益和成本。我們覺得下一步去產能,科學調控總量,深化產業結構,深化鋼企改革,同時發揮政府引導和保障功能,調動部門政策的聯動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不能說一個政策一個部門單獨執行,要產生聯動作用。 鋼協發展與科技環保部主任黃導表示。
煤價長期穩定,避免大幅波動,對一個行業,對於企業良性發展非常必要,所以最好不要陷入長期的震盪。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的總工程師楊國棟在上述會議上表示,煤炭行業目前進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大量的煤礦出現了限產、減產、停產、虧損、高負債,這種情況下煤業卻佔用較多的社會資源,這對煤炭行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不利,因而調結構、轉型發展顯得必要而緊迫。
煤炭去產能 任重道遠
梳理煤炭供給側改革目前的成果:9月底已經退出產能2億噸以上,完成了80%的任務,規模以上企業產量是24.6億噸,減少了35%,產量降低與消費降低幅度較大。此外,減量化措施短期效果也較為明顯,已經控制產能達6億,存煤量下降非常快,通過去產能價格回升比較快,企業效益也有所改善。
儘管去產能這些政策成效比較明顯,這些政策也使我們供需基本面有所好轉,價格也逐步回升,並且明確了產業升級方向、科學規劃和佈局,在市場化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我們認為還缺乏一定的煤炭市場准入與退出的長效化機制,還要逐步完善一些相關政策,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條件,加強煤炭關閉退出的一些政策研究。吳立新表示。
目前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包括發展戰略缺乏整體考慮與設計、政策持續性不強、煤炭市場干預比較多、與市場經濟要求相脫節;市場監管缺位,比如市場准入方面,監管缺乏造成目前煤炭產業小企業眾,集中化程度非常低。上述問題都是現階段阻礙煤炭市場化進程的關鍵問題。
儘管短期內的調整導致煤市火爆,但未來煤炭消費的減少是大勢所趨。記者從上述會議瞭解到,根據會上發佈的中國煤控項目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應控制在35億噸以下,而根據2015年39.5億噸的消費水準,未來的幾年內煤炭消費量還應減少約5億噸。
部分專家認為僅憑政策推動控煤這一綜合性很強的專案並不持久,還應通過建立健全相關配套機制,讓市場充分發揮其自調節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