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為你剛才的行為道歉!”這話從我嘴裡一說出來,立刻就將我定位在了一場意志的鬥爭裡。
當六歲的女兒最後眼含淚花含糊的道歉時,我突然懷疑:我的所作所為是否值得?女兒真的通過被迫的說“對不起”就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嗎?
一位學者曾說過: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學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兒童在某一段時期會抗拒道歉,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錯。他們需要一種認可,那就是儘管做錯了事,但是他們不是壞孩子,依舊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愛。
這時,不妨把道歉的過程分段進行,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明白他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他人的,也讓他們學會何時該補救他們的過失:
退一步
當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爭執,一怒之下發生了肢體衝突的時候,先不要急著讓他去道歉,先讓他平靜下來。
如果在他憤怒的時候一直強迫他道歉,他可能並不會明白他的行為對別人帶來的傷害。隨著他慢慢學會感同身受,他就能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帶來的傷痛。這能激起他的內疚,使他在將來能更合適的處理與他人的衝突。
情景回顧
孩子平靜下來後再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情。回顧一個孩子曾經作為“受害人”的情景,問他:“還記得小茜上次沖你發脾氣後你很生氣很傷心嗎,剛才你對歡歡那樣發脾氣,他現在也很生氣很傷心。”
接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展開“頭腦風暴”,想出解決矛盾的方法。最好是父母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想出辦法,比如,可以問孩子:“如果下次再發生那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呢?”讓孩子自己想出合適的方法遠比家長的說教效果更好。
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孩子在你說話時打斷了你,然後你狠狠的呵斥了他,那麼最好事後向他道個歉,可以說:“對不起,剛才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沖你發了火。下次我再要發火之前一定做個深呼吸,平靜下來再說話。”
這樣的道歉不僅不會讓你丟面子,反而會在無形之中為孩子樹立了一種敢於承認錯誤、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好的作風內化在自己的語言行動中。
及時讚賞
在孩子平復了心情向小夥伴道歉了之後,希望家長能夠給孩子一些讚賞。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現在心裡很舒服,然後告訴他現在小夥伴的心裡也很開心,他的大度給身邊人帶來寬慰。孩子得到讚賞後更能明白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