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意義不像是一件衣服、一件電器那樣簡單。其可能是每天上班路途的夥伴,也可能是全家人出遊聚會的方式。而當一輛車的意義變得這樣重要的時候,同樣的錢選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就變得格外謹慎。
大家都是怎麼選擇的?
在剛過去的5月,自主品牌SUV佔據了銷量榜前五的三個席位。這個情況說明,在這個非SUV不買的時代,消費者普遍更認可自主品牌的SUV車型。
自主品牌憑什麼賣得好?
在熱銷的自主SUV車型身上,我們能夠發現一個共同點,價廉量多。以銷量榜中的哈弗H6、傳祺GS4、寶駿560為例,它們的售價都集中在了10萬元或以下。這10萬元有多便宜?合資品牌的緊湊型轎車起售價10萬元,合資品牌的緊湊型SUV起售價17萬起。瞧瞧寶駿560,頂配才9.38萬!這強烈的價格差別,毫無疑問能夠讓每一個正常消費者都有所動心。
其次,自主品牌還有我們所熟知的另一個殺手鐧---高配置。高到什麼程度?同樣以寶駿560為例,9.38萬元的頂配。前排側安全氣囊,有。胎壓監測,有。無匙進入/啟動,有。車身穩定系統,有。前後泊車雷達,有。定速巡航,有。配置的豐富程度絕不僅限於以上提到的這些。
而同樣的價格,想要在合資車型上獲得同樣的配置,4S的答覆是,哪裡涼快哪裡去。且不論其中的配置的實用與否,有總是勝於無的。
自主品牌那麼好,花同樣的錢買個合資小型車不就是個傻子? 自主品牌的SUV那麼好,我還花同樣的錢去買個合資小型車不就是個傻子嗎?
大多數消費者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疑問。即使沒有,這句話也會從隔壁老王的口中說出來。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寧願捨棄高大上的自主SUV而選擇合資小型車的消費者,真的是傻子嗎?又或者說,這個傻子有什麼值得當的理由嗎?
細節決定成敗,品質決定省心
如果讓60後買車,大眾、豐田一定會是首選的品牌。理由很簡單,省心耐用。從教授我在各大車廠潛伏多時的觀察來看,大眾、豐田等一眾的合資車廠在零部件供應的返件率上確實要高於自主品牌,簡單一點就是品質標準更嚴格。
譬如鈑金的工藝,內飾面板的接縫,座椅的填充物,電瓶的使用壽命等等,當這些細節反映到日常使用上,就決定了這輛車是否省心以及耐用。譬如長時間的使用後,車輛的異響程度,座椅的老化程度等。如果你很在意這些細節的體驗,那合資車型就很能夠體驗出這種優勢。
可能你會問,自主品牌連SUV都造得出了,把細節做好一點不就得了?要把一輛車的細節做好問題不大,但如果要把一年銷售的10萬輛車的細節都做好,那就是難上青天了。製造工藝標準的提高,意味著工人的專業水準需要提高,意味著生產效率將會降低,意味著零部件成本的上升,這一切都將切實地反映到售價上。說到底,企業需要求生存,需要保證淨利率。什麼時候消費者的要求高了,企業才真正有可能提高製造工藝的標準。
其實那些選擇合資品牌的人並不傻
用10萬元買一輛寶駿560,得到的是大空間以及高配置。用10萬元買一輛小飛度,得到的是更省心更耐用。這兩種需求並不衝突,那些選擇合資品牌的人只是更傾向於後者。
或許有的人會跳出來說“你看那博越,途觀都不是他的對手”。其實,這博越倒是挺獨特的一款車型,不僅需要幫助吉利打開SUV市場,也要幫助吉利樹立“精品車3.0”的品牌形象,因此這車賣得便宜是有原因的。不過這博越的推出,將會對其餘的自主品牌造成銷量上的影響,迫使它們進行產品品質的提升。
回到主線,在自主品牌未完全在產品設計、品質、平臺化生產、供應商體系構建完善的製造體系之前,重量不重質依然是大多數自主車企的利潤來源。而合資品牌在確保利潤率的情況下,將在車輛的細節上提供更好的體驗。因此,別急著罵那些買飛度的人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