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所以他用了5次幹掉自己

今天是太宰治的生日。

我想,如果他還活著,大概並不願意為這一天而慶祝。

因為,這位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日本作家在他短暫的39年生命裡,總共五次嘗試殺掉自己。

1948年6月13日,在經歷四次自殺失敗後,太宰治終於成功地離開了人世。

在他一生的文學創作中,“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大概是最出名的一句。這句源自其代表作《人間失格》的話精准地概括出了太宰治的人生哲學:對生充滿深重的罪惡感。

不知是不是有神祗感念於這份恥感,太宰治的屍體在他生日當天才被人們發現。

真是讓人感喟的巧合。

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心中會生出一種莫名的壓抑。

這壓抑並非來自主人公幾次自殺的橋段,而是源於,一些自己小心包裹的心理陰暗面被作者毫無保留地陳述和曝光,由此產生出一種無處可藏的羞赧。

這成為很多人推崇太宰治的理由,也成為部分人討厭太宰治的理由。

實際上,太宰治並不是唯一一個以自殺結束生命的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一眾擁有深厚文學造詣的日本作家都是自殺身亡。

這成為人們討論戰後日本文學時很難避開的一個話題,也引發出這樣的疑問:人該不該自殺?

在我看來,自殺的理由大體可以被歸為兩類:懼怕生和嚮往死。而該不該自殺,就取決於這個心理出發點。

儘管有“人生來就是為了死亡”的論斷,但一個人若是因為懼怕而選擇死亡,總覺得缺少一些儀式感,是一種“懦夫式的勇氣”,終究對不住誕生之初的那份莊重。

另一種則是嚮往死。

日本有典型的“物哀”文化,即強調“悲傷之美”。以日本國花櫻花為例,它的花期只有七天,盛開之後一經風吹便凋落得果斷。因此,人們在欣賞櫻花的美麗時,往往帶著一種“憂傷的喜悅”。

有一句日本古諺是這樣說的:花為櫻木,人則武士。用以讚賞櫻花和武士身上某種共通的氣性:櫻花盛極而落,武士為義而死,這是日本人心中最好的褒獎。

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是日本物哀文化的起源。全書共出現了1044次“哀”,30幾次“物哀”。在它的研究者本居宣長看來,“人類的種種情感中,只有苦悶、悲哀等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使人感受最深”。

的確,縱觀世界文學,流傳下來且備受好評的作品中,也是以悲劇居多。

對於這些藝術家而言,死本身成為了一種儀式,甚至是他們對於美的理解和表達。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他們都是在創作出各自最優秀的作品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客觀上來說,他們的死完全實現了“最完美的告別”。

但若是說起咱們普通人該不該自殺,我的態度是:消停兒活著。

畢竟,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地方要去看,還有那麼多好吃的要去吃。是不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