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20世紀日本電視動畫史的回顧與拾遺 (八)

對20世紀日本電視動畫史的回顧與拾遺 (八):1967年初期

作者:搖客家

擁有粉紅色女朋友的孫悟空!

進入到1967年,蟲Production推出了基於手塚治蟲的漫畫《ぼくのそんごくう(我的孫悟空)》改編的彩色動畫《悟空の大冒険(悟空的大冒險)》。這部作品筆者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在設定上基本和其他《西遊記》改編的影視作品沒多大區別,但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本作擅自增加的在悟空身邊的那位梳著包子頭、全身粉色的小龍女了,可見日本人對中國妹子等於包子頭的根深蒂固的認知從那時起就開始了。

《悟空的大冒險》圖集

全劇女友力擔當的竜子

而東映動畫繼1958年推出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伝》以及1959年的《少年猿飛佐助》後,在1960年時已經出過一部名為《西遊記》且有手塚治蟲參與的動畫電影了。和畫風頗顯古韻且略有模仿1941年中國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的東映電影版相比,《悟空的大冒險》的Q版人物造型明顯新潮許多,且較之同期的電視動畫來說也頗為超前,兒時觀看時完全想不到是那麼古老的動畫。此片在劇情方面自然和《西遊記》相似且容易收看到,筆者就不贅述了。

《悟空的大冒險》第一話OP和劇情截圖,在認識唐僧前就和小龍女關係曖昧的悟空

從昭和初期的紙芝居中走出來的超古老英雄

《黃金バット》的名字使用了日語詞的Ogon和英語詞的Bat組合而成,如果直譯便是“黃金蝙蝠”,但看上去造型只是一個套著類似吸血鬼披風的裸☆禁☆體金色骷髏人而已,所以被譯為《黃金骷髏俠》。這位黃金骷髏俠有多古老呢?如果不算那些誕生伊始時並沒有正式圖像化的民間傳說裡的諸如桃太郎之類人物,這位推測應該是日本最早的圖像化了的超級英雄,出現于昭和初期的30年代,但筆者既沒有加漫畫也沒有加動畫的首碼作限制,是因為他來自于紙芝居。

“紙芝居”圖集

所謂的紙芝居,就是日本的拉洋片。中國民間的拉洋片一般是在木箱上鑽一些小洞,洞上裝凸鏡,人臉貼著小洞看裡面的洋片。而日本的紙芝居通常是把木箱裝在自行車後座,裡面插的圖片一般比A4紙大一點,不需要鑽洞只要圍坐在一旁就能看,街頭藝人繪聲繪色地講述畫上的情節,講完一張換一張,這種形式作為電影稀少年代的一種替代品。除了平面繪畫的方式以外,還存在人形芝居,小型一點的是套在手上的人偶,再大點可以用線提或用杆子撐,接近等身了就要用到“黑子”了(就是人全身套著黑衣作為融入黑背景,看過《超級變變變》麼?)。除了當時最有名的黃金骷髏俠,紙芝居的代表角色還有黑骷髏俠(作為反派的怪盜,是黃金骷髏俠的對手,造型就是去色版)、魔法的禦殿、少年老虎、墓場奇太郎等。《墓場奇太郎》後來由相關的紙芝居劇社和原作者授權給了水木茂,成為了《鬼太郎》系列的起源。

紙芝居時期的黃金骷髏俠造型

1930年,由鈴木一郎原作的《黒バット(黑骷髏俠)》在街頭頗受歡迎,在最終回時突然出現了由永松健夫原作的黃金骷髏俠以正義英雄的身份打敗了不死身的黑骷髏俠,並展開了自己的故事。原本只用于塑造惡人形象的骷髏造型使之也成為了最初的反英雄式的英雄(石森章太郎的《骷髏人》想必也受到過影響),其標誌性的登場語是非常豪放又嚇人的“哈哈哈哈”,十足的反派范兒。由於紙芝居時期人們還沒有版權概念,導致民間衍生出各種同人性質的版本,而戰亂使得大部分手繪的故事板被燒毀,能留存下來的極少。

《黃金骷髏俠 摩天樓的怪人》電影圖集

在1950年由東映的前身即“新映畫社”製作了名為《黃金骷髏俠 摩天樓的怪人》的電影首作,其中女主演是當時年僅13歲的昭和著名歌姬美空雲雀,此作由於膠片的遺失只留存了一些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出此版造型保留了紙芝居時期的白色衣領和袖口,並且戴了高帽子,顯得非常浮誇和戲劇化,而面容也如真的死屍般的生無可戀,還能看到演員的眼睛。1966年東映又製作了一部無副標題的《黃金骷髏俠》電影,主演是後來出演了雄霸的千葉真一,此作的全身金色、高領和披風一體、無帽子的皮套造型和次年的動畫版基本一致。

千葉真一主演的66年版電影《黃金骷髏俠》圖集和劇情截圖

黃金骷髏俠被設定為是從棺材裡的一萬年長眠中覺醒的英雄,為了善良的少年少女們而與邪惡戰鬥,他能夠在空中飛翔、用銀色的手杖戰鬥、發出光線殺敵、刀槍不入,至於他是誰、從哪裡來則完全是個謎,他也沒有變身前的人間體。在一萬年前他和雙胞胎弟弟黑骷髏俠一起作為不死之身在亞特蘭蒂斯大陸誕生,在兩兄弟的宿命對決後,黑骷髏俠被砍去了左手和雙腿,勝利的黃金骷髏俠睡去。到了現代,亞特蘭蒂斯附近火山噴發,導致沉沒的大陸浮現,同時一位全身黑衣、有著紅黃藍綠色的四隻眼睛、左手為鉗子、下半身為UFO的邪惡人物“那佐”製造了大怪獸在海域上破壞,實際上他就是黑骷髏俠。正義的科學家山戶根博士長期與那佐對抗,當他遇到危險的時候,大笑著的黃金骷髏俠總會登場相助。

67年版動畫《黃金骷髏俠》第一話OP和劇情截圖

生於雷電的超能力小男孩!

相對比較冷門的一部動畫《かみなり坊やピッカリビー》,筆者自譯為《雷電之子皮卡利B》。由於對人間界的好奇心驅使,而從天上降至地面的雷電的孩子(這設定讓人想起天朝80年代的電視劇《霹靂貝貝》),名為皮卡利B,他頭戴魔術師般的帽子,小身軀經常藏在寫有“B”字的雲朵中,他可以讓雲降下暴雨,還會惡作劇地使用皮卡利光線使對方的肚臍上長出花朵,一旦他的帽子被拿走就使不出法力,以及在沒有水和雲的地方也會無能為力。皮卡利B偶遇並寄住在了雲井Pon太郎的家中,性格弱氣的Pon太郎和他的五位小夥伴,孩子王的Gon太、愛嘮叨的Gami子、大胃王的Genshoku、時尚的Carudan、擅長計算的Reji所組成的“One Pac 6”小隊(都為類似《哆啦A夢》裡胖虎、強夫一類的綽號型名字較難譯,其中Gon即是“権”有權力之意,Gami有訓斥之意,Genshoku是節食的意思,Carudan即是Cardin也就是皮爾卡丹,Reji是現金出納機)和他一起前往未知的世界探秘和冒險,而作為反派的005右衛門以及他身邊的流浪貓頭目加波貓常常引發各種大混亂。

《雷電之子皮卡利B》圖集和OP截圖

有了替身機器人,再也不用擔心媽媽的查房了

藤子F不二雄原作的《パーマン(Perman)》相信熟悉《哆啦A夢》的一定見過他們的客串,或者曾經通過漫畫瞭解過。但這部作品的譯名一直是個極為混亂的問題,港譯為《神奇小子》,台譯有《超人小天使》、《小超人帕門》,大陸有過《飛人》。對於這些譯名筆者都不太滿意,尤其是“帕門”有語義重複之嫌,“Per”也不是“每個”的意思,“Perman”其實就是把“Superman”去掉了開頭兩字而成,表達一種較成年超人來說更迷你的感覺,因此叫《小超人》就夠了。

67年版《小超人》截圖,可以看到5號小超人

我們都知道故事始于小學生須羽光夫遇到成年超人“鳥人”後得到了頭盔、披風、徽章的三件套,成為了小超人1號。為了避免出任務時被媽媽以及總是冷不丁冒出來的妹妹發現自己不在房間寫作業,他還擁有了一位替身機器人,只要點擊機器人的鼻子便能變得和光夫外貌性格完全一樣。雖然是自己的複製品,但有時也會做出些不得體的事情使光夫無辜背鍋。其他幾位小超人中,2號是猩猩布比,3號是隱藏偶像歌手身份的少女星野堇,4號是胖子大山法善,而5號是一位名叫山田浩一的兩歲嬰兒,僅在漫畫原作和黑白版中登場過且出鏡率極少,到了彩色版中則直接被去除了。

彩色版《小超人》圖集

1967年的黑白版為《小超人》系列第一作,全54話。第二作為1983年播出的彩色版,連續兩年採用每週一到六每天一話的播出方法(簡直天朝輪播模式),最終在1985年完結時達到了526話之多。雖然第一作最高收視率要高於第二作,但第二作相較之下更加廣為人知一些。黑白版片源較為難找,如果沒有看過且有興趣的可以從彩色版或漫畫入手。

《小超人》作為國民番代表之一,其周邊在任何年齡段都一直有受眾,插個私貨例子就是地下偶像團體“ゆるめるモ!”的成員“あの”在在公式照和平日都常可看到佩戴小超人的專用徽章“パーマンバッチ(Paaman Baqti)”示人。

佩戴小超人徽章的Ano醬

另外一個私貨,寫到《小超人》時筆者想起多年前曾經畫過張同人圖順便貼出來,意在描繪成年後的小超人的滄桑姿態,略有中二氣息請勿見笑。

筆者多年前畫的《小超人》同人圖

老司機開車啦,馬赫Go!Go!Go!

可能有人還記得2008年時曾有部名為《極速賽車手》的美國大片,再久遠點可能看過電視上播過一部名為《馬克5號》的動畫片,由於龍之子公司的吉田竜夫在五官描繪上特有的種族特徵界限模糊的百搭畫風,再加上內地引進的是名為《Speed Racer》的美版(當時很多日本動畫都會這樣兜個圈子引進,例如《太空堡壘》、《戰神金剛》、麥克瑞一號的那個《星球大戰》等),使得當時很多看過動畫版的人並沒有想到此片出自日本。

繼《宇宙王牌》後,沉寂了很久的龍之子推出了他們的第二部作品《マッハGoGoGo(馬赫5號)》,主人公名為三船剛,這也是日本電視動畫中最早的賽車題材,即便是《高智能方程式賽車》和《頭文字D》在他面前也要喊爸爸。由於日語中“五”、“號”、“剛”和英語的“Go”發音都相同,車身貼有“5”字樣的標誌,且在英文版中主角的愛車被稱為“Mach Five”,而日版中車名僅僅稱作“馬赫號”,所以可以雙關語式地排列組合為“馬赫5號Go”、“馬赫號剛Go”或是“馬赫GoGoGo”等各種含義。

《馬赫5號》OP截圖,最後的手繪強行3D感的旋轉鏡頭當時堪稱一絕

三船剛除了作為天才賽車手活躍於比賽中,還懷有著尋找失蹤的哥哥健一的目標。剛的愛車馬赫號擁有分配於方向盤上的頭文字A到G的七種特殊功能按鈕,以及頭文字H的位於座位間控制台的按鈕,每次都能拯救剛於危機之中。按鈕A為伸出四根且能實現跳躍的千斤頂、B為能抵抗雪地等路面的包圍在外的輪胎保護帶、C為能砍掉樹或草的切割刀、D可為這輛敞篷車增加防彈防水的防護罩、E能讓車燈射出紅外線且能在不被對手發現的前提下通過剛的風鏡查看環境、F能給車內產生氧氣並伸出潛望鏡、G能彈射無線電操作的通信小飛機、H能讓車子自動返回家中。而在1997年的動畫第二作中,這些鍵位功能做了些許改動。而剛尋找多年的哥哥健一,其實就是一位常給他各種建議的神秘車手“覆面Racer X”,當年與父親三船大助決裂後,成為了諜報組織的一員,並駕駛標有“9”字樣的黃色賽車,名為“流星號”(還記得超級傑特的同名車麼?)。

按鈕A到G的功能展示

《馬赫5號》動畫版基於吉田竜夫的漫畫《パイロットエース(Pilot Ace)》,說到他就不得不說一下龍之子這個公司的產生。相信近期大家會看到龍之子英雄四子(科學小飛俠、新造人間卡夏、宇宙騎士鐵加曼、破裡拳)的重制複出企劃,或是看過之前的《夜之小雙俠》,龍之子旗下的英雄很多都有著高辨識度的白色系外形和大義凜然的濃眉大眼,在日本70年代影響力巨大,但可惜這些早期名作都沒能成為中國內地人的童年,最先能想到的也就90年代的《宇宙騎士鐵加曼Blade》。

吉田竜夫及其漫畫作品《科學小飛俠》

在1962年,漫畫家吉田竜夫與弟弟吉田健二一起創辦了“株式會社龍之子Production”,其後作為漫畫家的三弟吉田豊治(筆名九裡一平)也加入,竜夫任社長、健二任專務、豊治任常務,形成了人稱“吉田三兄弟”的家族企業團體。最初的專案便是接了來自於東映動畫的企劃《宇宙王牌》,原本的外包項目由於一些版權分配上的大人的原因,最終《宇宙王牌》成為了龍之子完全獨立製作的作品。從龍之子第一部彩色動畫《馬赫5號》開始,陸續推出《紅三四郎》、前述的龍之子70年代四英雄、《時間飛船》以及續作《小雙俠》等。然而在1977年《小雙俠》熱播期間,大哥吉田竜夫因肝臟疾病去世(所以不能肝圖啊),二弟接任了社長之位,其後《小雙俠》開始進入了系列化階段,有點類似圓谷英二死後的奧特曼系列一樣,換湯不換藥地複製著前作的模式,而龍之子的經典時期也止於竜夫之死。

(待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