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資品牌電視到底好在哪?

電視,作為曾經的家庭娛樂中心,在各種大小螢幕氾濫的今天,其唯一地位不斷受到電腦、平板甚至是手機的挑戰。好在近年來隨著大螢幕電視價格的不斷走低,其尺寸優勢開始逐漸顯現,畢竟65寸以上螢幕在客廳的震撼遠非平板手機可比。而NAS、AirPlay等各種無線傳輸標準、MHL介面等不斷普及,讓它的內容來源豐富無比,再也不會死抱著幾十個電視臺找不到東西看。

那麼,在市場上電視的品牌和型號如此繁雜,網上專家文中的種種參數,到底應該怎麼看?想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好電視,應該注意哪些核心需求?每個品牌的選擇都有很多,哪款性價比更高呢?如果你有這些問題,不妨跟什麼值得買一道,捋清參數知識、明確核心需求,最後挑出款最適合自己的性價比之選吧。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識】

跟其他電子產品一樣,衡量一款電視的好壞,需要涉及到很多的具體的參數,而大部分人購買電視的週期很長,真正要買的時候難免眼暈。其實這些參數並沒有那麼複雜,請容什麼值得買一一為您解惑。心急的朋友也可以跳過這一部分,直接進入選購環節。

【OLED和LCD】

對於OLED和LCD,大多數人僅需知道OLED主動發光,而LCD需要背光源(目前主流為LED背光)即可,雖然OLED先天在黑位元表現和動態模糊方面擁有非常強大的優勢,但作為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仍處在嘗鮮階段,短期內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而且面對日益精良的LCD工藝,暫時還做不到全面占優。

【OLED與LCD的圖元直觀感受】

【優劣勢對比】

【IPS和VA面板(硬屏和軟屏)哪個好】

目前在電視機領域主流的LCD面板有IPS和VA兩種,即商家們會反復渲染的硬屏和軟屏(TN面板一般不會應用在這麼大的尺寸)。從先天技術的角度來說,同等價位的兩種面板只能說各有優劣,並不能簡單判斷“硬屏”就是好。舉個簡單例子,目前SONY最低端的W650系列採用的是IPS硬屏,而最高端的X9300D卻在用VA軟屏,兩者表現可謂天差地別。

【民用市場同等級別IPS和VA面板的優劣】

【解析度:4K到底好不好】

雖然目前4K資源依舊很稀缺,但隨著UHDBD等片源的普及,高解析度依然是可預見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如今的高端面板基本以4K為主,而大部分的電視廠商對於目前常見的720P喝1080P信號源都有優化,表現會比1080P更為出色,所以如果預算允許,就算你平常無法接觸4K視頻,也不用過於排斥高解析度。

【120Hz意味啥:刷新率越大越好麼】

目前市面上電視面板主流的刷新率有60Hz和120Hz,高於這個的數值一般是商家對於技術的宣傳手法,而且有些商家會誇大120Hz在運動模糊方面的作用,其實這對於正常的觀影沒有任何影響。比如你在播放一部24P影片的時候,60Hz和120Hz是完全一樣的。當然,對於接電腦近距離觀看的用戶來說,120Hz會有一些用處。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大尺寸VA面板大多是120Hz,而IPS面板則兩種刷新率兼有。

【曲面技術:有必要買曲面電視麼】

曲面電視無疑是近期的熱點,索尼、三星以及眾多國產電視品牌都有涉足。技術上來看這項並沒有太大難點,帶來的優點是曲面帶來的包裹感讓你有更強的沉浸體驗,獲得更好的景深效果以及視野。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缺點,除了網上駭人聽聞的漏光圖片之外,觀看角度單一、壁掛效果差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看中它的優點,建議你買稍微大一些的,兩米左右65英寸曲面的效果確實非常震撼。

【動態補償技術】

由於液晶技術的先天問題,一般對於尺寸相對較大的液晶電視,面板廠商和電視廠商都會提供動態補償方案,其原理多為採用動態技術在正常播放的兩幀圖像之間加插一幀運動補償幀,已達到讓畫面更加平滑的效果。不過,具體效果需要根據面板配置等情況具體看,並沒有特別的規律。

如果你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那麼不妨看看索尼是如何解釋自家Motionflow XR技術以及倍速驅動的

【介面:什麼情況下需要HDMI2.0】

目前電視中有線介面的主力就是HDMI了,你需要考慮下自己手中連接電視的設備再方便做決定。目前主流的配置是2*HDMI1.4+1*HDMI2.0,高端電視則全為HDMI2.0(14年的款式會有簡裝版的HDMI2.0 Lite,如索尼X8500B系列)。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支持4K@60HZ,現階段使用區別不大。需要表揚的是索尼,目前在售的4K電視均為4*HDMI2.0配置,誠意十足。這裡有一個小Tips,如果你的遊戲裝置佔用HDMI較多,可以考慮分量色差線或者HDMI分線器接入像標清機上盒這樣的本身畫質一般的信號源,效果不會差太多。

【3D:依舊是高端標配】

3D的熱度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目前市面上片源不多,但大多數高端電視依舊具備3D功能。這裡主要分為快門式和偏光式兩種。絕大部分國產電視以及LG採用偏光式3D,而三星和SONY(少部分偏光)主要採用快門式3D。偏光式亮度損失少、畫面無閃爍,但是解析度減半。快門式3D效果強烈,但是眼鏡售價高、畫面亮度減半且閃爍。所以說兩種3D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如果你需要此功能,這裡還是建議你在賣場現場嘗試。

【智能OR非智能:Android不一定是洪水猛獸】

不管你需不需要,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高端電視都加裝了智慧系統,這對畫質並無直接影響可以放心。市面上電視系統目前以安卓為主,也有堅守WebOS的LG,以及改版Linux的三星和部分日規電視。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擁有安卓系統的智慧電視優點還是不少的,可以節省一個連接盒子的HDMI介面,方便藍牙無線連接設備,並且安裝好軟體可以直接收看電視節目,甚至是在大螢幕上AB站邊看邊吐槽。不過,考慮到電視的硬體設定普遍一般,軟體遊戲還是不要裝太多為好。

【還有一些你可能需要知道名詞】

黑位元:很多“專家”口中經常出現的字眼,代表電視螢幕的黑色還原能力,好的黑位處理應該能夠將夜晚的天空和陰影分明立體地呈現在人們眼中。但遺憾的是目前的LCD在這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只能可以通過技術進行彌補,而OLED由於自發光特性在這裡表現完美。糟糕的漏光控制會讓黑位表現非常恐怖

輸入延遲:指的是信號輸入與顯示在螢幕上的延遲,這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非常重要,相信你不會希望在激烈的遊戲比賽中無法隨心所欲地操控選手。Leo Bodnar提供了測試輸入延遲的工具

動態模糊:這項指標主要考察電視對於快速移動物體的模糊表現,這對於體育賽事非常重要,決定性的瞬間全都糊掉會讓人抓狂。

HDR:喜歡攝影的朋友不會陌生,它可以支援在視頻中實現高動態範圍的明亮對比體驗,2016年這項技術在電視機領域全面鋪開。雖然針對普通視頻源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的技術往往在畫面上起到一些反作用,所以如果你手中有HDR視頻資源,那選購電視時可以關注下此功能。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電視】

【花多少錢應該有多少預期】

【低於4000的預算】

這個預算中主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盡可能地在保證畫質的前提下買大尺寸的,造型或者高端的影音需求就不要想太多啦,當然便宜不一定沒有好貨,這個價位很多國產互聯網電視可以滿足不少人的需求。

【4000到9000元的中等預算】

這個範圍是大部分人選購電視的主力,也是合資品牌發力的主要價格範圍。該預算下如果不追求過大尺寸,除了需要考慮畫質,基本可以將120Hz面板、4K甚至是曲面攬入懷中了。當然,跟家居匹配的造型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9000以上的享受段位元】

預算充裕的情況下,自然可以要求地更多,這個價位的電視不僅可以考慮大尺寸,而且普遍帶有更加精准的色彩表現和背光控制(不會漏光),HDR功能,預算更高一些的自然也可以考慮OLED進行嘗鮮。

【買多大合適?來一個公式!】

電視買多大似乎是個永恆的問題。從CRT時代報紙上建議25英寸電視應該在2米以外觀看,到現在想要完整享受4K的表現力2米距離就可以上70寸,其實這裡可以參考美國消費者報告給出的公式:

觀看距離=電視對角線尺寸×1.6(4K電視可以適當買大些)

按照此公式,我們可以大概估算出目前主流電視尺寸的觀賞距離

【你買電視想幹啥:遊戲電影還是看比賽】

如果你希望買到一台能夠以高標準滿足自己在特定方面需求的電視,那麼不妨參考下這些因素。我們在後面具體電視的選品介紹中,也會將參數放入這些場景中給大家詳細介紹。

【玩遊戲】

高要求的遊戲玩家在選購電視時,應該注意輸入延遲、動態表現,以及輸入標準這三個因素。其中,輸入延遲往往與電視定位並無直接關係,很多旗艦電視的輸入延遲表現也不好看。能否以高標準接入電腦,也是重要的考量。

【看電影】

如果你想在家裡設置一個電影院,那麼就不得不為你的電視考慮黑位元表現、解析度、色彩還原度以及HDR表現這幾個參數。

【看比賽】

體育比賽的場地往往由大面積相同顏色的材料構成,因此能否還原一場優秀的比賽,就需要考量動態表現以及灰度表現。

【買新款還是舊款】

在電視機領域,仿佛各大論壇和高手中間都存在一種論調,就是“新不如舊”。誠然,一方面往昔等離子電視在LCD面前的有著巨大優勢,另一方面廠商出於定價的考慮讓電視機的製造工藝和配置跟隨價格一降再降,但幾代以前的老電視購買起來還是存在非常大的風險。拋開正常的電子零件老化不談,買庫存等離子電視回來“煲機”不僅毫無保障而且技術支援早已停止,庫存液晶電視如曾經的1080P機皇HX950等也會存在“分隔號門”之類的品質問題。就算有保修,高價買回來出了問題還是會換機為當代對應機型(如HX950會換成X9000C等類似款式),因此毫無意義。

所以,這裡建議,購買電視還是在主流的電商或者線下管道購買目前在售的款式,無需為了追求虛無縹緲的所謂“畫質”而冒巨大風險。

【合資品牌優秀電視推薦】

下面會將各家合資品牌中目前性價比較高的在售款式分別列出來,並詳細介紹其優缺點,方便大家選購。考慮到面臨退市的高性價比機型以及新品上市,選品會不時有所變動,有需要的朋友不妨收藏下哦!

【SONY】

索尼在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日本電視行業中,幾乎是唯一一個繼續堅持國際化路線的大廠。全球配置基本一致,來中國也沒什麼縮水,更加入了機上盒遙控附件等功能,因此完全沒有必要以訛傳訛去追求更貴的所謂“日規”“港規”。雖然近年來由於高端產品配置不斷縮水飽受資深玩家詬病,但對於一般用戶來說,曾經中端機都要賣四萬的索尼,現在花上8000元基本可以體驗它的全部特色,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今年流行的HDR功能,只要原先配置“特麗魅彩”技術和智慧系統的機型幾乎都能通過軟體升級,也是良心十足。2016年,索尼放棄了原有最低端的R系列,於是W系列便成了最低端的,不過這裡面也有W850C這樣堅守1080P的大尺寸中端機型。曲面電視則是單獨形成了S系列,基本配置與同型號的X系列類似。相對高端的X系列全部是4K智慧款式,從入門的X8000C到目前的主力旗艦X9300D可謂各有特色,下面就介紹一下各系列中索尼的主力機型。

【40W650D】

推薦理由:

索尼2K入門機型,採用IPS面板+直下式LED背光,如果按照IPS>VA,直下式>側入式的不負責任說法,怕是可以全面秒殺旗艦X9300D。不過W650D雖然定位入門,是索尼目前唯一一個採用60Hz面板的機型,但除了可視角度比高端IPS差不少以外表現還算靠譜。在這個價位中,擁有非常不錯的動態以及黑位元表現,適合臥式擺放看個電影電視。輸入延遲比X9300D還小,玩遊戲也沒啥問題。無智慧系統加之只有兩個HDMI,註定難以成為客廳娛樂中心。少了特麗魅彩的本機相比其他系列色彩也較為暗淡。

【65W850C】

推薦理由:

索尼1080P大尺寸銷售主力,採用VA面板+直下式LED背光,不過由於尺寸較大,直下式背光分區少,灰階表現較為一般,也有暗角問題,看大色塊如足球比賽無法滿足最挑剔的眼光。除此之外表現都算優秀,黑位和對比度依託VA的優勢比其他品牌好不少,動態表現達到較高水準,大尺寸磨砂屏鏡面反射很少,適合放在客廳觀看電影電視。

【55X8500D】

推薦理由:

索尼4K中端主力機型,為數不多的中高端採用IPS面板的產品,上市價就不到9000的定位(前輩X8500B/C均為14000左右的上市價)和類似X8000C的網路商城版本代號U90讓很多人捏了把汗。但配置上X8500D沒有太多縮水,和VA螢幕的前輩X8500C相比,黑位水準有所下降,並且漏光稍微多一些,好在默認的設置更加討喜眼球,可視角度也大了,動態表現幾乎也是平手,X8500D還支援USB播放的動態補償,看球電影玩遊戲都可以,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特意買舊款。值得一提的是造型上它與旗艦X9300D非常相像,只有近看才會知道邊框和背部設計的差距,很是討喜。

【65S8500C】

推薦理由:

曲面電視,目前相比最新的S8500D性價比更高一些。索尼其他機型風格相對濃豔,而S8500C由於對曲面屏採用了不同的調教,顯得非常通透,更加討好眼睛,獲得了很多用戶的推薦。動態表現方面雖說參數寫了低端的XR200,但實際表現與其他中高端產品無異。搭載特麗魅彩技術,可以升級HDR,四個HDMI2.0放哪裡都夠用。缺點就是曲面屏帶來的花式漏光和擺放不便問題,考慮到同等尺寸的曲面電視價格,這款還是值得推薦用於滿足日常的客廳影視需求。

【55X9000C】

推薦理由:

浮空映畫,薄到獲獎無數的高端機型,也是值友節中投票選出的家電好物。作為實際售價唯一不過萬的旗艦,與其他9系列產品相比,因為太薄少了區域控光技術,顯得美中不足,採用IPS面板漏光問題確實存在,但實際使用中基本不會受到困擾。托面板的福可視角度和預設調色都非常討喜,動態和輸入延遲也非常不錯,非常適合玩遊戲。

【LG】

韓國面板大廠LG這幾年在電視領域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全球化路線走的也很堅定,來中國除了管道型號不同外也沒有什麼款式縮水,這讓中國用戶基本可以把CES當成國內的發佈會來看。OLED目前LG做的最為出色,傳統LCD領域LG又是IPS面板大廠,所以相對于幾個對手短板不多,但WEBOS顯得有點非主流。主力機型中,低端的LF系列在合資品牌中算是良心的入門款,主力中端機型為UF7700,和去年的LCD次旗艦UF8500、UF8580現在都正面臨退市,性價比不俗,接替它的UH8500系列主打硬體HDR,在歐美評測中已廣受好評。高端的OLED中,今年豔冠群芳的Signature系列和傳統的EG系列則是其技術實力的體現。

【55LF5950】

推薦理由:

LG 在1080P電視裡的中堅款式,標配WEBOS表明定位沒那麼低端。選用LG自家IPS硬屏,可視角度上佳,整個電視預設調色以素雅為主,比較適合平時觀看電視節目。除了非高端IPS本身的對比度不夠優秀的問題以外,動態表現也算尚可,輸入延遲不低但對於非高標準玩家來說儼然夠用。在這個價位就不能要求過多了。

【65UF7700/UF7702】

推薦理由:

LG中端銷售主力,比拼機型為三星JU590和SONY X8000C系列。預設的畫面風格比較柔和,在高解析度信號源下可能會覺得有些清淡,但是對低解析度優化很好,也是非常適合觀看電視的款式。值得一提的是,該系列在同等價位的動態表現非常出色,適合對拖影問題敏感的用戶。唯一的不足在於很多用戶反映該款機型有漏光問題,因此經常播放1.85:1帶黑邊視頻的使用者需要注意。

【55UF8500】

推薦理由:

Prime UHD起始機型,算是可以追求畫質的LG中小尺寸電視型號,配置相對高端,附帶偏光式3D功能,動態表現相比低端一些UF7700更加出色,預設畫面依然是LG的柔和風格,顯得非常中規中矩,低解析度信號優化非常不錯,標配哈曼卡頓音響雖然比不上LG高端型號,但對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完全可以聽一耳朵。唯一的缺點依然是黑位元和漏光問題,經常面對全黑環境的用戶可以細細挑選下。

【60UF8580】

推薦理由:

快要退市,目前性價比很高的次旗艦機型,標配的哈曼卡頓音響已經可以和其他品牌拉開很大差距,能滿足一般觀影需求了。而搭載的TRUMOTION動態補償是LG從這個系列往上才有的,相比UF8500更加流暢清晰,細節更好。調色方面,比低端機型稍微深邃濃豔一些,整體風格類似SONYX9000C,只是相對厚重的造型就仁者見仁了。缺點依然是相對索尼三星同檔次產品的漏光表現不是很好,但只要不是全黑畫面下基本可以接受。

【三星】

作為能夠把全產業鏈吃幹抹淨的上游大廠,三星自然不能光給索尼提供VA面板,旗下的電視系列在國際品牌中也算非常有特色。堅持快門式3D不放鬆,螢幕漏光控制優秀,輸入延遲非常小,同時積極地推廣曲面屏技術,在高端領域了拿出了量子點改良技術與OLED抗衡,就是堅持的自家Tizen作業系統不夠方便。經歷了2014年HU系列飽受爭議之後,三星在2015年的進步顯而易見。JU系列在4K產品線中算是站穩了腳跟,誕生了性價比不俗的曲面JU6800和大尺寸的JU7800,高端的KS系列憑藉量子點+直下式背光的優勢也是值得一提的選擇。

【UA55JU50】

推薦理由:

能領略三星絕大部分特色的入門4K型號,直下式LED背光配合VA面板可謂三星特色,在入門段位可以體驗到別家高水準的控光水準。不過由此帶來的缺點就是造型比較厚實,掛牆不太好看,而支架也非常簡潔。本身畫面是高銳度的風格,但低解析度信號源下塗抹比較嚴重,日常觀看電視需要進行調節。自家的Tizen智慧系統也沒拉下,實際應用中軟體太少可能還需要外接盒子。

【55JU5900】

推薦理由:

三星4K銷售主力型號,從造型到定位都非常中規中矩甚至說有些復古,與現在合資品牌大多數具有衝擊力的風格完全不同。調色方面,三星用自家VA面板相比LG和索尼銳度更高,直下式背光控制不錯,屬於自成一派,日常看電視可以少許調低些亮度。雖然沒有3D,但獨特的景深優化功能和成像風格讓畫面顯示立體感相對其他品牌更強,但是對於低解析度優化較差,適合看高清節目。

【65JU6800】

推薦理由:

三星4K進階曲面款式,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在採用LED的LCD電視中黑位元和對比度表現非常出彩,雖然與高端的JU7800少了精銳控黑,但儼然比其他品牌的高端電視還要優秀。造型上一反JU5900的低調,更加立體的支架賦予了很強的未來感。選擇65寸曲面視覺衝擊力很強,動態表現和輸入延遲也很優秀,非常適合遊戲和體育賽事。缺點是三星高銳利度帶來的動態對比不佳,雖然是120Hz面板但依然有畫面抖動問題,預設顏色上也不夠討喜。

【55JS9800】

推薦理由:

上一代旗艦款式,目前性價比相對較高,屬於三星旗下第一代側入式4K薄款曲面屏的設計。雖然沒有所謂量子點技術,但漏光控制以及黑位表現依舊不屬直下式的JU系列,屬上佳水準。畫面風格上不似中低端那樣過於銳利,比較類似索尼的IPS機型,濃豔但是更加討喜。動態和輸入延遲一如既往地處在最高水準,遊戲和體育賽事完全可以勝任。因為螢幕比較纖薄,採取了外置的接線盒,掛壁效果不錯。

【55KS9800】

推薦理由:

三星量子點技術代表作品,依舊是曲面屏,但採取了側入式的背光設計厚度纖薄了許多,而且新技術讓側入式背光的表現相對JS系列驚人,整體控光以及灰階表現遠遠超過本就優秀的JS系列,幾乎比肩OLED。三星老毛病畫面抖動問題在此不復存在,新加入的HDR功能亮度動態表現非常出色,低解析度優化也上去很多,明顯能看出三星在今年的更進一步。缺點就是現階段價格無法平易近人,默認銳度偏高的設定依舊存在。

【夏普】

曾經的面板王者,現在已經落得個被收購的命運。夏普原廠技術目前在電視機領域基本僅在日本本土型號上體現,連北美市場都難得一見。考慮到電視機海淘起來問題頗多,所以我們的選購目光基本還是停在代工的款式中間。現在的夏普在國內走性價比路線,與國產品牌相比,同價位無論是配置還是設計幾乎不分伯仲,顯示技術上留下的特色不剩多少,OLED這塊本身也沒有發力,所以我們的推薦也以性價比為主。

【60LX565A】

推薦理由:

夏普1080P中大尺寸銷售主力,日本原裝液晶面板,默認的色彩設置比較討喜,側入式LED維持了一定的水準,基本沒有什麼漏光,黑位也OK。雖然搭載了FINE MOTION 100驅動,但在動態上表現非常一般,大螢幕看比賽會有拖影。功能上國內獨有的Android4.2系統有點老舊,使用不太流暢,本身解析度合理不存在低分優化問題,所以買回來日常看電視是很不錯的選擇。

【70LX565A】

推薦理由:

足夠便宜的合資品牌大尺寸電視,1080P 70寸適合在比較遠的距離下觀看,基本配置與60LX565A無異,HDMI介面也沒有增加。雖然尺寸大機型舊,但做工和設計靠譜,沒有嚴重的漏光或者其他問題,類似型號在美國也贏得了皮實耐用的稱號。如果你只是需要大螢幕,那這款夏普足夠了。

【松下】

同樣是日本與海外兩條線的日本廠商,雖然日本方面今年推出了2000多個分區的民用級最強背光型號DX950,但國內在售旗艦最新只到2014年的AX800C系列,因此我們也只能幹瞪眼,不過58寸就要將近3萬元人民幣的日規旗艦售價也是讓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國內的松下主要由海信代工,所以款式型號基本類似,與日本版本完全找不到對應款,連核心參數名詞都完全沒有繼承,觀感上只在默認色彩調教上依然保留了一點原來松下素雅的特色

【TH-43CX520C】

推薦理由:

松下小尺寸4K電視,同等價格國產網路品牌可以買到55寸的,但松下依然有其亮點。標配系統在Android4.2這一批裡面算是最好用的,雖然不如老系統調節起來親切,但也順應了時代發展。同系列大尺寸都換VA屏,只有43寸採用IPS螢幕,可視角度在這個價位上佳,雖然沒用自家面板但也算是挽回了松下品牌在IPS領域的顏面。預設色彩上清新淡雅,日常電視使用相對合適。

【TH-65DX400C】

推薦理由:

2016年松下國內銷售的最高階款式,與55寸同型號相比,變化是沿用了松下更加熟悉的IPS螢幕。今年流行起來的HDR功能沒有落下,只是不知道在這個價位上能達到本土旗艦水準的幾成。從價格到定位都對應索尼X8500D的4K中堅款式,動態方面甚至稍好,加之松下做工尚可漏光控制不錯,默認調色討喜,算是值得推薦的機型。海信並沒有完全與之對應的型號,也算讓這款電視的市場地位更加穩固。

【東芝】

依然是放棄國際市場的日本品牌,曾經在中國市場叱吒風雲的“火箭炮”現在也沒了燃料。日本市場上,東芝的殺手鐧是直下式背光和廣色域,這一點在由TCL惠州工廠代工的型號中分別有所保留,U6600(電商U66EBC)和U7600可以勉強看做是日本本土的Z20X系列的技術下放版本,但閹割比較徹底,主要走性價比路線,價格誘人。曲面系列與本土產品關聯更小,基本可以算作國產機型。

【55U6600C】

推薦理由:

與國內廠商幾乎持平的配置和價格,宣傳中大張旗鼓地說明了直下式背光,與日本本土的宣傳策略類似,讓人浮想聯翩。雖然定位入門,做工一般,但是表現確實不錯,看不到什麼漏光,動態對得起價格,連HDR也沒有缺席,只是VA螢幕的可視角度很一般,觀看位置不能太偏。螢幕色彩上跟日系頂級自然不能相比。當年的“火箭炮”在這樣的體積下威力難以再現,算不上音質有優勢。自帶Android5.0系統不拖後腿,無需額外電視盒子。

【55U7600C】

推薦理由:

放棄直下式背光,主打“超薄”和“黑晶螢幕廣色域”,採用金屬背板的該型號整體做工與定位相比U6600更高,只是感覺上與日本東芝相差更大。更換面板和背光後,漏光控制依然比較優秀,銳度和色彩確實比低端型號上去一個檔次,但預設相對濃豔,動態表現相對一般,但55寸看球效果可以接受,好在完全對得起它的價格。

【結語】

近年來,隨著海外品牌的疲軟,國內電視品牌不僅從代工轉為全面接手,更是在高端領域,如OLED和量子點等技術上頻頻發力,加之本來已經很可觀的性價比在互聯網品牌的頻繁湧出之後變得更加優秀,這些都讓國產電視也有的一看!什麼值得買在之後會為大家分析國產品牌電視中都有哪些值得買,也歡迎大家把經驗分享到這裡,期待你們的評論。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