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吉嶺的紅茶
《少女與戰車 劇場版》自上映以來可謂是好評如潮,且憑藉著其獨特的戰車主題,甚至還開發出了極上爆音、4DX等多種上映形式。緊張刺激的坦克交戰及震耳欲聾的炮火音效,讓每一個從劇院走出來的觀眾都忍不住讚歎一聲值回了票價。
而在對劇中戰鬥場景和音響效果的一片盛讚之下,故事的劇情反而成為了配角,鮮有人提及。固然,劇場版的主線劇情簡單直白,相比令人眼花繚亂的坦克戰也確實缺少議論性,但在片子的諸多細節中,也蘊含著以吉田玲子為首的創作團隊所希望表達的作品的主題與思想。
接下來,讓我們不妨結合本片腳本擔當的吉田玲子在訪談中的一些回答,同時通過以下幾個關鍵字來看看劇場版的故事。
關鍵字一:理由
既然是劇場版,那麼必然要有一場不輸於TV版的大場面比賽,那麼和誰為了什麼進行比賽,便是腳本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吉田玲子在談到比賽理由的時候曾說,大洗女子學園的少女們進行比賽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勝負,如果只是為了比賽而比賽,那便會失去故事性。
因此,圍繞比賽理由,主創團隊在腳本會議上提出過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比如設計一個新的大賽出來,又或是展開一場紅白合戰式的比賽,再或是轉校後的西住美穗成為了敵方的隊長和大洗女子學園的成員比賽。不過討論到了最後,眾人還是覺得團結一心才是美穗隊伍的魅力所在,觀眾估計也不會想看她們“反目成仇”的戲碼。所以,討論的結果最終還是設定為了和TV時一樣,為了拯救學校而戰這樣一個簡單直白但又恰當合理的理由。
關鍵字二:日常
廢校後,少女們雖然不情不願,但也被迫開始了不同於學園艦上日常生活。關於這段日常生活的描寫,吉田玲子在訪談提到說,既要在劇本中展現出一種無家可歸的感覺,又不能顯得過分陰鬱沉悶,重點還是要體現出少女們即使身處逆境,只要大家還在一起就能悠然自得的氛圍。
同時,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角色個性這一點,水島監督也提出過許多自己的建議。比如食蟻獸小隊(網遊組)的成員,她們雖然離開了學園艦,無家可歸,但也還是心系戰車道,為此而努力地進行身體鍛煉。這段描寫正是水島監督的創意,而這個細節也在之後的戰鬥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關鍵字三:對手
有了比賽的理由,還要考慮比賽的對手。而在劇場版中,高中聯盟共同的對手當然是大學生聯盟,而對於西住姐妹而言,還有另一個對手便是“島田流戰車道”。
那麼什麼是“島田流戰車道”?在劇場版中沒有對此進行過多的敘述,而吉田玲子在描述“島田流”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摩登”。與剛健穩重的“西住流戰車道”不同,為了能夠宣傳普及戰車道,“島田流”更捨得一擲千金,她們不僅注重精神方面的培養,也關注外形——直白地說,對於戰車的華麗性也更為重視。
最先提出設想,希望在劇場版中加入類似“島田流”這樣一個流派的正是水島監督,因為從故事性的角度考慮,作為比賽的對手,能夠與西住美穗產生一定的聯繫會讓劇情更加吸引人。而在這種想法下誕生的,便是與“西住流戰車道”和西住美穗相抗衡的“島田流戰車道”的直系傳人——島田愛裡壽。同時,追加喜歡“破爛熊”的設定,也是為了增加兩人的共性。
吉田玲子還曾表示,在設計這個角色時候,如何體現作為敵方主將的強大,著實令她下了一番功夫。而她最終還是選擇了“以一敵百”式的表現手法,這才有了最後愛裡壽一邊哼著歌,一邊完成10連殺的劇情。
同時,通過這一段劇情,觀眾也能很明顯地體會到愛裡壽與美穗不同的帶隊風格。在吉田玲子的筆下,美穗是會時而焦躁時而失落,屬於在獨自煩惱的同時,也能積極吸收外界建議,然後借眾人之力打開困局的類型;而愛裡壽雖然比美穗要來得更為年幼,但是卻更為冷靜沉著,是屬於那種單槍匹馬衝鋒陷陣,用自身的戰鬥鼓舞隊友士氣的類型。
不過,愛裡壽畢竟也還年幼,為了能夠領導大學生隊伍,在她稚嫩外表下也有著難以與外人訴說的,不得不保持冷靜的難處。這種身處隊長之位而產生的孤獨感,或許也是愛裡壽和美穗的共同之處。
當然,上文也提到過,愛裡壽與美穗的對抗賽並不僅僅是代表她們個人,也代表了她們各自的流派。在故事的後半,劇本特地安排兩人的母親並排而坐觀看比賽,也是在暗示比賽雙方各自的身份。一邊是作為“島田流”看板的島田愛裡壽,一邊是雖然獲得母親認可但卻偏於正統“西住流”的西住美穗,這種不同流派間直系對旁系的對決,無疑又為故事增加了不少的看點。
關鍵字四:姐妹情
劇場版的日常部分中,也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西住姐妹之間的感情。昨日的敵人變為今日的隊友,姐妹聯手對抗大學聯盟,吉田玲子在訪談中就曾說過,這是令她最為印象深刻的部分。一邊是作為流派正統繼承者的姐姐,一邊是因為無法適應流派而受到挫折的妹妹,對於她們之間的關係,吉田玲子曾做過以下的解說。
作為妹妹的美穗非常尊敬姐姐,對美穗來說,姐姐是她原本應該成為的、理想中的自己,然而,這份憧憬同時亦是一種對美穗的壓抑。只有從這份壓抑中解脫出來,美穗才能夠發現屬於自己的“道路”。換句話說,對於美穗來說,姐姐是她能夠自立所必須的鎮石般的存在。
而從西住真穗的角度看妹妹美穗,心情也是十分複雜的。對於本應和自己走上相同道路的妹妹,真穗是希望她能夠陪伴著自己,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後繼之人的。但是,儘管真穗曾抱有如此想法,卻並沒有強硬地對妹妹提出過什麼要求,反而是一個人獨自思考著,怎麼做,才是最適合妹妹的。從這一點上來說,雖然各自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姐妹兩人在根本上是十分相似的,都極少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鍵字五:新角色與新場景
劇場版在原有TV動畫的基礎上追加了大量的出場新戰車,這是在企劃當初便已定下的大方向,而戰車的追加同時也意味著出場角色的追加,如何理順她們之間的關係,既要讓觀眾看得不迷糊,又要保證足夠的信息量,吉田玲子表示這著實苦惱了她很久。畢竟新角色的出場並不只是露個臉就結束了,還要在三言兩語中便凸顯出她們的個性,讓觀眾能夠對她們產生印象。
除了新角色,劇場版中還出現了許多新的戰鬥場景。因為水島監督曾表示,希望能做出在電影院的大螢幕上顯得魄力十足的畫面,所以劇本中也按照需求設計了從開始的大洗町,到中間的山地草原,到最後的遊樂場等多個戰鬥場景,然後再通過腳本會議上眾人的商議,決定每個場景中展開怎樣生動有趣的坦克戰。
吉田在訪談中提到說,最初的時候,劇場版的預想長度是90分鐘,但在撰寫劇本的途中發現因為信息量過大,寫了很長還是沒寫到最終決戰的部分,而且也幾乎挑不出可以刪減的片段,於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延長片長的方法來保證故事的品質。
關鍵字六:戰車道
《少女與戰車》到底是怎樣一部作品?吉田玲子給出的回答是正統的“體育根性作品”(スポ根)。簡單地說就是主人公在體育競技中通過不懈努力,跨越種種難關,不斷成長最終戰勝對手的故事。
那麼對於少女們來說的勝利又是什麼呢?是戰勝對手拯救學校麼?這當然是一個答案,但吉田也給出了其他的回答。這部作品的主題,在根本上並不是要去糾結比賽的勝負,而是要去尋找在比賽背後的“道”。什麼樣的“道”?自然是戰車道。那麼戰車道又是什麼呢?吉田對此作出的解讀是,戰車道的“道”,就是開拓“道路”的“道”,不被諸多選擇所困惑,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在這層意義上來說,這或許就是少女們人生的體現。
吉田玲子說,在最初接到這部作品企劃案時,自己覺得企劃中最有趣的部分,正是“戰車+道”這樣的組合,而故事本身也是圍繞著少女們如何去尋找自己的“戰車道”這個主題而展開的。
在TV版中,我們看到了西住美穗和她愉快的小夥伴們在一場場的比賽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而在劇場版的劇本中,新出場的知波單學園和繼續高校,也被分別賦予了以行動實踐和以寓言闡述“何為戰車道”這一話題的任務。知波單學園從最初的無腦衝鋒,到最後懂得靈活機動,這便是一種對戰車道的踐行和理解。
而臺詞雖少卻字字璣珠的繼續高校,則是在用詩一般的語句向觀眾闡述著戰車道的內涵,“人生總會迎來數次關鍵的時刻,然而現在時機未到”、“戰車道中包含著人生中所有重要的東西,但卻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少女們既是在踐行戰車道,同時也是開拓自己的人生道。
就像吉田玲子在訪談中不斷重複的那樣,勝負從來就不是這部作品的主題,劇場版所講述的,依舊是一群少女們正視自我,瞭解自我,尋找屬於自己奮鬥方式的一部成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