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羊城天氣反復、雨水不斷,各大醫院被感冒發燒的患者擠爆門診。不僅大人們容易“中招”,脆弱的小寶寶們,也常常出現發熱症狀。許多家長一發現孩子身體很熱,就著急送醫院就診,擔心高燒讓寶寶痛苦,甚至對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當醫院人員問及發燒度數時,大部分家長卻都一臉茫然。
其實,當寶寶出現發燒跡象時,家長可以學會為孩子量體溫,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判斷寶寶的病情,另一方面,到醫院就診時可以提供參考資料。
寶寶發燒症狀:臉紅、唇幹、哭鬧、尿少、食欲不佳
正常人體的體溫是受體溫調節中樞調控,並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散熱過程呈動態平衡而讓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範圍內,也就是說,這個正常體溫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具體的點。
一般來說,口腔溫度為36.2℃-37.2℃,腋窩溫度為36℃-37℃,肛溫為36.5℃-37.7℃。由於受晝夜、年齡、性別、飲食、運動、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體溫在一天內又會有一個波動範圍,一般這個波動範圍在1℃內,都算正常。
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雖然還不會表達自己的不適,但會通過一些表現來向爸爸媽媽們發出他們體溫異常的信號:如寶寶的小臉蛋潮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食欲減退、尿量減少、尿色加深、額頭熱度較高等。如果寶寶出現了上述症狀,家長們就要警惕寶寶是不是發燒了。此時,建議爸爸媽媽們,先借助溫度計,判斷寶寶的病情。
紅外測體溫儀、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用法不同
寶寶不同于大人,不會乖乖地坐著給爸媽量體溫。在發燒時,寶寶甚至還會哭鬧,不合作,這時候,要給寶寶量體溫並不是一件易事。
使用溫度計有一定的技巧,只要掌握了技巧,給寶寶量體溫也不難。市面上常見的溫度計有三類。
紅外測體溫儀也算是電子溫度計的一種,但其操作更簡單,只需接近耳道皮膚或靠近前額,按下檢測鍵,體溫就出來了,尤其在孩子好動、易哭鬧、不肯安靜時,更是測量體溫的一種好選擇。
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有用於測量腋下、口腔或肛門的類型。小兒測量體溫,因方便也多採用腋表測量。在使用時,要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最好是每次使用完後先把它甩到35℃以下,再消毒收好)。如果是剛運動完,要讓寶寶先安靜30分鐘後再測量為宜。腋下有汗水時,也應擦乾後再測,然後將體溫計水銀端夾緊在腋窩下。小一點的寶寶,父母可以幫助其將手臂固定在胸前夾緊。測量5-10分鐘,然後拿出體溫計放在兩眼前方,與兩眼處於同一水平線,旋轉體溫計,使有顏色的水銀柱正對雙眼,讀出度數。在使用水銀溫度計時,要注意謹防小兒咬破或摔爛體溫計而造成危險。
目前更多家庭常備的筆式電子體溫計則比水銀溫度計容易操作一些,測量時間也更短一些。只需要打開溫度計,用同樣的方法夾于寶寶腋下,測量3-5分鐘後,即可獲得資料,包括下面的溫度計。
發熱的情況不同,測體溫的間隔時間不同
發燒是一種病情進展較快的疾病,寶寶發熱時,溫度也會不斷變化。該多久時間給寶寶複測體溫呢?顏斐斐建議,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只是低燒(37.3℃-38℃),每6個小時給他測一次體溫即可,或懷疑有體溫上升時監測即可。
測得太過於頻繁,反而會影響到寶寶休息,甚至會讓他們感到厭煩。尤其是水銀體溫計,剛插入腋窩時,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寶寶高熱(39.1℃-41℃)時,則需要比低熱時稍微測得密一點點。在吃完退燒藥或物理降溫半個小時後,測一次體溫。如果寶寶有過抽搐等其他情況,體溫監測間隔要比一般的發燒要短一點。
最後還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測量體溫只是説明瞭解寶寶疾病的情況。當寶寶發燒時,爸爸媽媽不能只是盯著體溫數字,還應該多點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還好,就不必太過於擔心。如果孩子出現高熱,或者精神狀態較差,連玩都不想玩了,則需要及時就診。
新快報記者 林恒華 通訊員 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