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週刊少年Jump》創業初期的“黑歷史”(上)

成名即成功·《週刊少年Jump》創業初期的“黑歷史”(上):開路先鋒永井豪的《無恥學園》

作者:王新禧

封面來源:《少年Jump》初期人物

1968年,當《週刊少年Sunday》與《週刊少年Magazine》正苦纏死鬥之際,集英社開始向漫畫週刊市場進軍了。集英社原本是小學館下屬的娛樂雜誌部門,由於小學館創立之初從事的都是文化、教育出版這類“高大上”的業務,萬般皆下品,所以看不起做“三俗”出版的集英社。當時的集英社都是那些被小學館裡打發到冷宮的邊緣人,因此集英社上上下下都憋了一口氣,於1926年獨立出來,創業自強。1949年,集英社企業性質改為株式會社(股份公司)。

集英社大樓,圖片來自日本wiki。

60年代初期,日本迎來了第二波漫畫大熱潮。旗下已經擁有多本漫畫月刊的集英社,對日益重要的週刊市場關注度漸升,也有意插一支旗進來。但母公司小學館不願多添一個敵人,想方設法施加壓力,企圖讓集英社的漫畫週刊胎死腹中。然而,此時集英社內所集結的編輯大多年輕熱血、敢闖敢幹,對小學館的壓迫早就心懷不滿,因此不顧阻力,成立了週刊企劃部,著手準備創辦漫畫週刊。其中有兩位將才,是這幫編輯的主心骨。他們是長野規和西村繁男。

此二人之所以能團結一致,齊心“抗侮”,在於他們有過一段共同的屈辱史。50年代,集英社麾下有一本漫畫月刊《少年Book》(少年ブック),它的前身是《有趣的書》(おもしろブック),1949年創刊,雖也努力進取過,惜乎業績一直平平。1959年1月,該雜誌在得到注資後,改名為《少年Book》,原以為能煥發新活力,哪知兩個月後,一向清高,專注於出版學習書籍的小學館,竟然推出了漫畫連載雜誌《週刊少年Sunday》。《Sunday》憑藉雄厚資本和強勁作者群,死死壓制住《少年Book》,令《少年Book》大氣難喘一口,苦撐到60年代末,草草休刊。長野規和西村繁男都曾在《有趣的書》、《少年Book》擔任過編輯(西村繁男還是橫山光輝的責編),他們十分不忿小學館的欺淩,因此當集英社籌畫反擊時,立即踴躍參與,務求一雪前恨。

《Jump》的前身《少年Book》封面。

1968年上半年,集英社確定新漫畫雜誌的名稱為《少年Jump》(少年ジャンプ)。因前景未明,所以試水期間,先定位為半月刊。首任主編長野規領著一幫幹勁十足的編輯們,摩拳擦掌,誓要一鳴驚人。

《少年Jump》的創刊號封面。

1968年7月11日,以海盜為標記的《少年Jump》正式問世。創刊號對外宣稱售出10.5萬冊,實際銷量大概為8至9萬冊。對於早就被鯨魚與鼴鼠霸佔的少年漫市場而言,首戰如此成績,已算過得去。

由於晚十年才殺入少年漫戰場,《少年Jump》面對著諸多不利因素。最讓編輯撓頭的,是優秀的作者資源都被別家雜誌瓜分完了。這些漫畫家人人稿債纏身,打他們的主意,一來較低的稿酬未必請得動,二來即使請來了大神,勉強畫了,也只能是趕工的平庸之作。所以長野規決定放棄現有的知名漫畫家,自行“造神”,以《少年Book》的作者為班底,同時對外徵募新人新稿,充當《少年Jump》的戰爭兵器。不重名氣,只重作品。這一策略,為後來無數新人上位提供了路徑,也在無形中避免了其他刊物因大神約稿眾多,而帶來的作品品質問題。

《Jump》創刊開始就不斷發佈招募新人漫畫家的廣告。

《少年Jump》定價90日元,這比漫畫雜誌普遍60日元的定價高出整一截。須知90日元在當時可以買5瓶牛奶,少年們會捨得拿來買一本剛萌芽的雜誌嗎?這個險冒得有點大!之所以如此做,西村繁男解釋說,是為了免遭赤字影響,在創刊初期銷量低時,採用高定價彌補總體銷售額,以使雜誌能撐過最艱難的起步階段。等以後銷量高了,再降價也不遲。這一做法後來被證明確實有效,令《少年Jump》免于在繈褓中即遭扼殺。

就這樣,在《週刊少年Sunday》與《週刊少年Magazine》兩強相爭的縫隙中,《少年Jump》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1969年新年時,其銷量已上升到了24萬冊。這個數字雖然與兩大週刊尚有較遠距離,但作為在夾縫裡求生的新雜誌而言,已屬難能可貴。腳跟先站穩,才能徐圖天下。《少年Jump》就是抱持這樣的理念,一步步打牢了根基,終於,在1969年第20期,隆重變身為週刊雜誌,刊名改稱《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ジャンプ,下文一律簡稱《Jump》),與小學館、講談社展開正面對轟,掀開了日本第三次漫畫熱潮的帷幕。

作者:王新禧

封面來源:《少年Jump》初期人物

1968年,當《週刊少年Sunday》與《週刊少年Magazine》正苦纏死鬥之際,集英社開始向漫畫週刊市場進軍了。集英社原本是小學館下屬的娛樂雜誌部門,由於小學館創立之初從事的都是文化、教育出版這類“高大上”的業務,萬般皆下品,所以看不起做“三俗”出版的集英社。當時的集英社都是那些被小學館裡打發到冷宮的邊緣人,因此集英社上上下下都憋了一口氣,於1926年獨立出來,創業自強。1949年,集英社企業性質改為株式會社(股份公司)。

集英社大樓,圖片來自日本wiki。

60年代初期,日本迎來了第二波漫畫大熱潮。旗下已經擁有多本漫畫月刊的集英社,對日益重要的週刊市場關注度漸升,也有意插一支旗進來。但母公司小學館不願多添一個敵人,想方設法施加壓力,企圖讓集英社的漫畫週刊胎死腹中。然而,此時集英社內所集結的編輯大多年輕熱血、敢闖敢幹,對小學館的壓迫早就心懷不滿,因此不顧阻力,成立了週刊企劃部,著手準備創辦漫畫週刊。其中有兩位將才,是這幫編輯的主心骨。他們是長野規和西村繁男。

此二人之所以能團結一致,齊心“抗侮”,在於他們有過一段共同的屈辱史。50年代,集英社麾下有一本漫畫月刊《少年Book》(少年ブック),它的前身是《有趣的書》(おもしろブック),1949年創刊,雖也努力進取過,惜乎業績一直平平。1959年1月,該雜誌在得到注資後,改名為《少年Book》,原以為能煥發新活力,哪知兩個月後,一向清高,專注於出版學習書籍的小學館,竟然推出了漫畫連載雜誌《週刊少年Sunday》。《Sunday》憑藉雄厚資本和強勁作者群,死死壓制住《少年Book》,令《少年Book》大氣難喘一口,苦撐到60年代末,草草休刊。長野規和西村繁男都曾在《有趣的書》、《少年Book》擔任過編輯(西村繁男還是橫山光輝的責編),他們十分不忿小學館的欺淩,因此當集英社籌畫反擊時,立即踴躍參與,務求一雪前恨。

《Jump》的前身《少年Book》封面。

1968年上半年,集英社確定新漫畫雜誌的名稱為《少年Jump》(少年ジャンプ)。因前景未明,所以試水期間,先定位為半月刊。首任主編長野規領著一幫幹勁十足的編輯們,摩拳擦掌,誓要一鳴驚人。

《少年Jump》的創刊號封面。

1968年7月11日,以海盜為標記的《少年Jump》正式問世。創刊號對外宣稱售出10.5萬冊,實際銷量大概為8至9萬冊。對於早就被鯨魚與鼴鼠霸佔的少年漫市場而言,首戰如此成績,已算過得去。

由於晚十年才殺入少年漫戰場,《少年Jump》面對著諸多不利因素。最讓編輯撓頭的,是優秀的作者資源都被別家雜誌瓜分完了。這些漫畫家人人稿債纏身,打他們的主意,一來較低的稿酬未必請得動,二來即使請來了大神,勉強畫了,也只能是趕工的平庸之作。所以長野規決定放棄現有的知名漫畫家,自行“造神”,以《少年Book》的作者為班底,同時對外徵募新人新稿,充當《少年Jump》的戰爭兵器。不重名氣,只重作品。這一策略,為後來無數新人上位提供了路徑,也在無形中避免了其他刊物因大神約稿眾多,而帶來的作品品質問題。

《Jump》創刊開始就不斷發佈招募新人漫畫家的廣告。

《少年Jump》定價90日元,這比漫畫雜誌普遍60日元的定價高出整一截。須知90日元在當時可以買5瓶牛奶,少年們會捨得拿來買一本剛萌芽的雜誌嗎?這個險冒得有點大!之所以如此做,西村繁男解釋說,是為了免遭赤字影響,在創刊初期銷量低時,採用高定價彌補總體銷售額,以使雜誌能撐過最艱難的起步階段。等以後銷量高了,再降價也不遲。這一做法後來被證明確實有效,令《少年Jump》免于在繈褓中即遭扼殺。

就這樣,在《週刊少年Sunday》與《週刊少年Magazine》兩強相爭的縫隙中,《少年Jump》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1969年新年時,其銷量已上升到了24萬冊。這個數字雖然與兩大週刊尚有較遠距離,但作為在夾縫裡求生的新雜誌而言,已屬難能可貴。腳跟先站穩,才能徐圖天下。《少年Jump》就是抱持這樣的理念,一步步打牢了根基,終於,在1969年第20期,隆重變身為週刊雜誌,刊名改稱《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ジャンプ,下文一律簡稱《Jump》),與小學館、講談社展開正面對轟,掀開了日本第三次漫畫熱潮的帷幕。

《少年Jump》的Logo標誌,就是海盜頭像。

從創刊到挺進週刊,《Jump》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是什麼使得它能在老牌雜誌的重重圍困下突圍而出,進而鼎足三分的呢?這有賴於主編長野規制訂的正確編輯方針——即“友情、努力、勝利”三要素,以及從早期大亂戰中躍升出的兩員猛將。

方針大策是戰略面,要打勝仗,還要靠優異的戰術執行。1968年秋至1969年初,《Jump》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呢?《Sunday》上,藤子不二雄的《21衛門》、水木茂的《河童三平》、橫山光輝的《地球ナンバーV7》等名作正連載得如火如荼;《Magazine》上的《明日之丈》、《天才傻瓜》也是勢若奔虎、炙手可熱。兩大週刊從兩翼包夾而來,分分鐘都可能以壓頂之勢將《Jump》碎為齏粉。怎麼辦?經過再三考慮,長野規決定“不走尋常路”,用“非常規武器”炸出新世界。於是乎,《Jump》在創業初期,最受人詬病的一段黑歷史拉開帷幕。

永井豪的《無恥學園》單行本封面。

日本漫畫發展到60年代末,基本上所有題材都已用於少年漫畫中,唯有一個禁區不能觸碰,那就是泛情☆禁☆色題材。雖然劇畫中已陸續出現情☆禁☆欲場面,但劇畫的受眾是青年群體,對於未成年的少兒讀者,各家雜誌都謹守底線,不做毒害花朵們身心的勾當。可《Jump》是什麼?它是海盜,是只問結果不管過程的海盜,是出身經營娛樂雜誌的集英社門下的海盜。為了生存發展,只要招數有效,任何邪招陰招都可以用。更何況作為少了十年積累的後輩,倘若規規矩矩地跟《Sunday》、《Magazine》一招一式地你來我往,就好比拿入門長拳跟降龍十八掌鬥,必被轟得渣也不剩。所以說不得,只能祭出“三俗”的“九陰白骨爪”了。

1968年第11期,“九陰白骨爪”第一式——《ハレンチ學園》破空出擊,引爆《Jump》迅速成為全國熱議話題。你道為何如此?原來,《ハレンチ學園》是一部“流氓漫畫”,“ハレンチ”即“無恥”,《無恥學園》裡還能發生啥正經事?綽號“鬍子哥斯拉”的教師吉永,好色貪權,蓄著濃密的鬍鬚、穿著虎皮,像原始人一樣,用木棒教育著學生們,並時不時對女生毛手毛腳。男主角山岸八十八是個粗暴又純情的蠻少年,女主角則是忍者柳生一族的後裔,他們聯手對抗“鬍子哥斯拉”,從而發生了一連串搞笑故事,令整個學園沉浸在一股激蕩、曖昧、荒謬的騷動氛圍中。這就是日本漫畫史最有名的“問題作品”,它造成的震撼餘波迄今尚在。

永井豪本人照片。

《無恥學園》的作者永井豪,1945年9月生,19歲時得了一場重病,因在生死邊緣感悟到人生不能白來一趟,所以立志以自幼喜愛的漫畫為一生事業。1965年,他帶著漫畫作品去拜會手塚治蟲,但手塚忙得沒時間見他,便由助手大野接待。大野看了永井豪的作品,十分讚賞,希望永井豪留下來當助手。但永井豪得知給手塚當助手,會忙到沒有任何時間畫自己的作品,便婉拒了大野的邀請。隨後,他去了東京一家火鍋店打工,因為這家店下午3點到晚上9點開工,正好適合他晝伏夜出畫漫畫。湊巧的是,石森章太郎的工作室就在火鍋店附近,時常來吃火鍋的石森很快就知道了店裡有個夥計,也是個漫畫高手。某天,石森火急火燎地打電話給永井豪,說就快趕不及雜誌截稿了,請他速來幫忙。幫完忙後,永井豪順理成章地成了石森的助手。在石森工作室期間,永井豪自稱是人生最辛苦的時期,石森的工作量極大,每天只能睡2—3小時,眼睛睜著就必須在畫。兩年時光,永井豪不但學到了大量漫畫技巧、積攢了成為漫畫家必須的創作經驗,還閱讀了石森收藏的無數科幻小說,為他未來成為科幻漫畫大腕,打下了基礎。

《無恥學園》的內頁。

1967年,永井豪脫離石森工作室,憑藉處☆禁☆女作《江戶名捕阿吉》出道。次年,他向新創刊的《少年Jump》投出了後來飽受爭議的《無恥學園》。

《無恥學園》原本在《Jump》創刊號上就已登載,因導向不良,只登了一期就休載了。孰料不到三個月,竟恢復連載,還被當成頭號利器使用。日本的學校,是典型的儒家教育體制,實行高壓應試教育,以成績優異為第一要務,同時格外強調師道尊嚴、尊卑有序。學生們普遍感到壓抑、沉悶。《無恥學園》裡的師生卻反其道而行,他們在學校裡從不讀書,每天都是賭博、打架、喝酒。教師帶頭嬉鬧,男女學生眉來眼去,當真是烏煙瘴氣、伊于胡底。其中最為輿論詬病的,是“將性☆禁☆遊☆禁☆戲化”的“掀裙子看內褲”橋段,“鬍子哥斯拉”用盡種種變態的誇張辦法,要看到女學生的內褲。頻頻出現的“Sex Appeal”畫面,撩動得青春期少男們大噴鼻血,也令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恨得牙根直癢。所以《Jump》漫畫裡掀裙子露小褲褲的“優良”傳統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之後的桂正和、河下水希、矢吹健太朗等人將這個傳統很好地繼承下來。

《無恥學園》的特色便是掀裙子露小褲褲。

那時候的日本中老年人,出生在戰前,年輕時所受的三觀教育嚴肅刻板,不像“團塊世代”那樣受到美國性開放思想的撩撥,所以還是要臉、要廉恥的!可《無恥學園》偏偏要“破廉恥”。於是雙方劍拔弩張,迅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日本家長委員會、婦女協會、青少年保護審議會和教育委員會等一大批組織,把《無恥學園》視為最醜惡的眼中釘,予以最強烈的抵制。許多地區發起了“拒絕《Jump》運動”,更有家長當街焚燒《Jump》,輿論的指責也是一浪高過一浪。但是這一切,都正中《Jump》編輯部的下懷。

《少年Jump》第17期的封面。

日本戰敗後,以美國為主導,全面重修了日本法律,對於文藝作品中的涉黃內容,法律的規製作用已十分有限。《Jump》打擦邊球的做法,只違背傳統道德,並不違法。所以任爾罵聲滔滔,我自巋然不動。鼎沸的輿論和由此造成的街談巷議,反而免費幫雜誌做了宣傳,吸引了眾多眼球。你越不讓我看,我越想看,儘管家長嚴厲禁止,處於叛逆期的少年們依然會偷偷買來《Jump》,在一頁頁的“春光乍泄”中,揮發著過剩的荷爾蒙。

下回將介紹《Jump》打開市場的另一部三俗作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