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主任,我真的很鬱悶,每天都好煩躁啊,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家的生活特別混亂!孩子哭個不停,家裡還一堆活要我去做!怎麼辦……”說著說著劉女士哭了起來。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教授、主任醫師張柏芳說,很多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都有這種困惑,大部分診斷的結果就是產後抑鬱。
其實在女性生產後,由於體內激素水準的變化,90%的孕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資料顯示,我國產後抑鬱發病率最高達到30%,尤其在二孩政策落地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產後抑鬱症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易哭泣、易怒、煩躁,嚴重者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症狀為特徵的心理障礙,是產後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平時開朗樂觀的女性,為什麼在生孩子以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張柏芳解釋說,這是生理和心理雙重的變化所導致的。在懷孕的時候,女性的雌性激素達到高峰值,但在生產過後,體內激素水準迅速下降,因此而引起的生理變化會導致情緒上的變化。還有就是心理上的變化,以前是跟老公的二人世界,身邊多一個孩子,也還能忙得過來,但現在老大還沒有完全長大,老二的到來有可能心理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所以出現情緒上的變化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我們到底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產後抑鬱呢?
張柏芳解答說,一般來講,根據生理的變化,3-6個月可以完全康復的,如果經過6個月的時間,還是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緒,就需要找到專門的醫生進行就診。
在關心產婦的同時,也要多關注我們的爸爸。爸爸這時候也會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變化,孩子的出生,使得媽媽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而爸爸這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也會產生心理落差。
生活上注意什麼可以預防產後抑鬱的發生?
張柏芳建議,產婦可以適量吃點蝦仁、豆腐、補充適量維生素、吃新鮮水果蔬菜,起到調節身心的作用。另外,儘量不要讓產婦獨處時間太長,家屬盡可能多陪產婦,產婦自己也要進行適量的體育活動,比如慢走,做點自己平時喜歡做的事情調節生活。如果經過飲食和生活的調節,都還不能讓情緒有好轉,那麼就需要借助心理醫生的介入了。
張柏芳提醒:“產後抑鬱不可怕,只要正視這種心理狀態,在家人和朋友,最主要還是自身的調解下,是可以完全康復的,如果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還是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緒,就需要找到專門的醫生進行就診。”
訪專家/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教授、主任醫師 張柏芳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