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整天圍著孩子轉,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或是你家寶貝出了一點點的意外狀況,比如摔了個跤或擦破了點皮,你就緊張得不行,那麼你可能就成了育兒焦慮症群體中的一員。
初為人母,對這一新角色還需要慢慢適應,總是會有擔不完的心和綿延不絕的焦慮感,生怕孩子一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就被無處不在的危險劫持;對孩子看的過緊又害怕他會因此變得懦弱不獨立;給孩子太多愛又怕他因為家長的寵溺變得驕橫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又怕因為給的愛不夠讓孩子變得孤僻冷漠,無法對他人敞開心扉。總之,要擔心孩子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哪裡顧得上自己。這些焦慮的症狀,在當下社會的年輕父母身上更為常見。
去年年底,導演胡戈(代表作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在博客中發文,講述了一次帶兒子看病的全過程。兒子感冒後由他的妻子和丈母娘帶著上醫院,藥開出來以後,由於給兒子服藥的分歧,胡戈先和老婆吵了一架;複診後還因為是否要給孩子掛水,和丈母娘在醫院上演了搶嬰兒大戰,最終被丈母娘一通大罵,丈母娘還要女兒和他離婚,胡戈在博文中說“眼看家庭就要破裂”。
其實小孩就是患上了很常見的感冒,卻引得一個家庭兩次發生矛盾,甚至要到“家庭破裂”的地步,這種整個家庭在育兒上的焦慮也可見一斑。
很多年輕父母表示,現在養孩子要比以前困難多了,所以有報導說,就算現在放開了計生政策,爆發嬰兒潮的幾率也很小。但是放眼社會大環境,孩子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安全更富裕了,醫學的進步也大大降低了孩子的死亡率,社會經濟發展也使得家庭生活水準有了很大調高,那現如今這些焦慮又是源於何處呢?
1.獨生子女家庭增多
在我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獨生子女家庭大量增加。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育觀念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就算沒有政策限制,很多家庭也只願意生一個。一個孩子寄託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就很容易引起育兒焦慮。
據學者研究結論顯示,獨生子女的父母或是第一次當爸媽的人,是育兒焦慮症的高發群體,如果像早幾代人那樣一家有多個子女,可以有效減輕這種焦慮症狀。
2.基礎公共資源缺乏
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醫療、教育等基礎資源還比較缺乏,這些資源的缺乏就導致出現了各類不正當的競爭。
另外,孩子在升學時還會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中國特殊的各式各樣的證明也讓家長頭疼不已。入學的時候要戶口,挑學校還要排隊或是搖號,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金錢,甚至還要動用一些人際關係,這也是年輕父母焦慮所在之處。
3.老一輩加入育兒隊伍
很多工薪家庭因為工作原因,都很願意讓老一輩來幫忙照顧孩子。雖然有老人的幫忙,生活壓力會有所減輕,但是有利必有弊,老一輩加入育兒隊伍,也會加重育兒焦慮。首先就是育兒觀念的分歧,家庭可能要多出許多矛盾。另外,老一輩堅持要保持隊型,孩子不能掉隊,這樣逼得年輕父母想要輕鬆育兒都不行了。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