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搬家,許多人會直接丟棄多年的老傢俱,而這些被遺留在老小區的舊傢俱慢慢變成了影響生活的“垃圾”。
難道相伴多年的舊傢俱、舊物件,在新居裡就真的沒有容身之所嗎?
在成都,有這麼兩個人,巧手改造,化腐朽為神奇,讓他們告訴你,老舊的傢俱,不該去垃圾場。
「“拾荒”來的咖啡館Coffee」
在人潮湧動的IFS對面,有一條大隱隱於市的穿巷子,發達和他的女朋友阿年在這裡開了一間小而美的咖啡館。和很多咖啡館不同,他們的許多陳設,是“拾荒”來的,街頭的廢品、停車場的舊椅子、木材廠的朽木……他人眼中的垃圾,卻在這裡變廢為寶。
△ 復古的皮椅,雅致的籐椅,用做花瓶的暖水桶均是舊物。舊木料和鐵水管DIY的花架,街頭撿來的櫃子,刷上黑板漆,兼做黑板和花台。
△這張舊皮椅,是一位設計師朋友買下來的,因為沒地方擱,便送給了發達。發達用熱毛巾仔細清理後,放在了門口。沒事的時候,他便坐在這裡看書。
發達以前是學醫的,女朋友阿年是會計,一直喜歡咖啡,索性在市中心覓了這塊偏僻地,開了這間店。至於收集舊物,一來是省錢,二來這些東西本來又能用,加上這些舊物的存在,正好應了店名“老榻榻”(成都話“老地方”的意思)。
△店鋪上下兩層,小卻溫馨。
△這塊楠木本是一塊廢料,阿年一眼相中,便買了下來。經過簡單打磨、刷防水漆,運回店裡,一共才300塊。桌腳是常見的水管,60塊買了6米,找來師傅切割,發達組裝而成。
淘木材的地方是大西南建材城。以前這個市場很火,是火車中轉站,現在火車不走這兒過了,所以慢慢沒落了,當然,也才能撿到便宜。
△最右側的椅子是發達在家樓下撿的。撿來時是零散的零件,用力刷乾淨後,用撿來的螺絲釘重新加固、組裝。(成都人民是有多愛扔東西!)
兩個人,一隻狗。早上十點開門,烘豆子,做咖啡,遛狗。偶爾閉店去看個展,或去和同行交流學習。來店裡的顧客,慢慢成了朋友。
△30塊買來的黑板漆,在空白的牆上刷出一塊,花一杯熱可哥請朋友幫忙寫上菜單。右下角是店寵“板藍根”。
△店內的置物板和門口的花架,均是從木材廠淘來的俄羅斯樟子松。20塊錢一塊,有店鋪徑深那麼長。自己切割打磨,最後用水管組裝成陳列物品的置物板和花架。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城市畫報》一期“貧窮亦美”的專題。裡面提到“不持有的生活”,簡樸、美好、有品質,同時節儉、樂活。脫離物對人的束縛,實則是內省和解脫的過程。
△裝過食物的玻璃瓶,纏上麻繩,倒入烘焙剩下的咖啡豆,再插入幾枝幹花。籐椅是家裡的老物件,88年製作,至今除了歲月的痕跡依然完好。
在舊傢俱、舊材料的改造中,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也變了。物不再是不相干的身外附屬,你會因為它們出於自己之手,更珍惜,更能感受其間的溫度。
東 西 是 撿 來 的
生 活 不 是 物 是
舊 的 生 活 不 是
「舊貨市場裡淘生活New Life」
另一個用低成本打造高品質生活的絕佳範例是“入雲屋”,屋主是生活在成都的攝影師李白鹿。
今年5月,李白鹿離職後,便開始了他的打造計畫,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剛找到這間屋子時,本就品質一般的裝修,經過五六年的時間,好些牆體都脫落了,李白鹿開始重新刷漆、鋪裝地毯。
二手市場收羅來的老物件,經過清洗、上漆、打磨之後,擁有了新的功能。
△老鬥櫥原本是六十年代的深紅色,和想要的顏色有出入,便用砂紙磨掉部分漆,留了一些顏色,顯得有味道。木板混了木漆,擦出了喜歡的顏色。
買來的邊角料做成的木盒花盆胚,每個幾塊錢,疊起來做成儲物櫃,用藍白膠和木條粘成一體增加穩固性。
牆上用隱藏式安裝法裝上擱板:先在牆上打孔,然後裝上鋼條;木板是已經打好空的,直接插進去就行。
因為條件有限,所以有些東西並不是特別的好,甚至很多都是自己手作的,稍顯粗糙。但比很多新嶄嶄的豪宅,更有家的味道。
每 個 器 物 都 有 自 己 的 緣 分
經 曆 不 同 形 成 不 同 的 傷 口
每 一 道 傷 痕 背 後
又 有 著 各 自 的 故 事
所以,無論你在哪裡,無論你居住何處,希望你能珍惜手中擁有的物品,不要輕易丟棄,或許,改造一番,它會重新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