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不潤
看到了嗎,這些抑鬱的喜劇大師都或多或少有著各自的不幸經歷和壓力。
其中,童年時的創傷可能對成年之後的情緒惡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與這些因素相 比,「喜劇演員」這個因素只能靠邊站。即使他們都不是喜劇演員,而是程式師、公務員、科學家或者生意人,他們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都比普通人大得多。
通過這些資料收集,我們大概能看出來一些端倪(出自我在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段子的賴寶為什麼會得抑鬱症?的回答):
看到了嗎,這些抑鬱的喜劇大師都或多或少有著各自的不幸經歷和壓力。
其中,童年時的創傷可能對成年之後的情緒惡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與這些因素相 比,「喜劇演員」這個因素只能靠邊站。即使他們都不是喜劇演員,而是程式師、公務員、科學家或者生意人,他們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都比普通人大得多。
所以,很多回答是傳遞了錯誤資訊。拋開人物的身體狀況和背景,僅從「喜劇」這一點上來分析,其結論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況且,這種對抑鬱症貼標籤,美化或是醜化的行為,讓患者和非患者多加了一層疑慮,多少造成了大量抑鬱症患者不願前往醫院就醫的現狀。這個,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即使有一天,發現喜劇演員的抑鬱症發病率確實比其他行業都高,那也需要弄清楚,到底是喜劇演員更容易抑鬱,還是有抑鬱傾向的人更有做喜劇的天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