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明顯熱起來了,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資料,今年4月,共報告手足口病發病226,430例,死亡16例,發病率占到了丙類傳染病的65%。根據歷年的發病規律,5-7月會迎來發病高峰。
看到這裡,媽媽們是不是都慌起來了。有些媽媽只聽過“手足口”這個名字,又聽到一些重症的傳聞,感覺很嚇人,並不瞭解具體怎麼回事。今天這篇很短的科普文,希望能讓媽媽們瞭解和預防這個寶寶的常見病。
症狀:手足口病長啥樣?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潛伏期為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患病的寶寶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後,寶寶的口腔、手心、腳心和臀部會出現皮疹或皰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寶寶的症狀都很輕微,一周左右就會自愈。
病因: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統稱,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比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病毒71型等,在我國最常見的是CVA16和EV71(媽媽們不用理會這些奇怪又拗口的名字哈,反正都無藥可醫)。
治療:對症治療,等待自愈
前面也說了,大部分寶寶症狀並不嚴重,不會危及到生命。“感冒是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不用吃抗生素,不用吃中成藥,只要對症治療、等待自愈即可”這一觀點已經被很多家長所接受了,現在,你要接受的就是這個觀點的升級版——雖然手足口病看起來比感冒要嚴重很多,這依然是無特效藥的疾病,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所謂的抗病毒藥;若是體溫太高,你可以給孩子吃退熱藥物;大約需要7-10天的時間,孩子就會自愈。
嘴裡的皰疹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媽媽可以讓寶寶用溫開水或鹽開水漱口,吃一些溫涼的流質或較軟不需咀嚼的食物來讓寶寶舒服一點。也可以給他喝冰牛奶或吃霜淇淋來緩解不適。
傳播:病從口入
手足口病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另外,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會造成傳播。簡單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病從口入。
防病:洗手是最好的預防
既然是病從口入,那就好辦啦。所有寶寶可能會放進嘴裡的東西都要清洗乾淨。不僅要給寶寶勤洗手,媽媽在給寶寶換過尿布後也要勤洗手哦。
腸道病毒最怕紫外線和高溫煮沸式消毒,可以用這兩種方式來消毒。
另外家裡要多通風,儘量避免帶寶寶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有些感染者並沒有發病症狀,但在發病前幾天,就已經攜帶了傳染病毒。疾病高發期間,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湊。
幾個常見問題
Q:得過手足口病就不會再得了嗎?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剛才也說了,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有很多品種的病毒。
Q:要不要去看醫生?
要的。如果寶寶出現了發熱、出疹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寶寶在短時間內病情加重。
Q: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
有,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手足口病的症狀都很輕,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會發展為重症,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重症是無法預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這就是手足口病讓人害怕的地方。
早期發現重症並及時送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以下,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剛發病的幾天裡,如果有以下症狀:持續不退的高熱、精神萎靡或者煩躁、睡眠過程中一驚一跳、嘔吐,請不要猶豫,立即帶孩子去急診。如果醫生懷疑有腦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請不要抗拒,聽從醫生的安排。
Q:能打疫苗預防麼?
今年3月,我國自主研發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經投入使用,屬於二類疫苗(自費),接種物件為6個月至5歲兒童。能預防由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對其他類型的腸道病毒沒有預防作用。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通過疫苗來進一步降低寶寶感染疾病的風險。
看完今天的文章,媽媽們對手足口病都有了更多的瞭解吧。手足口病並不可怕,大部分都可以自愈(就跟感冒一樣),家長們無須恐慌(重症並沒有辦法預防,即便恐慌也沒用)。發病之後,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警惕重症病例的幾種症狀。
最後再強調一遍,手足口病的預防非常,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非常簡單: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關注浙大醫學碩士“年糕媽媽育兒”的淘寶頭條,免費獲取更多睡眠、餵養、母嬰健康、親子早教的育兒好文,每週推出適合0-3歲寶寶的繪本和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