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那個整天把減肥掛在嘴邊的胖紙,請耐心讀完這篇文章,也許就會對自己寬容一點了。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體重正常者相比,體重輕微超重者死亡風險會下降6%。對於疾病患者來說,體重輕微超重者的生存率也會稍勝一籌。
今天,生命君想告訴你幾個胖子不為人知的健康益處。雖然我們無法選擇在最美好的時光裡成為一個瘦子,但我們仍舊可以自信地做一個健康的胖子。
肥胖對人體的壞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因為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致,它影響形體美,也給生活帶來不便,還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進而加速衰老和死亡。 但胖子真的就等於疾病嗎?
下面,生命君總結國內外權威研究和專家觀點,告訴你幾個令人欣慰的事實。
1.胖人患重病時存活率高
一些患重病的肥胖者,經醫生積極搶救很長時間,最終“挺”過來轉危為安;而病情相似的另一些“骨瘦如柴”的重症病人,卻經不起折騰,早早離開人世。已有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病癒率和病人的體重呈正相關關係,即患者越胖,生重病後存活下來的可能性越大,即俗話說的“人胖一些,得病時能多熬一陣子”。
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孟慶義告訴記者,這是由於肥胖患者體記憶體有相當重量的脂肪組織,在生重病時,尤其是禁食期間,這些“油”可分解代謝產生能量,填補生病期間所消耗的能量;而瘦人體內脂肪儲存有限,經不起消耗,很快就會用光,常需醫生通過靜脈補外源性脂肪乳等營養物質,以補充人體生病時的“高能耗損”。但外源性的脂肪“產品油”的品質遠低於內源性“自身油”(脂肪),而且輸注期間有時還會出現過敏、發熱及脂肪超載綜合征等不良反應。
2.心衰病人中胖人存活率高
有學者發現,胖一些的心力衰竭病人,反而病情相對較輕。其機制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體內會蓄積影響人體的“壞的”脂溶性生物因數,而胖人血脂高,可“吸附”這些壞的生物因數,使其保留在血液迴圈中,減少它們到組織中發揮作用的機會。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導,新研究發現,稍微偏胖的患者做心臟病手術後復發更少,死亡風險更低。
但是微胖也有限制,不能放任腰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曾有研究表明,BMI介於24.0—24.9之間的男性和BMI介於25.0—26.9之間的女性,死亡率最低。”郭曉蕙說。“之所以我們的BMI數值比美國研究出的結果低,是因為在相等的BMI下,黃種人體內的脂肪含量要比歐美人高,所以低一些對身體更好。”
根據原衛生部發佈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BMI值大於24為超重,BMI值大於28為肥胖。如何讓自己胖得恰到好處呢?郭曉蕙指出,首先要掌握自己體重的變化趨勢。“如果出現了體重突然變化的現象,比如突然變瘦或變胖都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其次,均衡飲食,控制好總熱量的攝入。
特別是那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必須注意,世界癌症基金會最新研究表明,肥胖、缺乏運動、熱量攝入過多是患癌的直接因素,對這些人來說,最好能將BMI控制在18—23之間。最後,通過鍛煉,控制熱量平衡。“就算胖也不能放任腰圍部,這是脂肪最易沉積的地方。一旦男性腰圍超過87釐米,女性超過80釐米,疾病就會不請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