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逃不過。
第一感覺——
不愧是當下最火電視劇。
人設鮮明,衝突強烈,故事有現實意義。
是時代的鏡子。
但Sir喜歡不起來。
不止我。
豆瓣評分從最高的9.1,跌到如今的7.4。
“三觀不正”大家都看出來了。
它將人物的觀念,能力,乃至命運,都綁死在各自的階層。
像安迪、奇點,精英階層,事業愛情兼得。
聊的是經濟形勢,讀的是詩經,打個撲克都要扯上莎士比亞。
親愛的馬克白夫人
您的雙手也並不乾淨
曲筱綃,富二代。
沒什麼本事,也可以靠攀關係做生意。
而樊勝美這種出身不好的屌絲,走上人生巔峰的途徑就是——拜金。
麵包比愛情重要多了。
但是我不愛他
我也不可能愛他
我是有我的原則的
至於邱瑩瑩,關雎爾,就只能未戰先降地感歎——
連樊姐都比不上,更不用提安迪。
這種涇渭分明的階級論,刺傷了大眾。
有人感受到“命運的惡意”,有人察覺出“精英的歧視”。
儘管導演主創以“反映現實”作為盾牌擋箭。
但還是改變不了後半程口碑崩壞的頹勢。
也許是時候理清一個概念了——
即——
好的影視作品一定要站在現實的土地,但我們在看這些作品時,僅僅是在消費現實麼?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因為在Sir看來,《歡樂頌》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現實了。
這幾乎是一部三句話離不開現實的電視劇。
錢。
錢。
錢。
絕大多數人物,面對的困境,都來源於物質。
家人無止境的索取。
朋友之間勢利的評價。
愛情裡若隱若現的虛榮心。
密不透風的社會評價將每個人緊緊鎖死,而你掙脫的唯一辦法就是——
成功。
這也是貫穿目前的絕大多數現代國產劇的主題。
極端地說,在國產劇裡,只有成功,沒有成長。
他們是一群被灌輸成功學概念的面目模糊的群體。
他們被生存苦難追擊得狼狽不堪,玩命賽跑,而鮮少停下來想想,反思一個人,作為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這樣做或許談不上錯。
但這樣的人生,未免太沒勁。
這也是我們愛別人家拍的劇的原因。
同樣是在說“婚內出軌”。
《福斯特醫生》就沒有正室小三互甩耳光的戲碼(甚至原配還被小三打了)。
福斯特最後的勝利,也不是靠家庭美滿換來。
最打動我們的那個細節是——
當福斯特知道丈夫出軌,厭惡情緒達到頂端。
有個小孩稱呼她“福斯特醫生”(丈夫的姓)。
她強烈反彈。
但真正釋然時。
一個路人發病,她沖過去。
脫口而出:我是傑瑪·福斯特醫生。
兒子在一旁,投來崇拜的目光。
從拒絕承認,到主動冠名,《福斯特醫生》告訴我們,一份專注並專業的職業,才是一個女人體面的基石。
同樣是在說貧窮無產者的生活。
《無恥之徒》裡的暴力、毒☆禁☆品、濫交、欺詐、無知在貧窮中越燒越旺。
每個人都活得不如狗。
但《無恥之徒》的魅力在於底層社會的髒亂差和人物雞飛狗跳的操蛋生活嗎?
不是。
真正吸引我們的,是無恥之家那股混不吝的精神氣。
他們敢於攬下“不公平”的責難。
是我
不是環境
不是基因
是我自己的錯
找到自己方式對抗。
用盡歪門邪道和命運鬥個你死我活。
還記得Frank患癌不死,第一件事是滾著輪椅去密西根湖邊罵老天!
在他們對生活的回應中,我們得到以毒攻毒的治癒力——
一個大寫的F*CK
一個顯著的差別是——
在國產劇中,劇情推進的方法,總離不開一個極品“壞人”。
哥哥嫂子一出事,心安理得問妹妹要錢,規定給多少,幾時給。
打電話,一開口不是關心,是要錢——
沒什麼事,我就是想問問你,什麼時候寄錢回來呀?
父親也一樣,把對女兒無止境的索取,看成當然。
而那些成功的英美劇早已道出——
困境永遠來自於你。
正視自我,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長。
我們最擅長的兩件事:知道怎麼重新爬起來,知道怎麼及時行樂。
別把世界的功利,當成你只能活得功利的理由。
縱然我們生活在陰溝,依然該有仰望星空的權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