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牆上畫畫”,那麼十有八九他會繼續往牆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牆上畫這幾個字.....所以後果可想而知。
正確的方法就是對他們說“寶寶,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好看,來媽媽和你一起畫”,然後演示給他們看。
2.什麼事情都阻止,扼殺寶寶的好奇心。
想保護寶寶沒錯,但是也要區分場合,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姥姥會說太髒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說太危險不行,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會馬上阻止....
孩子勇於嘗試新事物,這是一種天性,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滿足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滿足寶寶的好奇心,這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什麼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終會變得沒有自信,縮手縮腳。
3.受到挫折不進行安撫。
很多媽媽想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拼圖的時候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媽媽不幫忙反而想以此鍛煉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大錯特錯的,2到3歲的寶寶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拼圖,即使再努力十分鐘也依舊找不到,如果媽媽在不聞不問,孩子的心裡會形成非常大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易怒,沒有自信,害處多多!
媽媽可以引導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寶寶無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緒失控前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或者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萬一寶寶由於沒有完成一件事產生了挫敗感,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安撫,告訴他不用著急慢慢來,另外最好等寶寶情緒穩定之後和他一起解決之前的問題,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圖完成,或者把積木搭好,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明白失敗不可怕,也不必因為失敗而憤怒或者悲傷,最重要的是戰勝困難的過程會給寶貝很大的信心,讓他可以正確的面對以後的失敗。
4.強迫小寶寶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這個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
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麼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5.當著外人批評孩子或者說孩子的短處。
有不少家長會犯這種錯誤,比如兩個媽媽一起聊天,明明媽說“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飯,現在班裡他最瘦真沒辦法”,壯壯媽說“我們壯壯也一樣,不正經吃飯,而且還老看電視,眼睛都有點近視了”
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唯一後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親手打破這種信任關係是極其愚蠢的!
6.不能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說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開始媽媽說沒有,然後孩子還要,媽媽繼續說沒有,最後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媽媽沒辦法,把糖拿出來了....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一哭那麼要求就能達到滿足,以後只要需求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家長絕對崩潰,所以如果開始說了沒有,那就不要給,如果孩子哭鬧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線是什麼,這樣他們也就不會把哭鬧當做殺手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