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研究發現:智慧手機更能令用戶有道德感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5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你選擇的設備可能會影響你在使用它時做出的道德決定。在遇到道德困境時,智慧手機用戶比電腦用戶更可能做出理性決定,而電腦用戶做決定則基於直覺。研究團隊表示,這是智慧手機時間壓力增大和心理距離增加造成的。

這項研究由倫敦大學城市學院開展,是首例同類研究,探索了數字時代對我們的道德判斷產生的影響。 研究涉及1010人,要求他們面對眾所周知的道德難題——“電車難題”。電車難題是在假設情境下迫使人們做出救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的選擇:一輛失控的電車正朝著被綁在鐵軌上的五個人加速前進,他們已經無法脫身。假設受試者正站在遠離列車的地方,那裡有一個杠杆,拉一下就可以將電車切換到另一組軌道上。然而,另一組軌道上也有一個人。如果他們拉動杠杆,那五個人就會得救,這個人會死。如果不拉動杠杆,那五個綁在鐵軌上的人就會被殺死。你會怎麼做呢?

另一個版本據說更個性化,讓參與者站在人行橋上,旁邊有一個巨人。如果參與者把巨人從橋上推下來,火車就會停下來——這樣就犧牲一個人,挽救五個人。

除了這兩種情況外,還有一個“折中”版本,修正版的巨人場景。詢問參與者認為要救幾個人才值得把巨人推下去。

呈現這些不同的情景時,研究團隊發現:在巨人困境中,與個人電腦用戶(22.3%)相比,智慧手機用戶(33.5%)的參與者更有可能犧牲一個人(功利反映)來拯救五個人;杠杆情景下,也有更多的參與者決定拉動杠杆犧牲一個人,而不是什麼也不做讓五個人死掉(80.9%的智慧手機用戶,76.9%的個人電腦用戶)。在獨立實驗中,當時間變數(10秒或無限)被引入時,結果往往會變得更加功利。因此,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時間壓力下,數字背景(如使用智慧手機)也可能會引發功利性的決定。

研究人員及研究首席作者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心理系的阿爾貝(Albert Barque-Duran)博士說:“這可能是由於智慧手機經常伴隨時間壓力增加出現,而且與個人電腦相比,使用這些設備時所產生的心理距離會增加。由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工作、甚至購物都在網上進行,通常面對道德決策和參與道德行為的環境已經改變,這可能會影響許多每天使用這些設備的人。

(實習編譯:鄭璐 審稿:李宗澤)

 本文來源:環球網綜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