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創新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在網路資訊和數位經濟領域,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已經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最明顯的技術創新領域,最先深刻影響並迅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
5月23日,以“飛天、智慧”為主題的雲棲大會?成都峰會舉行,作為阿裡雲使命級合作夥伴,駐雲科技也受邀參與了此次大會。在23日下午雲棲大會成都峰會新零售分論壇,駐雲科技首席架構師蘇炎為大家分享了《如何讓雲計算加速商業準備》
資料驅動決策,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
自從去年馬老師提出“五新一平”以來,新零售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駐雲也和很多客戶做過溝通和交流。駐雲認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企業走向新零售的核心,但是商業模式創新基本上都是從組織層面上開始的,如果在管理層上沒有適當改變,創新是行不通的。企業的組織管理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需要面臨不同的發展階段作出靈活多變的調整。傳統的“樹狀”管理結構可以說無處不在,是簡潔和有序的體現,但是它不是一個能夠包容多元性的結構。“網狀”管理結構去中心化,顯得更加靈活高效。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去創造新時代的企業運作模式,並通過不斷地演化來促進企業的發展。聯網化讓交互變得更為頻繁,同時產生大量的資料,互聯網是創新平臺,資料是自然資源,通過互聯網,資源將不再成為束縛創新的理由,地域不再成為限制創造的瓶頸,這正是互聯網化的核心和本質,即“資料化”。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料化,而是所有業務的過程都要資料化,即把所有的業務過程記錄下來、形成一個資料的閉環,這個閉環的即時性和效率是關鍵的指標。用資料驅動決策,企業在做每一個決策之前,都需要分析相關資料,並讓這些資料結論指導企業的業務發展方向。
傳統商業應該擁抱雲計算
購物中心作為實體零售業態的代表,在實體零售競爭中具備相對優勢,然而在當今的線上購物場景下仍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那麼購物中心如何“創新”,走出自己新“發展”?
1. 新技術。實體零售業的改變始於技術升級,一是便捷服務、提升消費體驗層面的技術,像移動支付、智慧停車、電子價簽、線上訂單、智慧試衣、ARVR體驗等等,都會影響消費體驗;二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技術,如移動辦公、資訊化、大資料等技術,沒有這些,企業就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競爭。
2. 新模式。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機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機制發生改變,而原有的商業模式上未能適時改進時,舊有商業模式所創造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趨近於零,經濟效益也就難以體現。
3. 新行銷。購物中心是一個B2B2C的模式,合理地利用商場的廣告、活動場地等資源,根據市場需要,快速地構建一些行銷活動,讓商戶和客戶參與進來的,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手段,達到行銷的目的。比如一些邀請主播參加商場的試吃或者購物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將主播的粉絲轉化為商場的用戶,實現引流的效果。
4. 新管理。購物中心管理的粗放、低效,模式帶來的效益,往往讓企業忽略了精細化管理,但是市場是不景氣,如何提供降低成本,提供員工工作效率,就需要從體制、流程和組織入手,建立高效的、精細化管理。
以駐雲服務過的一個客戶為例,為了直面解決發展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及更好的支持業務拓展,提出了構建基於技術思維和社群思維混合型使用的交互空間的戰略目標。在利他、共用、真正幫助商家和消費者、員工創造精神和物質財富的大原則下,實現由過去以“商鋪”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理念的轉變,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商家,快速的回應商家的需求,需組建服務小組來支援商家,改變了以往通過部門的組織結構,而且服務不僅限於物管、商管、營運,還會幫助商家打通與C端使用者的通道,並根據商家的銷售情況,提供不同的行銷策略。為此,在駐雲的幫助下,成功搭建了一個服務中台,實現服務中台賦能商家,讓商家擁有更大的能力和權利,以便更精細化地運營自己的客戶,為商家提供更強大的運營工具、行銷工具,同時用資料賦能商家,幫助商家更高效地實現品牌客戶運營,有效提升店鋪的引流、轉化效率,從而實現助力商家實現全新的客戶運營。
馬雲提的五個新,其實只有一個新
駐雲CEO蔣爍淼認為,今天企業需要的不是流程而是模式,是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創造新時代的企業運作模式,模式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也更有演化的能力,而流程是固定的路徑。考慮模式的企業會不斷演化成長,考慮流程的企業只會僵化死亡。但是企業重新定義模式存在很大的挑戰,要打破原來內部的邏輯和利益平衡,要重新定義崗位角色,是向死求生,而只用流程管理企業則是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新形勢和新競爭,只能僵化等死。到底是想向死求生,還是僵化等死,這個值得每個企業管理者思考。
所以在他看來馬雲所提的五新,歸根結底只有一個新。其實每次新企業打敗舊企業,就是用新的模式打敗了舊模式下的流程僵化。而新企業其實在當前科技社會文化環境下的條件,創造出更適合當前環境下的新模式。中國以前是nobody,需要大量學習海外成功經驗,複製他們的成功,來完成工業化,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十幾年的主題。但是當互聯網到了,在資訊資料時代,發現走在前面的只有中美兩國,實際上沒有什麼還可以複製的,所以只能選擇創新。而中國要創新正是要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這些中國處於全球先進領域所能依賴的科學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