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最近,一位九歲萌娃以一首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獲得全場熱烈的掌聲。這首原創詞曲,一字一句、每一個音符都在唱著孩子獨有的壓力和苦惱。
很多中國孩子總有一個敵人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而家長們為什麼要跟別人比呢?讓孩子順其自然成長、面對孩子的平凡,真的那麼難嗎?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這樣的歌詞,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也令不少家長陷入沉思。
今天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較以往更為優越,但今天的孩子,也無疑是辛苦的。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聽到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語……”
有這樣一種說法,隨著競爭壓力增大,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願等,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將孩子的業餘時間填得過滿。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高出一籌,老師們不願等,不斷擴容教學內容、不斷加快教學節奏。
02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人說,久而久之,家長們的攀比,成了孩子們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
於是,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已經忘記了尊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與節奏,讓孩子真的像個孩子,讓童年真的稱得上童年。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已經忘記了尊重孩子生命個體的獨特性與唯一性,忘記了教育的初衷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成就感,而應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教育,究竟從哪兒出發,又該去往何方?
葉聖陶曾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品沒有生命,農作物則相反。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個體,有其自身成長的規律,在每個階段都會呈現不同的特點。正因此,揠苗助長使不得,填鴨抑或大水漫灌也使不得。唯有以自由為土壤、以尊重和愛為陽光,才能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健康生長。“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也只有遵循兒童內在自然的發展秩序,才能在潛移默化與潤物無聲中,讓心靈更豐滿、人格更完善、個性更彰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
“我們總想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卻不知道孩子最想要什麼。”
“聽了有想哭的衝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 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現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
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宇航員……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
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當孩子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不甘平凡的人中龍鳳。無論是從心態上,還是從能力上,都喪失了從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與快樂的能力。
推己及人,接納孩子的平凡
臺灣著名作家 吳念真 曾經講述過這樣的事情。他的兒子數學成績很爛,老師在和家長的聯絡簿上寫道:“數學成績要加強!”
兒子回到家裡,母親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駡。
吳念真趕緊把老婆拉到廚房,問:“你原來讀書的時候,數學有沒有很好啊?”
老婆回答說:“很爛!”
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考才考了10分。”
然後吳念真和老婆很認真嚴肅地談了這個問題: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為難孩子了。
為人父母,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道路,很多時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夠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長。又何苦來為難孩子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父母不曾做到百裡挑一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又何必為難孩子,勉強將其培養成為百裡挑一的人中龍鳳呢?
龍應台: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快樂!
在龍應台與兒子的書信集《親愛的安德列》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列,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萬一的希望,企圖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過得快樂、幸福,那就不要捨本逐末,還是回歸本源,先教會孩子在平凡中如何獲取幸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話題 : 你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嗎?
歡迎在本文下方"留言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