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阿裡雲肖力:“雲計算大資料”應該反過來叫“雲資料大計算”

人類的認知總是被碾壓,而且猝不及防。沒辦法,名為“科技”的火車正開得越來越快 —— 中國引入互聯網才23年,中國首筆互聯網交易發生在9年前,智慧手機也興起才幾年,這些卻都已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這列火車駛向一條名為”智慧“的軌道,在可預見的未來又將開始新一輪加速。之後,它又會用怎樣的姿勢刷新我們的認知?5月23日上午,在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阿裡雲資深總監肖力用一場名為《通往智能之路》的演講,和在場的人聊了聊他的看法。

▲ 肖力

觀點一:內網隔離不那麼安全,公有雲卻越來越靠譜了

Wannacry 勒索病毒剛爆發沒幾天時,有人發現中招的大多是內網的機器,雲伺服器反倒很少受害,於是他們很詫異 “雲上的機器居然比不連接互聯網的內部機器更安全?” 。

肖力覺得這很合理,

2006年中國爆發過熊貓燒香病毒,08年前後又爆發過爆發“衝擊波”、“震盪波”,

為什麼這次勒索病毒依然危害這麼巨大?這和人們迷信物理隔絕的固有安全觀念有很大關係。

有的單位建立了和互聯網不互通的內部網路,仗著”物理隔絕“而自持安全,依然使用非常老舊的系統,補丁升級滯後,缺乏快速回應能力,所以中了招。

在他看來,阿裡雲的客戶在此次勒索風波中就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正是得益於公共雲模式的智慧驅動和快速回應,做到在事前預防安全問題。 Windows 遠端漏洞的利用工具剛曝光,阿裡雲的大資料分析就預測將會有一次大爆發。幾個小時之後,阿裡雲官方發佈了修復方案和安全建議。

物理隔離在補丁升級和安全響應上都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安全廠商各自救火,做的都是事後的工作,雖然也能取得補救效果,但如果有雲安全的‘事先預測’,就能防患於未然,公共雲在這方面有著解決問題的最佳優勢。

肖力說。

雷鋒網發現,近年不少協力廠商研究機構發佈的資料,也間接佐證了這一觀點,根據 McAfee 發佈的《2016年雲信任調查》:

從2015到2016年,完全信任公有雲的比例從13%漲到了23% ,能夠信任公有雲的人也從50%到了2016年的71%,而這些信任感的增強源於雲平臺對安全的投入增加、安全功能的發佈、安全支援和服務的提升。

Intel 雲安全報告也表示:

人們對於雲安全的擔憂正在迅速減弱,74% 的組織已經將敏感性資料存儲在公共雲。在 2015年,51%的用戶僅使用私有雲,2016年這一數位就降到了24%。

觀點二:雲計算大資料已經變成了“雲資料大計算”

中國人以前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喜歡把用不著又捨不得扔的東西堆在陽臺,興許以後有用呢?最終讓陽臺硬生生變成了雜物庫。

在資料分析層面,許多人也有過類似想法 —— 資料大就是大資料,捏著一大堆資料覺得自己能做大資料分析。即使這個資料現在沒用,將來一定會有用,現在不能用,也一定要把資料存起來找到方法之後再用。最後工程師們發現,資料量越來越大,存儲維護費用更新費用越來越無法承擔,在沒有任何轉化的情況下,“大資料”變成了一個不受控制的毒瘤。

怎樣才能讓資料變得有價值 ?肖力認為關鍵在於兩點:資料線上和計算能力。

這也是”雲計算大資料“應該叫做”雲資料大計算“的原因 —— 雲資料即資料線上,大計算則強調資料的分析和計算能力。

在我眼裡,資料沒有大和小之分,它最重要的是線上;只有打破資料孤島,讓資料發生更多的彙聚,更多的交換,更多的更新和挖掘,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這就是“大計算”。

他舉了個例子,阿裡雲幫助杭州市政府實現一個可以智慧化管理城市的城市大腦。為了做好資料分析,阿裡雲邀請了13家公司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將各種資料彙集到雲端,其中包括公安部門的攝像頭資料,交警部門的交通資料也有衛星地圖資料等等,通過大量的資料交互、深入的分析和挖掘,讓資料產生關聯,才能説明整個城市解決好交通出行、交通管制甚至道路修建等問題。

試想,如果各方面資料形成孤島,單獨的公安資料,單獨的交通資料,恐怕都很難解決複雜的城市管理問題。

這樣的例子在身邊比比皆是,肖力提到了高德地圖。

一邊是地圖資料,一邊有整個城市車輛出行的資料,兩個資料彙集在一起,再加上深度挖掘和分析的能力,這才能夠給出用戶最佳躲避擁堵的方案,讓資料產生了新價值。

觀點三:讓資料產生價值也能“借雞下蛋”

資料常有,資料的價值卻不常有,但擁有資料的企業卻能借助大平臺的計算能力,讓他們資料變得有價值。

肖力現場舉了個案例:

協鑫在全球光伏領域的領先企業,工廠全自動化,車間幾乎沒有一個人。但工廠負責人卻表示,他們在自動化過程中有大量資料積累存儲下來,卻沒有能力做計算。

協鑫把資料接入到阿裡雲資料分析平臺,對光伏切片製造進行分析,發現在良品率跟生產過程中包括機房溫度、車間溫度、設備狀況等 60 多個資料維度有關。

我們對協鑫全過程進行檢測,我們通過幾個月的努力,最終幫助協鑫提升了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一年節省上億成本。

據雷鋒網瞭解,阿裡雲目前開放了兩大資料分析平臺。肖力說,企業可以在平臺上完成整個資料的採集,資料的清洗,資料的分析,資料應用,在各個層面。今年他們計畫把這個平臺開放出來,通過有多種資料模型,降低使用者使用資料的成本,讓企業更方便的做資料智慧應用。

觀點四:資料分析重在和行業結合,演算法高手在民間

5月23日成都雲棲大會那天,成都資訊工程大學與阿裡雲聯合宣佈共建“成都資訊工程大學·阿裡巴巴大資料學院”。雷鋒網瞭解到,這已經是全國第三所由阿裡巴巴與高校聯合冠名的大資料人才培養學府。

同時,“天池”演算法大賽的新專案 —— 利用 AI 技術捕捉地震餘震的演算法比賽,也被擺到了重要議程。肖力稱之為“最厲害的演算法在民間”。

阿裡雲看重資料分析能力和實際業務場景的結合,這一點從他們在大資料人才選拔和培養方面的投入力度就能看出。

根據阿裡雲官方消息,3月底啟動的天池醫療 AI 大賽目前已有超過 1300 支隊伍,共1700 人報名參賽,而這只是天池大賽眾多領域中的一個。4月底,阿裡雲又啟動了電力 AI 大賽,這些都是資料分析能力與各個垂直領域業務的直接結合。

肖力也希望有更多資料開發者能夠進入阿裡雲資料分析平臺,説明企業更好思考企業與資料結合方面遇到的問題。

企業購買了電腦並不代表企業擁有計算能力。自建資料中心還將面對基礎設施穩定性的問題,互聯網安全問題以及高額的成本,而雲模式可以讓使用者享受到平臺的能力,從而更好的專注於自身發展。

駛入”智慧“之路的科技列車,在可預見的未來將行駛地越來越快,且悄然無聲。或許哪一天,

如今做出的努力成為現實,醫生借助 AI 精確診斷病情,地震變得有規律可循,我們身邊的空氣、水源、食品也因為精准的資料分析而變得純淨、安全。當然,那時的人們也像如今習慣智慧手機一樣習以為常,只是偶爾有人回頭一望,也不禁感慨這些由資料、計算和智慧帶來的巨大改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