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和老年人帶小孩的觀念不同,在我們這一代體現的尤其明顯。我們這一代人喜歡看育兒類賣的書,用育兒知識武裝自己,孩子的爺爺奶奶多數是“經驗學派”,一句話甩過來——你小時候就是這麼長大的,我們似乎就沒轍了。
我們常常告誡自己:多和老年人溝通,有點耐心,告訴他們現在科學的方法更有用,而不是總活在經驗裡。但是實施起來往往沒有那麼容易,實在是教育觀念相差太大啊······
我們常常在後臺會受到這樣的留言
芋頭媽媽:從我懷孕的時候,婆婆就從老家來照顧我,那時候感覺很溫馨,婆婆這麼大年紀了幫我做這做那,無微不至。孩子出生以後,所有的矛盾開始出現,婆婆的照顧反而讓我覺得是一種阻礙。比如婆婆覺得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把尿比較好,比如一天到晚盯著孩子,甚至在孩子睡覺的時候開著燈,說擔心孩子會害怕······
@千尋: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在孩子打奶奶的時候,他奶奶還禁止我去管教孩子。真不知道會把孩子寵成什麼樣子。後來毅然決定自己帶孩子,在帶小孩方面,杜絕“奶奶說”,誰說的對聽誰的!
不得不為第二位媽媽的態度點贊。但是在帶孩子方面,我們也不一定像她一樣全然拒絕接受來自老年人的幫助。而是各司其職,和老人一起帶孩子,要注意方法。
1、要明確一個共識,就是一切為了孩子好。這樣當產生分歧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解決的重心。兩代人只是方法的不同,但都是為了孩子,所以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2、對於農村老家來的父母,要先充分肯定他們的辛苦付出。本來老年人從農村來到城市裡生活,生活習慣上就有很多不一樣,心裡難免會有落差,之即熱否定他們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先肯定他們的價值,然後再講道理,他們往往更能聽得進去。
3、對於知識性的父母,從分析事情本身的利弊入手。告訴他們如果方法不得當,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讓他們心裡有一個衡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能給帶孩子當然是好事,只要注意一些方法,分工明確,一家人一起帶,不同元素的融合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