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新智造」正在啟動“新智造成長榜2017”評選活動,我們將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行業進行大規模報導、梳理和調研,並聯合數十家著名投資機構根據這些創新公司的技術實力、商業能力和成長性進行深度評選,最終從多個領域分別選出一些極具潛力成長性的創新公司。如果你想參與我們的評選,可點擊「
報名
」連結,或通過郵箱xinzhizao@leiphone.com聯繫我們!
近日,以“智慧+時代,智勝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慧經濟人才峰會在寧波余姚舉行,此次峰會主題涉及人工智慧、機器人最新前沿技術、創新創業等多個當前被熱議的話題,雷鋒網「新智造」也受邀來到峰會現場。在峰會第一天的下午,論壇舉行了《跨界對話,2049未來科技燒腦》的圓桌環節。啟迪鞏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吳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原ABB機器人首席科學家甘中學、《連線》雜誌創始人凱文·凱利參加了本次圓桌的對話,對本次科技浪潮、人工智慧等趨勢和熱點進行了探討,以下為雷鋒網「新智造」對於本次圓桌的部分談話內容精編。
科技浪潮的必然趨勢
無論從社會發展的趨勢,媒體的報導和產業和各個國家的分析,以人工智慧、基因工程、生物技術、機器人等等為代表的科技浪潮會是一個必須的趨勢嗎?
曲道奎:
從我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趨勢和方向已經進入了智慧的時代。原因跟社會的發展階段有關,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很多技術已經處在突破的前夜了,已經具備了往智慧發展的基本技術條件,這裡面典型的像機器人、人工智慧、大資料等等,這些是我們智慧社會裡面重要的支撐技術。
機器人在這裡面作為一個平臺性的技術,它可能把人工智慧、大資料、網路、數位化等等又整體集成到了一起,未來肯定會改變我們現有的一些方式,包括在製造業,我們未來往智慧製造發展,這些技術改變的是我們的製造模式,而不是簡單的人力的替代,或者說簡單的機器換人。將來在我們的服務、醫療、健康領域等等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至於說,什麼時候能真正到這個階段?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個趨勢已經比較明朗了,並且現在已經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轉捩點的時候。
甘中學:
從更長遠的機會來看,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在動物的世界,有一句話叫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完全是靠體力,看誰壯。人出現以後,特別是有了智力以後,可以通過智力製造工具,在這種情況下,人沒有某種能力,但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實現,人體外的東西一直是在不斷發展的。
因此隨著這種時間的演變,隨著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做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大資料,我們人腦本身智力的水準會越來越提高,因此體外的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高級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吳旭:
這個浪潮肯定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到今天為止,科學已經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了,是企業界、投資界甚至全人類的事情。
互聯網並不可怕,因為它只是一個工具,互聯網的思維是最可怕的。所以今天的這個科技浪潮,科技的思維也在加速,沒有哪個時代有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過程中發展如此迅速的,科技的發展是毫無疑問的。更重要的是現在由於企業家、投資界、專家等等一系列金融專家從市場的角度也對科技有一個互動。所以現在科技的運用已經成為了新常態,讓發展的時間縮短了,包括近五年都成倍的加速度的增長,到了2049肯定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凱文·凱利:
我相信現在會有不可避免的趨勢,不可避免的衝突,尤其是我們將會在未來經歷很大的變化,總體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會從AI、機器人的發展中得到益處。幾十年後我們會發現如果沒有AI和機器人的話,這個世界將很難生存,就像我們今天不能脫離電來生存一樣,我們會依賴於AI,這是一個好的事,因為它給予我們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對於AI對社會的影響是持樂觀的態度的。
技術會如何發展
技術的發展簇生了很多名詞,移動互聯網、雲計算、雲服務、虛擬實境、機器人、基因、人工智慧等等。這些技術是交錯融合的推動,還是人工智慧會成為科技浪潮的一個引擎,帶動機器人、物聯網、新能源、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
凱文·凱利:
未來會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比如我們今天的會議室,現在的很多科技都是很舊的科技了,比如燈,很多的東西都是在多年前發明的,都是舊的技術,但是我們現在仍然在用這些舊的技術。人工智慧也一樣,我們仍然有一些化學的或者說一些機械的原理運用在AI上,這是一個不斷做加法的過程。
這些舊的科技仍然會沿用下去,但是會加入新的元素。我對未來的展望,不僅僅是只有一個單個的AI或者說單方面的技術的發展,我認為是很多的技術融合起來,加入一些新的基因,加入一些新的技術,不僅僅是AI是獨立發展的,這些都是融合起來,這個是我對未來的一個展望,是有很多的類型,不是集中到一個點,而是分向的,或者說多向的發展。
甘中學:
一個時代肯定在技術上有一個最主要的推動力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回憶一下數次工業技術的發展歷史,當蒸汽機發展的時候,不僅推動了火車,還推動了紡織革命。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驅動了蘋果等巨頭的成功。很明顯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由於一種主要技術的推動,它使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人工智慧來的時候,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演算法,但是有一條,人工智慧確實是在智慧這個領域是內核,有了這個內核才能做傳感、做預測,才能發展。所以在未來的時候,人工智慧肯定是一種主導的力量,但是並不是說它別的不發展,人工智慧的出現和前面的互聯網、電動機、發電機的時代還是不一樣的。我傾向于說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人工智慧是一種推動力,是一種主導的力量。
機器人爆發點
人工智慧就這近三年、五年應該爆發的熱點在哪裡?
甘中學:
最容易的最能體現人工智慧的現在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語言的交互,一個是視覺。這兩個技術現在發展也是最快的,凡是能夠把視覺加上語言交互,包括語意的分析,這兩個結合會與應用場景非常的接近近,很容易快速的做起來。
比較難做的,我認為未來是腦機結合,誰能攻克這個,在未來就能夠佔據主動。
曲道奎:
從機器人的角度來說,下一步最容易實現或者說最容易實用化的就是在感知系統這一塊的人工智慧。這個包括我們現在說的視覺、力覺、交互系統等等,從智慧的層次來講,分為計算智慧、感知智慧、認知智慧。計算智慧通過資料、經驗能夠實現。而感知智慧是人體現靈活性的表現,並不一定通過大腦,很多的是通過我們的感知系統,隨著各種感知系統越來越成熟,所以說這一塊也能夠率先突破。
凱文·凱利:
人工智慧會先隨著大資料爆發,影響到的首先應該是金融領域,金融領域涉及到非常大的資料,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大的突破。
第二個領域會是在醫療方面,特別是家庭護理這方面。
第三大領域會在娛樂行業。
機器與人的關係
霍金等物理學家對人工機器人抱有一種恐懼,對這個事的看法?
凱文·凱利:
我認為霍金、比爾蓋茨他們害怕會被代替,未來會有一些超能的機器人的出現,這是一個比較低的可能。比如彗星撞地球的概率非常的小,但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有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在政治、商業或科學等多個模型來說是有可能的,但是在未來不是必然的,他們的擔心也是有理由的。
關於機器代替人類,我覺得不一定會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不管是研究、商業還是科學,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下,雖然說可能性大於零,但是還是不太可能發生,況且這件事給社會帶來的好處會更大。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有這樣的憂慮呢?
機器人是否會讓人類失業?
甘中學:
我是比較樂觀的,我不認為人們會失業。電腦剛剛出現的時候,雖然代替了很多的勞動,但也催生了很多崗位,現在有了演算法,這些崗位又被代替了,而AI的一些演算法、設備、大資料的處理等等,又會催生有新的工作。工作機會總會有的。
更重要的是,人活著幹什麼?都是想幹自己想感興趣的事,幹一些有創意的事。你不願意幹一些重複的工作,但是由於人工智慧沒有那麼的發達,所以你不得不重複的做這個事。所以說我不認為工作是一個問題。
曲道奎:
我的觀點跟甘中學博士略微不同。這一次人工智慧的革命肯定會創造新的工作的崗位,但是更肯定的會有一大批人將來會失業。
我們可以分析過去人為什麼要就業,就業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了我們人類的生存問題。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看得非常的明朗了,未來的勞動力,由單一天然的勞動力轉換成了數位勞動力。
這波技術發展、技術紅利完全可以替代我們過去很多需要人類來做的事情,這樣的話就業和失業這個概念,基本上是在3.0以前的定義,未來什麼叫就業,什麼叫失業?要重新定義。
更關鍵的是就是要就業的話,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工作時間也是要大大減少的,這肯定是一個趨勢,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中西方優劣勢
在這樣一種科技發展浪潮驅使下,中國和西方相比,我們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
曲道奎:
中國現在的最大的優勢是我們的市場優勢,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這一塊決定了我們未來很多新興的產業和技術能有一個落地的基礎。
我們在資本上也很活躍,前30年中國是缺金融,缺資本,但是現在中國人在全球是有名的錢多。這一塊也決定了我們下一步在資源創新領域,不像過去捉衿見肘。
但是我們的劣勢在技術的積累,在創新方面我們是剛剛起步。
不過,現在我非常的有信心,中國人很有實幹精神,我相信到2020年,中國不單單是一個的大國,絕對也可以成為一個創新大國,在特殊的領域,我們跟世界相比會有差距,但是在大部分的領域我們會有創新的趕上去。
一個有趣的問題
未來手機會不會消失?
凱文·凱利: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後,我不知道手機會變成什麼樣,但是希望那個時候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手機。如果到時候有一種機器,可以識別出任何一個人,知道人的需求,讓任何東西都變成螢幕,這樣就好了。
所以在未來我的夢想就是什麼東西都不用帶,口袋裡面是空的,環境會變成我的電腦,可以隨地截取一些螢幕變成我的螢幕,這個是我對於未來的一些展望,我在未來就覺得我不用拿任何的東西。我可以把任何的一個螢幕變成我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