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在某個時候體驗過被拒絕的痛苦。
很典型的經驗是:如果你向一個人某個請求,直接遭到了拒絕,你會感到被傷害、被否定,並對下一次提出請求有恐懼。
表白、求職、尋求合作,或者向陌生人問路,甚至主動向別人提供幫助,都可能被拒。這讓人們變得害怕、猶豫。
在穀歌的搜索表單上,“拒絕”是排名靠前的最深恐懼來源,它甚至比疼痛、孤獨、疾病都要靠前。
是我們都不夠堅強嗎?我不覺得。
經常是我們錯誤理解了“被拒絕”這件事。簡單的一個“不”,可能被理解為“你不夠好”、“太軟弱”、“笨”、“可笑”等負面評價。每次聽到這個字,都好像遭到了侮辱和否定。
今天的故事,來自一個“全職對抗拒絕”的人。為了走出對被拒絕的恐懼,他開始了“嘗試被拒絕的100天”計畫,比如向陌生人借100塊錢、邀請一個女孩出去吃飯、跟漢堡店要免費的“漢堡續杯”、一天之內找一份工作等等。
本來他希望通過反復被拒來麻木自己,這樣就不再害怕了。但最終他卻學會了如何正視被拒絕,如何有效減少恐懼,以及如何將“不”變成“是”。
被拒絕 100 次之後,我學會的事情
作者:蔣甲
整理、編輯:Cassie
6 歲,我第一次嚴重被拒絕。
那天老師給全班 40 個學生都帶來禮物,讓每個人說句話讚揚另一個學生,收到讚揚的可以選一份禮物,回到自己座位上。 沒有一個人表揚我,我哭得滿臉淚水。那次是我心裡永遠的痛,我死也不要再次經歷那種在眾目睽睽下被拒絕的事。
我夢想成為一個企業家。30歲那年我終於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孩子馬上就要出生,我卻把大部分的錢都投入了創業。終於有投資人感興趣時,我卻被投資人拒絕了。
從前,我不敢冒風險。現在,我敢於冒險了,卻以失敗告終。我一度懷疑自己、生自己的氣,覺得自己對不起妻子,覺得周圍一切都不好了。
為了繼續堅持下去,我決定先學習戰勝被拒絕的恐懼。我找到一個“拒絕療法”網站,類似遊戲,裡面寫道:你要有意不斷尋求被拒絕,直到自己對“不”這個詞變得麻木。就像練武之人不斷用拳擊打硬物,以降低對痛的敏感度。
我決定不僅要試試拒絕療法,還要重複一百次,將整個過程錄製下來。有很多人看了我的嘗試,給我發來郵件傾訴他們的苦惱:
@Mike:我一輩子都不太敢接近陌生人,並向他們提出最簡單的請求。有時候在麥當勞,我會讓孩子們替我去要番茄醬,因為想想這事就讓我難受。
@Regina:我是個演員。作為演員,我們遭到的拒絕遠比一般人要多。每次試鏡都像一次工作面試,我的最大恐懼就是怕得不到這次機會,或因為有更合適的人而被拒絕。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會因為需要提出很簡單的要求而緊張不已。總會把結局想得比實際發生的要嚴重得多。對方會沖我吼嗎?會譏諷我,說我傻嗎?或是把我從他們的圈子中踢出去嗎?
我腦海裡充滿了瘋狂可怕的結局,這種對拒絕的恐懼讓人害怕到不敢去行動,也讓人不敢真正地投入生活。
被拒絕也曾是我的詛咒、我的夢魔。它困擾了我一生,因為我曾經不敢面對它。後來我開始擁抱它,把它轉變為我人生中最大的禮物。
▼
第 1 天:問陌生人借100塊錢
開始計畫的第一天傍晚,我走進辦公室,看見桌子後坐著一個壯漢。 可能是保安吧。我突然想:問他借100塊錢怎麼樣?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後,我覺得脖子後面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保安對我說“不”幾乎是必然的。可他會怎樣說不呢?會對我爆粗口嗎?會笑話我嗎?會拔出警棍打我嗎?會以為我是個瘋子嗎?然後用手臂卡著我的頭,打電話給最近的精神病院,問有沒有走失一個男病人嗎?等等。
這些疑慮一下闖入我的腦海,並且每時每刻變得更加瘋狂。我決定趕在自己把自己嚇死之前,直接去問他。我舉著手機錄影向他走去,簡直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段路, 手心都是汗,心砰砰直跳。
“打擾一下,我可以問你借100塊錢嗎?”我的心怦怦直跳,像剛喝了五杯咖啡。
“不行。為什麼?”
“不可以?好吧。真不好意思,謝了!”
我說話磕磕絆絆,耳朵裡迴響著巨大的噪音,覺得非常尷尬,轉身就逃了,走到樓裡的一個角落冷靜下來。“天哪,這太傷人了!”我對自己說。
那天晚上我重看了一遍自己被拒絕的過程,我看到了自己有多害怕。我又看了看那個人, 他並沒有那麼可怕。看起來胖乎乎的,很可愛,他甚至還問我“為什麼”。事實上他給了我解釋的機會,我本來可以說很多,可以解釋,可以交涉。但恐懼把我變成了話都說不清楚的傻瓜。
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逃走了。我覺得,哇,這簡直就是我人生的縮影,每次遇到一點小小的拒絕,我撒腿就跑。
▼
第 2 天:向漢堡店要求免費續一個漢堡
第二天,我決定不管發生什麼,都不逃跑。 我到漢堡店點了個漢堡,還買了杯蘇打飲料,飲料機上貼著“免費續杯”。吃完午餐我走向收銀員,這次,我沒有給自己過多考慮時間,怕會把自己嚇壞。我說:
“你好,我能來一個漢堡續杯嗎?”
“什麼是漢堡續杯?”他非常疑惑。
“就像飲料續杯啊,只是換成漢堡。”
“不好意思,哥們兒,我們沒有漢堡續杯。”
我被拒絕了,但我沒逃跑,而是又問了一個問題,同時還忍著不笑場:
“你們可以給飲料續杯,怎麼就不可以續漢堡呢?”
“規矩就是這樣的。”收銀員說,這次是笑著說的。
我告訴他,如果有續漢堡服務的話,我會更喜歡這家店的。收銀員說他會跟經理彙報,以後說不定有,但今天實在沒辦法。我微笑著離開了。
這次,第一天那種緊張到死的感覺已經沒有了,我也沒有被羞辱感襲擊。我甚至還讓收銀員笑了起來。我意識到,提出問題的方式以及你在整個對話中的表現,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它可能不足以改變結果,卻能讓被拒絕的痛苦減輕許多。
▼
第 3 天:索要奧運五環形狀的甜甜圈
那年剛好是倫敦奧運會,我去了一家甜甜圈店。排隊時順便在腦子裡排練了幾個準備好的笑話,讓自己冷靜下來,自信些,禮貌些。
終於,排到我了。收銀員正好是領班,看起來四十多歲,紮成馬尾,戴著棒球帽。我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直視她的眼睛,說:“你能為我做一些長得像奧林匹克標誌的甜甜圈嗎? 就是把五個甜甜圈連起來……”
她歪歪頭,抬手摸了摸下巴,然後驚訝地喊了句:“哦!”按理說他們不可能答應的,但她居然開口問我“什麼時候要?”我完全沒預料到,就說15分鐘吧。
她居然拿出一張紙,把奧林匹克甜甜圈的樣子畫在紙上,記下顏色和排列,思考該怎麼製作。 15分鐘後, 她拿著一盒奧運五環甜甜圈出來了,五個連著的甜甜圈,每個“環”都按照五環的顏色上了糖霜。
我來這裡提出一個誇張的請求,想得到一個“不”,可現在我卻坐在這裡,被她出乎意料的肯定回答驚呆了。
我跟她說我太崇拜你了,我願意付她提出的任何價錢,但她再一次讓我震驚了:“沒事的,這個算我的。”我不知道如何感謝她,伸出手本打算跟她握手,但不知怎的,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我的被拒絕嘗試並沒有以被拒絕收尾。我根本就不需要講出那些笑話,解釋原因。換句話說,我不必做任何事,只需鼓起提出問題的勇氣,就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驅車回家時,我不禁覺得整個世界都比我從前想像得要美好許多,人們也要善良許多。
▼
第 27 天:向陌生人乞討
最難的被拒絕經歷,都是發生在公開場合中的,被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甚至更多人同時拒絕,比如在街頭舉起牌子向陌生人乞討。
我找了一處繁忙的分叉路口,在那裡,我看到了一個乞討者每天都會看到的景象,車快速駛過,有時停下等綠燈,車裡的司機透過車窗看我,很快做出判斷,之後,他們通常會低下頭,避免與我的目光接觸。這是被一群人沉默地拒絕,與我小學時被拒的經歷像極了。
一開始,我的牌子上寫著“所有錢都會捐給慈善機構!謝謝。” 15 分鐘過去,我面前開過了 48 輛車,沒有一個人搖下車窗跟我交談。
我把牌子改寫成:“所有錢都捐給向窮人發食物的慈善機構!謝謝。”這立刻就有了成效。15分鐘,有43名司機看到了我的新牌子,有兩個人捐款,一個人給了7塊錢,一個人給了2塊錢,還說了句“祝福你”。
第三次。牌子改成:“錢不是給我的!所有錢都捐給向窮人發食物的慈善機構!謝謝。”這次,有兩個司機給了我一把硬幣。一個女人沒停車,直接塞給我一些錢。一個司機建議我不要豎著舉牌子,要橫著舉,那樣人們能看得更清楚些。
在商業上,利用消費者回饋來迅速打造、調整產品,是行業標準手段。承受被拒絕時也一樣。但被拒絕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期望和情緒所蒙蔽,忘記利用對方的回饋。
比如,用同一份簡歷申請了一百次,每次都沒收到面試通知,此時,不要馬上覺得自己不勝任工作,而是試著提高簡歷品質,或者調整期望值,寫一份新的求職信,或利用其他管道再次嘗試,看看得到面試的概率有沒有提升。
▼
第 34 天:一天之內找一份工作
很多人來信講他們找工作時遇到的挫折和對被拒絕的恐懼,於是我決定,進行一次與找工作相關的被拒絕體驗。那時我已經很多年沒找過工作了。
我沒有走平常的路子——溝通-申請-面試,而是拿著我的簡歷,直接隨便走進一棟寫字樓,要求在那裡工作一天。前兩次,我很快就被一臉嚴肅的辦公室經理拒絕了。其中一個還說教我,不該直接走進辦公室,要走正式的申請流程。我沒被唬住,進了第三棟寫字樓。
當你沒有了對拒絕的恐懼,感覺沒什麼可輸掉的東西時,會發生很美妙的事。
這次迎接我的經理臉上掛著微笑,她沒有把我趕出去。相反,她很想聽我詳細講述為何要這樣找工作。我說我是個企業家,已經很久沒找過工作了,想看看直接走進辦公室行不行。
我盡自己所能讓她相信我能成為一個好職員,不管她給我提供什麼職位,網路行銷還是體力勞動,我都會盡力做好。最後,我請求她雇我做一天她的私人助理。稍作考慮後,她暫時“同意”了,說還得跟上司商量,才能做正式決定。
幾天後,她給我發了一份在她公司做一天辦公室經理助理的“錄用通知”,這一天的工作內容包括幫她完成她的日常工作,如迎接來訪者、解決辦公室和員工的後勤問題、訂午餐等。
很多人,也包括我本人,都可能在遭遇幾次拒絕之後失去信心。每一次開口提出自己的需求,會覺得整個宇宙都在對自己進行一致的判斷。但事實並非如此,所謂“宇宙”是由多樣化的人組成的,他們都有著多樣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個性、動機、背景,他們對於同一請求的回應反映出的更多是他們本人的特質,而非請求本身。
不同的人對同一請求的反應大相徑庭,這與我毫無關係。我在三個不同的辦公室裡,向三個不同的人提議。他們的回應折射著他們自身的態度、好奇程度,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而這些因素在每個人身上差異極大。
拒絕不是一個“真理”,只是個觀點。他人只是考慮我的請求,給我回饋他們的觀點。我要是把每個觀點都當成正確的評價來看,那我不僅會不斷地改主意,恐怕還會被逼瘋。
▼
第 61 天:在別人家院子裡種一株花
有次一個人建議我再去敲陌生人的家門,在別人家院子裡種一株花。
我買了一株可以立即種植的桃色紅雙喜,挑了一棟房子敲門。一個白髮男人開了門。他可能以為我是推銷員,我說我不要錢,他淡淡一笑,還是拒絕了。
他正要關上門,我說:“沒關係,但我可否問一句,為什麼不行呢?”他說:“我有一隻狗,它會把後院所有東西都刨出來。我不想浪費你的花。如果你想種花,可以問問街對面的鄰居,她超愛花的。”
我照做了,敲開對面的門。她看到我可開心了,一個半小時後,我的花就種在了她的院子裡。“我特別愛桃色的月季。”她笑道,她是真心為院子裡多了一株花而高興。
如果我在被拒後直接離開,我可能會想,也許那個人不相信我,因為我的要求很瘋狂,可能因為我穿得不好,看上去不怎麼樣。結果都不是,僅僅因為我提供的不是他想要的。
過去,我總是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被拒的痛苦化解到最小,儘快挨過去,就好比撕創可貼時,一下子撕掉比慢慢撕要讓人好受得多。大部分情況下,我會逃跑,聽到“不”,就馬上結束談話。
事實上,不逃跑會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說再見前先問“為什麼”,可以打消我對被拒絕原因的所有疑慮和幻想。
▼
第 79 天:在下午買早餐薄餅三明治
我向一個麥當勞員工提出點一份早餐三明治時,已經下午兩點了。我馬上就被拒絕了。我問為什麼,她說已經清洗了做雞蛋和香腸用的機器。於是我轉變了戰略。
“那你們有什麼跟它類似的嗎?”她說可以幫我做一個“素”早餐薄餅,就是加乳酪的蜂蜜烤薄餅。我接受了。
這是一位粉絲給我提的“不可能挑戰”,我完成了。沒有雞蛋和香腸,並不是那麼好吃,但我還是全部吃掉了。
“如果這個做不到,那能不能做到別的呢?”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這樣詢問之後,我才逐漸明白,每一個“不”都被很多潛在的“是”包圍著,它的周圍隱藏著巨大的空間,可以讓我發揮。
你面試一份工作時被拒,可以選擇逃走,也可以選擇留下來問對方可否根據你的資質推薦適合你的其他職位。你推銷產品時被拒,可以問對方是否可以將你引薦給其他部門或客戶。留一條退路,打開思維,總能幫你免於被拒絕所擊潰。
▼
第 N 天:給理髮師理髮
我計畫走進一家理髮店,問理髮師願不願意讓我剪她的頭髮,好讓她單調乏味的一天有點意思。我找到一位女理髮師,禮貌地交談了一會兒後,提出了我的請求:
“我可以給你理髮嗎?”
“你想給我理髮?”她覺得有點搞笑。
“是啊,我敢肯定你已經給幾千個人理過發了,肯定覺得工作很無聊,想知道被理髮是什麼感覺吧,我可以給你理髮,保證理得好……”
我當時覺得自己的理由很棒、很慷慨。可這位理髮師沒等我說完,她就皺起了眉:“什麼叫我肯定覺得工作無聊?!我愛我的工作!”
正在剪頭髮的顧客感到了理髮師的不悅,也開始罵我,說我打擾她工作。我試圖解釋,我只是想幫她放鬆一下,做些有趣的事,而且我只想把她的一縷頭髮剪齊。但已經遲了,不管我說什麼,都無法將談話的氣氛從敵對變為合作。
最終,我道歉後離開了。我心情很不好,我也為那位理髮師感到抱歉,她原本開心的一天就這樣被這段經歷給毀了,只是因為我說錯了話。
我並不真正瞭解她的興趣和需求,相反,我一時的猜測後來被證實是大錯特錯的。她熱愛自己的工作,我卻說她肯定無聊,需要我幫忙放鬆,這在她眼裡,是一種侮辱。即使她想要放鬆,讓陌生人給她理髮可能是最不放鬆的事了,給她唱首歌或是幫她打掃工作臺,可能都要好得多。
我意識到自己根本就沒有考慮他人的需求。我對這次拒絕嘗試的設想是以她為中心,結果卻沒想出任何對她有好處的事,我只是在滿足自己對瘋狂請求的欲望。
……
十年裡,“拒絕”阻止了我追求夢想,甚至還阻止我去跟其他害怕被拒絕、害怕他人眼光的人交談。但現在,我感覺自己已經把它逼到了角落裡。
對拒絕的恐懼根本不是什麼罕見疾病,它是一種正常的人類狀態。但這種恐懼,甚至讓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被別人拒絕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結果,他們那些令人心動的雄心壯志沒有實現,工作機會一再錯過,愛情也從未開花結果。
最糟糕的是,那些永遠停留在腦海中的“如果……我將會怎麼樣”通常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遺憾,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提出請求,或是根本沒有嘗試。如果一個人不再害怕了,可能會怎樣呢?
我想,他一定會想出無數激動人心的、有意思的甚至有可能改變一生的點子,並實現它。
>>>>
Tips:如何面對被拒絕
1. 拒絕是一個觀點,決不應該被當作普遍的真理和對一個人的終極判斷。
2. 拒絕是有限度的,找到正確的方法,可以將“不”最終會轉化成“是”。
3. 被拒絕後不要逃跑,要問“為什麼”。這是解決問題的機會。
4. 嘗試調整策略,換一個更易接受的要求。
5. 避免爭吵,它可能把潛在的合作夥伴變成敵人。
6. 抓住機會為自己解釋。
7. 正視對方的疑慮,消除疑慮可以帶來機會。
8. 不要把重點放在“被傷害”上,它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好。
9. 有時候,人生中最殘忍的拒絕,也意味著新的使命、新的開始。
蔣甲,著有《沒有永遠的拒絕,你只是暫時不被接受》(天地出版社)
晚禱時刻:
前幾天,我和我的同事準備創立一個“被拒絕者俱樂部”。這個點子來源於巴黎的一群被出版社退稿的作家,被拒絕後無處療傷,他們成立了退稿受害者俱樂部,“每個月都會選一個走黴運的日子聚會,排解憂傷,惺惺相惜”。俱樂部成員包括小仲馬、左拉等牛人。
其中有個作家曾把六個月裡收到的所有退稿信當成“壁紙”,貼滿牆面;當成桌布、杯墊、做成燈罩;或者貼在冰箱上,讓人看到就不想吃東西(可能有助減肥)等。他甚至在退稿信背面寫邀請函,召開“退稿慶祝會”。
我也想試著建立一個“被拒絕者俱樂部”,你可以在留言裡寫下你被拒絕的故事(如果有相關的“物證”或“被拒絕紀念品”照片,可以在後臺發給我)。
或者嘗試去做一件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一直沒做的事,然後留言告訴我結果和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