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一直是臺灣女藝人中的佼佼者,美好的詞彙用在她的身上永遠不嫌過分。這裡需要適當更正一下,是曾經的她。如今爆肥,每次被媒體問到變胖的話題都要發飆。
肥胖對愛美的女性來說,就是心中一個不能言說的痛。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孫嘉表示,肥胖毀的不僅僅是外形,更是人體內在。因為超重肥胖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腦血管硬化、睡眠障礙(呼吸暫停)、多囊卵巢綜合征、關節炎等。
而現今世界胖子有多少呢,根據發表在《柳葉刀》上來自186個國家的資料分析,2015年全球約18%的男性和21%的女性為肥胖患者,超過6%的男性和9%的女性為重度肥胖患者(≥35kg/m2)。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疾病狀況報告》指出,≥18歲人群中,超重比例為30.1%,肥胖比例為11.9%。6-17歲人群中超重比例為9.6%,肥胖比例為6.4%。
其實,不少女性是從懷孕、分娩之後開始發福,這與孕期的營養教育欠缺有關,不少人覺得自己多吃一點,生出來的孩子胖一點,就更健康。殊不知,孩子胖了,媽媽也會胖,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再也回不到孕前的體重了。
孫嘉說,在懷孕期間,不少准媽媽就是暴飲暴食,導致體重暴增。
其實整個孕期孕婦體重增加25斤較為合適。在孕後期,准媽媽食欲好,此時可以在一天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六頓,少食多餐。比如7點吃早餐,在接下來10點、12點、15點、18點、22點進食,這樣把三個進餐點改為六個進餐點,均勻進食,血糖變化就不會太大。這樣做不僅能夠減少孕婦妊娠期合併糖尿病的概率,也不會讓孕婦感覺饑餓,減少低血糖發生。
如果進食多,又很少做運動,那麼產後變胖是無法避免的。有的是腹部大,有的是全身肥。孫嘉指出,如果產後一年後還沒有恢復到孕前體重,那麼就會有6成機會發展為肥胖。
產婦關心的熱點問題
問1:生完孩子後肚子變大怎麼減肥啊?
答:這是腹型肥胖。另外,產後體重增加會升高代謝性疾病風險,研究表明,產後一年內體重持續增加的女性,比產後3個月體重下降且持續一年的女性,在舒張壓、胰島素抵抗以及血脂方面的情形更差。產後體重未回到孕前水準,將可能發展為肥胖。
一項隨訪長達15年的研究顯示,如果產後1年還沒有恢復到孕前體重水準,那麼將有超過60%的機會發展為肥胖。研究認為,產後用至少 6 個月的時間恢復到孕前水準還是比較合適的。這裡,所謂的恢復到孕前水準,指的是體重差距在 3 斤以內就可以了。美國醫學研究所給的建議是每週減少 1 斤還是比較安全的。產後女性進行醫學體重管理安全有效。
問2:都說好女不過百嗎?為啥同樣100+的體重,別人看起來有型,我就看起來臃腫呢?其實我的體重也沒有很重啊。
答:一樣重的脂肪和肌肉體積對比,脂肪的顯著大很多,這就是體重相同,身材不同的原因了。所以,在減肥過程中,只有瞭解自身的脂肪比例,才能針對性減重。有的人光出汗,不補水,體重減少了,以為就是減掉了肥,其實只是脫了水。也有的人體重正常,但是體脂率超標,這種情況同樣需要進行體重管理,減體脂。
問3:我也是多次減肥的人了,可就是反反復複的,反彈很嚴重,折騰得我都對減肥失去信心了,那進行醫學體重管理瘦下來後,會不會也反彈呢?
答:醫學體重管理是採用長期生活方式干預的方式進行減重的,首先我們來看Look AHEAD研究。這是一項隨訪超過10年,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有5145例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參加,隨機分為生活方式干預組和對照組。
結果發現生活干預組的方案:控制總熱量、營養代餐、體育鍛煉,結合醫生用藥指導。干預組中減重超過10%的887名患者中,在干預結束後的四年後,超過九成患者的體重仍比減重前低,超過七成患者的體重仍保持較基線體重下降5%的水準,充分說明生活方式干預治療是長期有效的。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