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也是位有10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最近剛入手了一輛豐田皇冠。鑒於自己多年“資深”經驗,這幾天可是連高速都不敢上,磨合期呢!
放10年前,新車不磨合,會被一堆人恥笑你不懂車。
今天,還提新車磨合,又會有一堆人恥笑你OUT了。
那現在新車到手,到底還需不需要磨合呢?
坊間廣為流傳各種磨合攻略:新車在頭3000~5000公里以內,時速須低於80公里啊,油門要低於70%啊,不能跑高速啊,熱車5分鐘啊……放在10年前,這些攻略不能說不對;但到今天再去問一些汽車廠家技術人員,大多回答是:No。
汽車工藝更精密,磨合影響不大
1、磨合跟汽車加工工藝息息相關。受工藝所限,以前的汽車每個運轉部件,生產過程中存在幾何偏差;組裝後有些部件直接接觸,潤滑油難以進入摩擦表面從而造成磨損。而磨合,可以使機件充分接觸、摩擦、適應、定型,從而調整提升汽車個部件適應環境的能力,並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
而現代機械加工工藝大為進步,發動機氣缸內的珩磨技術已經可以把缸壁打磨得極為順滑,甚至出現了鐳射珩這樣的高級工藝,出廠時的發動機狀態已經妥妥的。
2、潤滑油技術突飛猛進,現在的機油和變速箱油對金屬部件的潤滑和保護,效果甩以前幾條街。
所以技術控們都說“不需要磨合”一定程度上靠譜。不過如果你的車子是準備開到報廢為止,那不妨認真拜讀車子的《用戶手冊》,龜毛一點,汽車壽命長一點。
糾結磨合,聽《用戶手冊》的就夠了
對於車主們來說,該被奉為聖經的《用戶手冊》,比網上各種似是而非的山寨料靠譜得多。豐田皇冠的用戶手冊關於“磨合”是醬紫的:
豐田皇冠用戶手冊
其實大多數汽車的《用戶手冊》還是有“磨合”這個概念的。尤其是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大眾、寶馬、奧迪等德國車的用戶手冊還是有很詳細的指引,主要集中在發動機、輪胎、刹車幾個方面。
1、發動機
發動機的磨合大約1500~2000公里,期間注意不要全油門開車;(全油門啥的,猛然踩到底的人也不是那麼多的)
發動機轉速不超過最高轉速的2/3;(開到5000、6000轉的,貌似這樣的牛人也沒幾個,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司機)
不要牽引掛車行駛。(很明顯是歐美版照搬,小編在國內就沒見過這麼幹的)
2、輪胎
500~600公里以內,新輪胎的抓地力沒達到最佳狀態,制動效果有所降低,要謹慎駕駛
3、刹車片
200~400公里之內,新刹車片的摩擦力沒達到理想狀態,制動效果會打折扣。
其中寶馬的磨合公里數偏長些,而且建議最高時速不超過160公里。(呵呵,我大天朝路面開不了這麼高速)
相比之下,福特、別克等美國車及日本車就比較呵呵了,基本都是三言兩語敷衍了事,甚至豐田、本田個別車型壓根就沒提“磨合”這回事兒。諸如提幾句:前幾次駕駛切勿無故進行緊急制動,避免極高速行駛、油耗會偏高、輪胎感受不同等等,無關痛癢。
車子抗造,磨磨更安全
總的來說,現在的新車對於“磨合”確實沒有多嚴苛的要求,駕駛新車也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戰戰兢兢,平常心即可。也就是說:
頭1000~2000公里開車適當注意,別開太猛就行;
更需要重視的是首保時間,尤其一些廠家會在新車機油中添加磨損成分,作用無可替代;
再來就是不要因為新車就大補,神馬添加劑啊、提前換高標機油啊都是多餘,按照說明書來就已經很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