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未來我們真的能住進3D列印的摩天大樓嗎

未來將住在哪?

有答案是,住在長達 1219 米、被掰彎得像半截別針,還細得不行的摩天大樓裡,電梯在這都能“彎”著過。

還有把腦洞開到地球外,說要建座“天空之樓”,它從天而降,懸浮半空。這裡每層樓都有大小形狀各異的窗戶,太陽作電源,雨水、雲層水汽都能直接飲用。

但你能想像住在如自動販售機般的摩天大樓嗎?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的學生 Haseef Rafiei ,就開了這樣的腦洞。他設計了名為 Pod Vending Machine 的概念摩天大樓:大樓外框架是固定的,樓裡是各式各樣 3D 列印的模組化房子,模樣類似膠囊艙,價格往往都能支付得起。

可以任意選擇你想要的膠囊類型,或居住用,或商用,甚至兩者兼顧。

基於此,還能為屋內配備如廚房,浴室、會議室等基礎設施。就像是自動販售機,你能選擇賣水、賣飲料還是便當,裝機內容物都可控。

屋內要如何擺放,皆由你說了算。

想要更大的空間也無壓力,臨艙間都能連接起來。

安全問題也不用太擔心,軟體將為你計算有關結構安全性等問題,然後決定最後你房間的位置,視角,當然還有要掏多少錢。

一切都訂好後,訂單會傳至建築物上方的巨型 3D 印表機,印表機負責生產這些定制化的膠囊艙。

當列印完成時,移動式起重機和機械臂會把膠囊艙安放至相應的位置。理想情況下,下訂單到安裝完成,全程需 24 小時。

然後,你就能去自家看看了。

要說這個自動售貨機摩天大樓,還挺有意思的。這種建築風格明顯受到 60 年代日本新陳代謝派建築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城市和建築並非靜止,而是有如生物般進行新陳代謝,過程是動態的。

如日本著名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設計的 Nakagin Capsule Tower 是這類風格的代表。

它們的誕生深受大城市愈發擁堵、人口逐漸膨脹、租金昂貴等因素影響,如何用更狹窄的空間,承載最多的人群,是時代向建築師們提出的命題。

自動售貨機摩天大樓的實質也是裝置可變動,除了自訂房屋外,未使用的時空膠囊艙會被拆卸,或存儲等待重新使用,摩天大樓內猶如生物界般自行代謝迴圈。

這與孕育新陳代謝派的日本很合拍,Rafiei 也想率先將自動販售機摩天大樓落地日本。何況日本自動販售機實在太常見,約每 25 人使用一台,Rafiei 因此認為自動販售機的擴散不可避免。

但實際上自動販售機式的建築是否可行?

最關鍵的考量還是安全。就 3D 技術自身而言,這種增料方式強度和緻密度目前並不能媲美傳統模制法和 CNC 加工,用於建造摩天大樓的時空膠囊艙究竟有多結實,恐怕誰都無法拍胸脯保證。

成本也不容忽視。3D 列印設備昂貴,更何況自動販售機摩天大樓的情況決定,機器需長期運轉,單體機的維護成本居高不下,規模化生產成本過高。這會導致住得起的人仍為極少數,相應艙與艙的連接也會很少,又該如何繼續在這座大樓內生活呢?

波士頓 Stantec 的首席城市集團負責人 David Dixon 同樣認為,成本掣肘了自動販售機摩天大樓落地。但如果是作為住房解決方案,他提出開發商可與政府達成合作。他以波士頓的 One Charlestown 為例,政府提供土地資源來抵扣三分之一住房費用,如此便能為低收入人群提供較便宜的公住房。

另外以工程角度看,紐約著名工程和設計諮詢公司 Arup 負責人 David Farnsworth 指出,自動販售機摩天大樓的結構可行,只要設計開發能確保符合要求規範。

儘管他認為,若能足夠大規模的重複,這種大廈商業上具備可行性,但他也同意 Dixon 的說法,由於相關重大工程和原型開發成本,專案初始財務狀況不會很好。

誠然,若哪天自動售貨機摩天大樓落地,首個 3D 列印出的時空膠囊艙肯定售價昂貴。但理論上來說,這種“腦洞”確實大幅提升了大樓的使用效能。

想想看,未來在世界任意地方就能定制這樣的時空膠囊艙,想要多大、加些什麼設備全由你說了算,用來出租、出售、居住、辦公,做什麼都可以。隨意調整空間也僅需 24 小時(未來速度肯定會更快)。

也許,這種自動販售機摩天大樓還離我們真不遠。

文/夜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