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路由器自以為萬能了? 群暉NAS表示相比我還差幾個次元

作為家用網路的中樞和互聯網入口,路由器家家戶戶必備,現今幾乎絕大多數路由器又多帶上了USB存儲擴展功能,很多人圖方便,插上U盤或移動硬碟讓路由器還能搖身一變成為網路存儲;而另一邊則是根正苗紅的NAS網路存放裝置,它們並不像路由器那樣普適,但術業有專攻,在存儲這一細分功能上,它和路由器對陣,究竟誰能勝出?

設置簡單易懂 彈指分享輕鬆

自路由器開始代入存儲掛載能力之後,它們很自然地開始提供自身所掛載存儲的網路分享功能,久而久之,這個“網盤”功能開始成為所有路由器的必備功能。儘管不少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些發現了該功能的人,則會物盡其用減免移動硬碟插拔的煩惱。

路由器在啟用這一功能上易用程度繁簡不一。如果是支援Samba服務的路由器,那其實算簡單的,使用者需要獲得訪問路由器管理介面的位址,在網頁流覽器裡打開它登錄,然後定位到Samba設置的選項上,啟用網上鄰居共用並加入正確的工作組,完成後就能使用Windows文件資源管理器裡訪問到路由器的USB存儲。而更多的路由器則是使用FTP服務來實現這種共用功能,在電腦上的訪問更加麻煩,相比前面的那種CIFS方式更缺乏直觀性。

另一邊,NAS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部為網路存儲而生的設備,所有的功能都圍繞著“存儲”這一核心進行。在如何實現網路存儲共用這一點上,NAS通常相當直截了當——以群暉NAS為例,通過網頁流覽器進入其作業系統DSM介面之後,只需要點開主螢幕上的控制台,並打開“共用資料夾”,創建一個新資料夾並指定存取權限,接下來就可以在Windows的檔資源管理器裡,通過網路主機,或是映射網路磁碟來訪問NAS。通過群暉研發的外網訪問QuickConnect功能,在移動設備上即可隨時隨地連接NAS,輕鬆打造個人私有雲。

在這裡,NAS只用簡單兩三步就能設定一個公用網絡共用資料夾,路由器則不一定能保證統一的便捷體驗,所以本輪比試NAS小勝。

USB 3.0對上SATA RAID 乙太網成瓶頸

現今主流路由器上掛載USB存儲,最高傳輸標準是一致的USB 3.0,這一標準的理論傳輸速率為5Gbps,已遠超千兆乙太網的傳送速率,就是還比較依賴掛載介質本身的讀寫能力,以及路由器晶片的處理能力。

雖說當下USB 3.0移動硬碟傳輸速率已經普遍超過100MB/s,撐滿千兆乙太網當然不是問題,不過如果路由器主晶片的運算速度和記憶體配備不夠的話,在其他應用吞吐和請求繁重的時候,路由器就可能會顧及不了掛載設備的資料分享,從而影響傳送速率。

而現在的NAS則一般都會配備強勁的雙核甚至是四核CPU,也會輔以容量充足的記憶體,這樣的硬體設定對簡單的網路資料吞吐來說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根本不會緊著存取的需求。

此外,越來越多的NAS也開始搭載雙千兆乙太網介面,提供鏈路聚合突破千兆乙太網傳輸瓶頸的可能;而隨著固態存儲的普及,NAS逐漸開始對PCIe SSD或擴展卡提供支援,加上多盤位NAS的RAID特性,也可有效提高機內的存儲性能,讓傳送速率能輕鬆跨過200MB/s的大關。

所以在性能這一回合,NAS再次以小優勢勝過路由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