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戶外新聞炸了鍋,鼇太穿越事件驚動了各方部門,鬧得沸沸揚揚。據悉最新消息,在三支驢友隊伍中已有20多名戶外驢友與外界失聯,更有2人已確認遇難,跟部門的搜救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
本來是數位驢友聚集一起挑戰自我,勇敢無畏,塑造頑強的毅力的勵志事件,可演繹成了悲慘驚惶的結局,確實值得我們大家深思。問題是出到了哪裡?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探險驢友自身都具有豐富的戶外登山經驗,其中包括來自義烏等南方驢友團更是參加過全國一系列大規模的戶外探險活動,可謂身經百戰。但不排除憑藉自己有多年戶外的優越條件,在行進過程中不聽指揮,拋開大團隊,小群體零散獨自前行造成意外的因素。
鼇太路線本就是一條艱險十足的戶外線路,是縱貫秦嶺鼇山與太白山之間的主要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地段。完成穿越需要80多公里的路程。有“行走在中華龍脊”上探險之稱。
這條路線素來以恐懼而聞名,穿越過程中不僅由於高海拔,有高反危險,還有失溫與滑墜的風險。其中寒冷失溫最為致命,山裡的氣候複雜多變,日夜溫差較大,夏季夜晚溫度會驟降到零下,同時經常會出現冰雹,風雪交加的惡劣環境。
而被發現的兩名遇難者均是以失溫而致死,可以想像當時的天氣環境是有多麼糟糕。而一旦颳風下雨, 或者冰雹寒雪來襲,山上的道路臺階會十分光滑,尤其路過較為崎嶇的林中山路時,滑墜的風險的風險是很高的。
其實這種悲情的事件發生,既有客觀的自然原因,也有一定的主觀人為原因。客觀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可以在主觀方面不斷強化自身戶外探險只是經驗,以及處理急難險重問題能力,為戶外活動增添安全砝碼。
不過話說回來,像鼇太路線這種複雜艱險,未知突發情況多變的地方,可不是一般戶外驢友能夠征服的。戶外徒步與探險,需要的還是謹慎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