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的播出,主角秦昭襄王嬴稷的生平逐漸成為劇迷熱議的焦點。這位享年74歲、在位超過半個世紀的秦王,和我們熟悉的很多戰國時代的歷史人物都有交集。我們在小學課本裡學過的很多成語典故也或多或少跟他有關係,可以說,這位男同學就是語文課本裡的終極大BOSS,更是貢獻了小半本成語詞典呢。
價值連城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史記中這樣講:“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秦昭王居然說要用十五城換和氏璧,價值連城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趙國派出了著名的外交家藺相如,其有勇有謀,而他怎樣面斥秦昭王,怎樣私下裡派人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已是婦孺皆知的了。
後來秦昭王與趙惠文王會于澠池的時候,藺相如再次臨危不懼,以同歸於盡相逼,讓秦王為趙王擊缶,使秦王羞辱趙王的小把戲沒能得逞,保全了趙國和趙王的顏面。完璧歸趙的功勞使得藺相如做到了上大夫,澠池之會後,藺相如自然又升了職,被拜為上卿。
藺相如的故事裡怎麼能少了廉頗?廉頗是因軍功而拜為上卿,本來就看不起出身宦官門客的藺相如,現在藺相如只靠一張嘴,級別居然可以跟他平起平坐。後來老將軍得知藺相如為了趙國政局穩定和諧,不跟自己一般見識,遂即醒悟,光著膀子、背著荊條來給藺相如賠罪,二人結為刎頸之交。
雞鳴狗盜
扶老攜幼
狡兔三窟
高枕無憂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是秦昭王認識的人中貢獻成語故事最多的人之一。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王慕名想讓他做相國,但是秦王手下的人又勸諫說,一個齊國的貴戚怎麼會真心替秦國做事,不如把孟嘗君殺了,以免後患無窮。
孟嘗君一門客善鑽狗洞,他把孟嘗君已經進獻給秦昭王的狐白裘偷回來,轉獻給秦昭王寵姬,讓她在秦王面前說好話。孟嘗君一行得以找到機會逃跑,但很快被秦昭王發現並派人追捕。逃到函谷關時天色未亮,而城門只在雞鳴天亮後才開,孟嘗君另一食客裝雞叫騙開城門,他們才得以逃脫險境。
孟嘗君的門客可不止雞鳴狗盜,還有一位門客馮諼,本來是替孟嘗君在封地收債的,結果他非但沒有收回應收帳目,反而燒了那些契據。孟嘗君被齊王罷相後返回封地,結果半道上,感念孟嘗君免除債務的封地居民扶老攜幼歡迎他的到來,這時他才明白,門客馮諼用錢財替他收買了民心。
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 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 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於是他到魏國去宣揚孟嘗君的才幹,魏王慕名便派人送厚禮請孟嘗君為相;後來,齊王得知魏國要挖牆腳,也派人請孟嘗君回去複相位。馮諼又建議孟嘗君在封地索取先王祭器,並設立宗廟,原本處於齊楚邊界的孟嘗君封地是齊王不願花心思的三不管地帶,現在礙于先王宗廟,在楚國攻擊這個地方的時候,齊王就不能再袖手旁觀了。此時馮諼對孟嘗君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民不聊生
九死不悔
根據戰國策記載,楚頃襄王二十年時的楚國,還是不可挽回地淪落到了“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的地步,民不聊生這個詞語就是源於這句話。
頃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下了楚國郢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大詩人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於是投江殉國,“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秦昭王的黑歷史,繼任用白起斬首約一百萬別國士卒,又一次被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間接逼死大詩人屈原。
這麼說吧,我們印象中殘暴無恥的“秦王”幾乎都是他,而不是更為有名的嬴政 ,不知道嬴政同學為自己的太爺爺背了多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