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主刀動手術、人工AI診斷眼病準確率達9成……近期醫療界的高新技術可謂層出不窮,而近日小編又一次被一項醫療“黑科技”給震驚了:近日某手機廠家聲稱,其裸眼3D技術成功“糾正”了一位7歲孩子的假性近視!
裸眼3D糾正假性近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編抱著“打破沙煲問到底”的態度求證發現,這種說法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
而根據文章中說法,其“解釋”所謂裸眼3D糾正假性近視的機理在於:“利用了3D場景的變化,誘導人的眼部肌肉不斷來回張弛,訓練近視眼患者的眼部肌肉運動,同時增加了視覺焦距調節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晶狀體調節功能和視網膜成像清晰程度,還可減輕長時間看近處事物而導致的睫狀肌痙攣,幫助晶狀體逐漸恢復到原位,可以解除去除近視的假性成分,降低近視眼的近視程度。”
看起來有一堆不認識的學術名詞,好有道理的樣子啊~看看,當初沒有好好學生物,看到這種文章就信以為真了吧,是不是還打算給孩子買一部?來來,咱們一起撥開虛偽的假面,一起奔向幸福的真相~
1、裸眼3D的原理
所謂“裸眼3D”就是通過狹縫式液晶光柵、柱狀透鏡或方向式背光等技術,將視頻終端(即電腦、手機)等的圖像進行3D處理,以將這些終端呈現的圖像無限接近肉眼所見的真實圖像。
2、什麼叫做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顧名思義假性近視實質上不是近視,可能是正視,也可能是輕度遠視,但臨床上,表現如近視那樣。實質上是一種調節功能痙攣的一種功能狀態。眼睛看近的時候,必須要調節,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愈近,需要的調節也愈大。
3、為什麼會假性近視?
所謂假性近視本質為視疲勞,而引起視疲勞的重要原因是眼球中一個叫“睫狀肌”的肌肉痙攣所致,而導致睫狀肌痙攣的原因則是和長期近看書籍或過多使用電腦、手機等終端有關。
4、眼睛成像的原理
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圖像都是由光線彙聚而成,一般人正常距離看物體的時候,物體會以平行光線的形式,通過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最終彙集到視網膜上,視網膜會將這些光線通過視神經傳導到人的腦部,最終形成相應的圖像。
當人近看書籍或使用手機、電腦等終端時,物體呈現的則是發散光線,這些發散光線不能彙聚在視網膜上,因此大腦中樞神經感受不到清晰的物象。
這時候人為了看到清晰圖像,大腦就會發出指令,通過神經衝動傳到眼部,“指揮”睫狀肌開始“調節”,人眼中的晶狀體與睫狀肌之間是由懸韌帶相連接,睫狀肌在接收到大腦的指令後開始收緊,而與之相連的懸韌帶鬆弛,眼球晶狀體就會呈現一種凸出的狀態增強取光能力,將發散光線彙集在晶狀體上從而看清近處物體。“從直觀感受來說,就像我們拿相機對近處物體進行對焦一樣。”
作為一個肌肉組織,睫狀肌是不能長時間保持收緊狀態,假如近看物體時間太長且過度用眼時,睫狀肌有可能會在長期收緊狀態下發生痙攣(即我們俗稱的“抽筋”),一時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這時候人再以正常距離看東西時,由於晶狀體凸出,使得平行光線提前彙聚而不能到達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物象,看東西變得模糊,這時候就有可能引起視疲勞,導致假性近視發生。
是不是又想起來被生物支配的恐懼:小編簡單一句話概括給你們,如果把眼睛看到東西比作拍照聚焦的話,假性近視就是因為不停的拍近處的微距照片,想要拍全景時,發現聚焦不那麼好用了。
5、裸眼3D“糾正”假性近視?
每個人眼部屈光度、用眼疲勞的時間、對螢幕亮度的感光反應以及使用終端的習慣都不一樣,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化,現有技術暫時無法做到個性化訂制,因此“緩解假性近視”一說是較缺乏依據的。
近視的原理更多是因為視覺疲勞。所以除非放下閉上眼睛,否則在用眼的情況下,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近視。甚至也可能會增加一些額外未知的導致假性近視,例如有些人在看裸眼3D久了會出現頭暈的現象,這實際上也是視疲勞的信號。
6、如何緩解假性近視?
雖然裸眼3D就改善假性近視方面目前未有明確定論。但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出現假性近視,難免會“病急亂投醫”。但是,假性近視是由於睫狀肌出現痙攣(眼部組織),因此一般不需要太多治療,只要眼睛有足夠長的時間休息或使用睫狀肌鬆弛的藥物就可糾正(不是藥店裡常見的眼藥水)。
關鍵字:眼睛足夠的休息,去醫院買正規的緩解睫狀肌鬆弛的藥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最好的治療假性近視的方法就是緩解眼睛疲勞,而緩解眼睛疲勞的最好方式就是讓眼睛休息。比如,看書40到45分鐘時,讓眼睛以望遠或閉眼的形式休息10分鐘左右,同時少用電腦手機等視頻終端,另外也可以加強戶外活動等。
7、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的區別?
近視與假性近視雖然都表現為看東西模糊,但在機理上,近視發生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眼軸變長所致,而假性近視原因是睫狀肌痙攣(重要事情再說一遍),而眼軸是沒有變長。如果家長不知道孩子是近視還是假性近視,建議去醫院做一次醫學驗光即可分辨。
想瞭解更多有趣的乾貨知識和實用小技巧,快來關注@36氪品質生活 吧 ~
文/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