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不少人對雞蛋的存放和食用存在誤區,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 存雞蛋可有技巧
1、保存雞蛋不可橫放保存。如果把新鮮雞蛋橫放,蛋黃就會上浮,靠近蛋殼,變成粘殼蛋。所以雞蛋不宜橫放保存。應該這麼豎著放:
2、雞蛋忌與揮發性物質同裝運,例如:蔥、薑、辣椒等揮發性物質的強烈氣味,會通過蛋殼上的氣孔滲入雞蛋中,加速雞蛋變質。
3、從冰箱中取出的鮮蛋要儘快食用,不可再久置或再次冷藏。雞蛋取出後在室溫下會“發汗”,小水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會很快透過蛋殼深入蛋液內層,所以雞蛋已不能保質,要馬上食用。
4、雞蛋存放前不可用水沖洗。有些雞蛋的外殼很髒,人們喜歡清洗後再存放,以免污染其他食品。但清洗會破壞雞蛋原有的外蛋殼膜,使細菌和微生物暢通進入蛋內,加速雞蛋變質。可以用保鮮袋或膜包起來再放,這樣就不會造成污染了。
5、有獨立的存放空間在沒有條件冷藏雞蛋的時候,要儘量用乾淨的紙或布做成雞蛋形狀的空穴,使每個雞蛋有獨立的存放空間,並且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裡。
6、雞蛋也有保質期。雞蛋變質的時間與存放時的溫度、濕度緊密相關。在我國北方,夏季在室溫下存放30天~35天、冬季在15℃以下存放40天~50天,一般不會變質。在溫度高和潮濕的南方,保存25天~40天就可能變質。當溫度高於25℃時,雞蛋變質腐敗的時間將明顯縮短。
// 吃雞蛋也有講究
1、生吃雞蛋
生吃雞蛋很可能會把雞蛋中含有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吃進肚子去,造成腸胃不適並引起腹瀉。
並且雞蛋的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需要高溫加熱破壞,否則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症狀。
2、吃隔夜雞蛋
半生熟的雞蛋,在隔夜了之後吃卻不行!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在保存不當的情形下容易滋生細菌,如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情形。
同時,有的人認為雞蛋煮越久越好,這也是錯誤的。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
3、加糖、加豆漿煮雞蛋
其實雞蛋與糖一起烹飪,二者之間會因高溫作用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成分。
另外有很多人喜歡在早餐的時候吃上一個雞蛋加上一杯豆漿。其實大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4、空腹吃雞蛋
空腹吃雞蛋不是很好,空腹過量進食牛奶、豆漿、雞蛋、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質將"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
5、毛雞蛋不宜吃
旺雞蛋即孵化小雞而沒出的蛋。有人認為這種死胎蛋營養價值高,而且可以治多種病,實際上並沒有科學根據。
因為這種雞蛋內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成分都已發生變化,死胎蛋內及易含有病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這些病菌對人體有害。食用這種蛋可能會發生食物中毒、痢疾、傷寒、肝炎等多種疾病。
5、雞蛋禁用紅藥水染紅
我國民間有用紅藥水把雞蛋染紅以示喜慶的習俗。紅藥水又叫紅汞,屬外用消毒藥,不可內服,因內含有毒的汞。紅藥水煮雞蛋時汞會穿過蛋殼表面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小孔,再透過蛋殼內的一層薄膜,進入蛋白和蛋黃,人食後便會引起中毒。
6、老年人不必怕食蛋黃
傳統觀點認為雞蛋黃含膽固醇高,是直接造成人類發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腦中風的罪魁禍首。所以,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不敢吃雞蛋黃。但是經過小編查閱了很多的科學文獻,並沒有足夠的依據證明實用蛋黃會導致膽固醇升高。
想瞭解更多有趣的乾貨知識和實用小技巧,快來關注@36氪品質生活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