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05年造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輛汽車是1931年在遼寧生產的,相差26年。然而如今依然過去了好幾個26年,中日兩國的汽車工業差距被越拉越大,日本汽車成為了全球銷量冠軍,中國汽車進入發達國家市場都很困難。我們不由得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中日汽車工業存在差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本人認為,差距其實並非體現在消費者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汽車造型設計,很多國產汽車在汽車造型以及內飾上並沒有輸太多,優秀的設計與造型不勝枚舉,實際上差距是體現在以下這幾個地方:
◆汽車本身硬體差距
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上的核心部件,關係到一款汽車的動力是否優秀。而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是體現在兩個方面:性能與油耗,而出色的發動機就能在同等性能下擁有更低的油耗,在同等油耗下擁有更好的性能。國產發動機與日產發動機存在的差距是很大的,至於差距就體現在技術積累、製造工藝以及設備先進上,還有工程師水準與技術工人的操作水準,簡而言之,這些差距是全方位的,需要時間來發展。
變速器:日本的變速器是非常優秀的,在國內很多車型上都是採用的日產變速器,像CVT變速器、AT變速器以及馬自達的變速器都很厲害, 被贊許為民用車裡面最好的變速器。至於國產變速器,MT算是比較穩定的了,但是由於技術積累不夠,因此自主裝車量產還是寥寥無幾,不得不說,國產變速器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
懸架:國產汽車的發展大多都是通過逆向設計,因此只要保證製造品質就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但是國內自主開發懸架系統的能力極為薄弱,在這方面可以說是0,所以可以照搬其他的懸架系統,但是不能發展自己獨立研發的懸架系統,這也是需要技術積累的,不能一蹴而就。
車身結構:不得不說,日本車之所以賣的好,是有很多原因的,像汽車車身結構也是完全超越國產汽車的,很基礎的一個汽車材料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整體鋼材水準是比中國要強的,在汽車鋼材上也是這樣。
◆汽車配套供應商
汽車工業是一個很龐大的產業鏈,不可能由一兩家公司就完成整個汽車的生產過程。所以想要擁有更好的汽車就需要更好的汽車配套供應商,至於中日在這方面的差距也很明顯,我們來看看日本全球知名汽車產業配套供應商有哪些就明白了,像電裝、愛信、矢崎、住友電工、豐田紡織、松下、高田等等都是日本車企的供應商之一,也都是全球知名供應商,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佔據將近三分之一。
國內汽車企業的供應商實力無疑要差很多,因為它們本身的銷量原因,國內很多車企是拿不到一流供應商的產品的,而且在產品上都比較落後,價格也沒有什麼優勢,所以這是整個汽車行業落後的一大原因。
◆汽車企業管理水準
上面說的這些基本都是屬於硬實力,而企業管理應該算是軟實力了,它代表著一個行業的水準,行業真真正正的實力體現。而中日兩國車企在企業管理方式還有人員管理制度上,都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中國車企發展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沒有擁有自己獨有的管理方式,大部分都是模仿世界上的一些成熟企業的管理方式,例如長城就學習豐田的TPS。而且國內車企裡有許多外聘員工,由於不同的文化特徵與風土人情等問題,在協調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日本車企大部分都是發展時間漫長的老牌企業,像豐田就是1937年創建的,到如今已經整整80年了,所以有一套完整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是結合了本國文化特徵而產生的一種更合適的制度,再加上日本人骨子裡面的執著和節儉,也產生出全球範圍內難以比擬的效率和節約,這是很多國內車企都做不到的。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國產汽車還需要更多的學習積累,從汽車的硬體到軟體,都要務實發展。走向世界是一句口號,為此要付出的絕不僅僅只是資金與時間上的投入,還需要更加勤勤懇懇的發展態度。
☆所有圖片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