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詩意人生 | 願我們的生活與詩詞戲曲都越來越好

我時常會迷戀那些老人。

他們的嘴裡總有講不完的故事,能讓年幼好動的自己放棄出去玩耍的機會,賴在他們身邊靜靜地聽;

能在自己難過的時候,給予輕柔的勸導和安慰;更能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耐心地分享他們的經驗。

可是他們的心事,卻很少訴說,也很少讓你看出來。

不由想起太姥姥的故事。

聽長輩講,太姥姥一生備嘗艱辛,晚年好不容易生活安穩了,又開始茹素。印象裡她會講戲裡的故事給我聽,帶著長輩特有的慈祥和緩,平日大多時候卻有些高傲,不肯露出示弱的神色。

現在回憶起來,太姥姥講的故事多是戲曲古詩裡的。

太姥姥講起這些的時候,語調比平日多了起伏,講起壞人便義憤填膺,講起好人有好報,便覺得天理昭彰。

她們那一輩人命運多舛,卻習慣了逆來順受,對自己的感情往往不善表達,也很少有機會能夠表達。只有在對著別人的故事時,才能借機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也是那時候的人喜歡詩詞戲曲的一個原因吧——在戲裡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在詩意裡讀懂別人的悲歡離合,尋找精神上的共鳴,從而實現情感上的抒發和宣洩。這在現在來講,依然是很重要的意義。

在姥姥身邊長大的日子,我便與她一起聽戲,讀詞。

那時候的我是快樂的,姥姥也是快樂的,這也許就是戲能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好處:在輕鬆愉快中體會生活,陶冶性情。

現在長大了,自己聽得最多的是昆曲,看得最多的亦是古詩詞。

戲裡面的姹紫嫣紅,生死悲歡,自己雖未經歷,然細細地與主人公一起唱來,就仿佛親身經歷了一遍,也因此多了許多憑空而來的感悟與體驗。

從太姥姥、姥姥到自己,幾代人與戲曲詩詞,似乎總是很有緣分。

而其中牽扯不斷的,是藝術與生活。

生活在改變,戲曲也在發展,但只要與人的喜怒哀樂息息相關,只要情感上的共鳴、陶冶性情的作用還在。

戲曲,詩詞,便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道西風瘦馬,不見斷腸人。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青山多嫵媚,我亦如他鄉。

雁過無痕,卻是舊時相識。

宋詞裡有大漠狂沙的豪邁壯闊,也有江南煙雨的溫婉長情。

唐詩凝結文明,宋詞象徵內涵,元曲代表灑脫。千年精粹,集結於此。

十年蹤跡十年心,依舊是只道尋常,山河靜默。

不讀容若,便不知,情至何處。

窈窕淑女,謙謙公子,古人筆下的細水長流,千年以前的人間風月。

盛唐風煙,盛世母音,無須多講,自少年到暮年,陪伴我們的,依舊是銘記在心裡的唐詩。

人的一生中需要閱讀許多書,才能明事理,人的一生中要讀懂這些古詩詞,才能品國粹。

這些無需多言的情懷,最為長久。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山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