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VR產業、人工智慧正當紅

不僅能說會跳,還會尋醫問藥。戴上VR眼鏡,一秒切換‘頻道’。”這是《中國科學報》記者在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與各類機器人交互、體驗虛擬實境(VR)設備後的直觀感受。

4月28日~5月2日,為期5天的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延續了以往GMIC的大規模和“人海戰術”,不僅BAT、高通、滴滴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紛紛亮相,所涉及的互聯網電影、VR、智慧型機器人、創新創業、移動行銷等多個熱門話題也吸引著各界人士的關注。而作為互聯網下一個“風口”,智慧型機器人、VR相關的“黑科技”成為整個大會最受關注的話題。

機器人迎來“AI Inside”

如果說人類正在經歷第四次產業革命,那一定是因為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

出門問問創始人、CEO李志飛這樣形容人工智慧的躥紅:“2013年,有媒體開始討論人工智慧;去年或者今年,很多企業高管或者科學家開始出來創業,做人工智慧的企業;再之後,特別是穀歌AlphaGo贏下了人機大戰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人工智慧。”

地平線機器人科技創始人兼CEO余凱認為,如今機器人與以往最大的區別就是“AI Inside”,並且它無處不在。

餘凱指出,以AlphaGo為代表的機器人技術的進展跟以前大不一樣。過去機器人的進展都是以人為中心,延展人的體力和腦力,讓人走得更快、看得更遠。“AlphaGo們”有了自主決策行為,“它是一個新的物種,會在人類生產、生活很多方面逐步替代人”。

地平線機器人科技設計、開發的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路自動駕駛的方案,就在汽車駕駛方面逐步替代人的一些作業。其中一個場景是,在複雜的路況下,該款AI系統能夠檢測和識別行人與車輛,並精確估計距離。

形形色色的人工智慧產品正在進入人們的生產、工作、生活,甚至已經融入到人們學習、娛樂、消費等各個場景之中。難怪瑞德設計董事長李琦感歎:“10年後我們就將成為智慧型機器人時代的原住民。”

“未來10年,我認為每個人平均需要10個AI Inside。”餘凱表示,類比大腦系統是未來人工智慧的關鍵。而隨著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深入發展,未來機器人將生長出“識別語音和圖像、理解語意,甚至決策、控制的能力”。

VR生態鏈雛形初現

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公司Oculus VR,一下讓不溫不火了多年的VR成為了全球IT界的關注焦點。

“我們沒想到它會發展這麼快,在短短兩年之內就形成了燎原之勢。”

沒錯,說的正是VR。說這話的是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副總裁陳楸帆。這話從他的口中說出有著特別的代表意義——陳楸帆的另一個身份是科幻作家。

陳楸帆稱,諾亦騰在Facebook收購Oculus VR之前就開始關注VR行業。不過,在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與VR相關的創業團隊就已經迅速進入人們視野。目前,國內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興起了數百家VR創業公司,而且幾乎覆蓋了VR產業鏈所有的環節。

本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不少互聯網公司都計畫或已經進軍VR領域:或是發力硬體,或是切入內容,或是搭建平臺。高通高級產品總監Hugo Swart證實高通將要推出VR SDK;穀歌也正在打造兩款基於Android N的Nexus設備,小米早前也宣佈成立VR相關的探索實驗室。

正在進行硬體佈局的創業型公司更是不計其數。此外,BAT、優酷土豆、愛奇藝等非硬體公司也在圍繞VR概念積極佈局。

Pico(小鳥看看)首席執行官周宏偉認為:“VR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預計在2020年,VR行業將達到千億美元的量級。”

快速崛起的VR技術,讓整個互聯網界仿佛又看到了下一個十年的風口。

資本的不斷注入,更是加速了VR的躥紅,目前各路資本的投資重點有50%集中在硬體,其次是平臺和內容。對此,合一集團高級副總裁李捷提醒道,硬體行業並不再是VR很好的進入機會。相反,“在開發工具、拍攝、捕捉技術以及內容方面,投資還是很有機會的”。

雖然企業、資本市場對VR熱情高漲,但目前VR技術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包括沉浸感差、眩暈感強、內容匱乏、價格高企等,特別是體驗層面的難題勢必會成為行業發展阻礙。

“VR要真正達到一個較為普及的大眾市場,還需要克服硬體、價格、對話模式解決方案、渲染等幾大環節的瓶頸。”陳楸帆認為,“需要殺手級的應用去做一個引爆市場的點。”

對此,周宏偉認為,移動VR一體機將是未來VR產品的主要形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移動性、便攜性、佩戴的舒適性,可能產生的各種方便的對話模式以及它成本的相對可接受性。

傳統人機交互或消失

“可穿戴設備、AR、VR正衝擊著現實和虛擬的界限,傳統意義上的人機交互介面,在我們今天看來,真的有可能消失。”在GMIC領袖峰會上,騰訊副總裁程武作上述表示。

他分析稱,電腦時代發展到現在,大概每隔20年就會出現一次人機交互介面的重大變革。第一個20年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標誌事件是198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PC的出現使得電腦可以搬進每個人的家裡,滑鼠、鍵盤的出現成為人機交互介面的重大突破。

第二個20年是從Windows問世到2007年互聯網的興起,這一次手機讓電腦可以塞進口袋,觸控技術讓滑鼠和鍵盤逐漸消失。

“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有了10年的歷史,如果我們假設‘20年換代’的規律不變,那麼接下來的10年之內將會有怎樣的顛覆?人機是否會走向一體?”程武發問。

他認為,不管未來如何發展,這些變革的背後“本質上是連接的革命”,隨之而來的是線民數量的急劇上升,網路節點的大幅提高。“梅特卡夫曾經認為連接革命以後網路價值會飆升,若此,未來網路中的個體有望實現更大的價值。”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