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災變後我該做什麼 |讀《世界重啟》

|

文/老杜還在

未讀君整理

末世題材一直是科幻小說的關注點,最近輻射4發售引起大批老粉絲激動,為此國內最好的遊戲podcast:Gadio,專門做了連續的節目介紹輻射的相關知識。看完本書,我想也許會有類似的主題會被遊戲化:在大災變後,該如何在廢墟上建設家園,重新啟動人類的文明。

作者從多方面,對重新開始建設人類家園進行了講述,原書名本身就是知識指南。作者假設真的發生了災難,也許是核爆、疾病或者行星撞地球,假設有少數人——包括你存活下來,而自然環境能夠繼續生存,在此條件下該怎麼辦。除了開始的幾十年,可能依靠災難前剩餘的物資存活,後面的日子,人類必須重新攀過漫長的科技樹,把文明恢復到災難前的水準。

假設一個普通人活了下來——不知活下來是幸運還是倒楣——比如我,該做什麼?

按照這本指南,首先是一個過渡期:先利用現有的資源。這一點和遊戲“我的戰爭”類似,依賴現有的原材料、給養活下去。

這一階段,可能要先找個地方住下來,搜集乾淨的水,去超市或者倉庫搜刮食物,還有基本生活物資:藥物、燃料、衣服、武器等等。可能要尋找一些殘存的工具進行簡單的加工,例如搭建一個火爐煮熟食物,或者練習用鋸子、斧頭修正破損的門窗。如果運氣好,這個階段可能會比較安逸,現代戰爭影響下的某些時期人類就是如此存活的,比如書中舉了古巴被禁運後的例子,繁育耕牛替代拖拉機、自製零件維護老舊的美國汽車等等。

但是,真正的困難在於,必須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在前一階段有足夠保障的情況下,我可能會這麼做:

首先,我不是一個人戰鬥。如果像電影《我是傳奇》裡那樣,估計也沒有復興的可能了。要組織足夠的人手,這些人要有勞動能力,最好也有技術能力和特長,以便在某些技術領域加快進度(不過過度細分導致很多人只掌握很少部分的知識,即使很深但並不適合從零開始)。更重要的是,人需要繁殖來獲得進步。所以下面,就以“我們”稱呼這些人。

然後,從農業開始。採摘和狩獵被農業替代,文明才起步。災變之後也許自然會慢慢恢復活力,能夠更重的土壤夠多,無論是誰都要重新當農民,通過植物重拾太陽帶來的能量。

我們需要找到可繁殖的種子(而不是人工雜交的),以簡單的工具開始耕種,在種子銀行有庫存,但如果找不到,就必須實驗任何能找到的種子。

顯然,我們已經不必重複前人的路:嘗試各種植物,我們要把努力放在那些高產出的作物上,並且使用合理有效的耕種方式,比如輪播、壟耕;同時,複製出趁手高效的農具。還有,化肥和除草劑沒有了,我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綠色農業,雖然效率很低。這意味著我們要收集糞便來製作肥料,否則只能依賴土壤慢慢恢復肥力。

農業的復興讓我們溫飽,然後,才可能有人去做更多事情。還記得《帝國時代》遊戲裡,要先保障食物充足嗎?無論如何,人口增加和城市出現都仰賴農業的繁盛。

《魯濱遜漂流記》裡,主人公除了吃沉船遺留下的食物,自己慢慢的種植麥子並且養殖山羊。我們也必然如此,要把植物可食用的部分改造的可口,同時學習如何保存食物。

吃飽了還要穿暖了,植物和牲畜可以用來製造衣物,遮體保溫。同樣,也要想辦法取暖,如果科技水準無法輕易獲取化石燃料,只能先從木頭開始。取暖和照明,燃燒還能夠把化學工業恢復起來,製造堿、酸以及更多複雜物質。在災難前,石油和煤炭可以輕易提煉化學品,但災變後的我們,只有先重複費力而簡單的方法。

這樣,我們可能需要基礎的材料來恢復工業,比如混凝土、玻璃、金屬。這些材料對居住、農業都有幫助,也能用來生產化學產品,比如只有器皿合適才能保存酸液,而足夠強度的熔爐會提高冶金的效率。

在人口數量極低的時間段,雖然原有的藥物早已失效,但很多因密集人口高發的疾病可能不存在。也許我們的難點在於,沒有足夠高度化學工業來製造藥品,只能看著身邊人死去。製造青黴素不像製造玻璃那樣,無法跳躍。但好在我們的衛生和防病意識遠好於過去。

在災變前人類依賴電力,災變後我們的能源會慢慢恢復。從依賴植物、畜力,到風力、水力,也許我們中某些工程師能快速的製造出發電機和內燃機,因為這些科技爆發點的發明都坎坷曲折,但複製起來會非常容易。也就是說,恢復到工業社會初期不會太難。

我們在聚集生活時,通信絕對是個大問題:手機、網路沒有了。寫信,要製造紙張和墨水,或者無線電愛好者可以借助前人的經驗,把電報、電臺恢復起來。當然,重新恢復互聯網、甚至GPS還非常難。

也許我們可以接受現在的發展,當然,我們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重來的。這些基礎,還包括重要的兩點:時間和空間。時間概念來源於對天體的觀察,我們可以從觀察太陽開始,逐漸過度到製作發條時鐘,以及重建曆法:也許需要定位某一恒星在天空的位置,才能知道我們身處西元多少年(如果沒有人劃正字記錄的話)。而空間位置,除了防止我們在自然中迷失方向,還要重新建立經緯度資訊並開展更遠的活動。

前面說過電力的恢復,好像忘了蒸汽機(以及工業革命),到底要不要讓科技發展的更高,我們也許會產生分歧,或者我們能夠達成一致意見,選擇另一條路。重點是,科技的水準與我們的需要達到平衡,就算沒有互聯網和手機。

返回到本書,雖然建立在假設基礎上,而且作者也在書的末尾強調本書略過很多重要的知識和技術進步,但這本書依舊只是一個知識參考。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人類進步的點滴和樂趣,同樣重要的,你也會不自覺的反思人類文明對地球的影響,這樣會不會讓讀者進一步思考,如何避免人為引發災變,讓這個世界延續下去。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